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AFLP技术,研究了61份来自中国四个不同大豆生态区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8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569条谱带,平均为71条。273条(48%)为多态性谱带,其中172条多态性谱带只出现在栽培大豆,249条则只属于野生大豆。不同的引物组合检测多态性谱带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变幅为17~51引条。Eaag/Mctc是十分高效的引物组合,通过该引物组合所有61份材料都能被区分。聚类分析能清楚地将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区别开来,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鉴定出不同类型的栽培大豆,如春大豆。聚类分析还表明,我国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可能较其他地区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