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我们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分别于患者的术后1天、3天及7天对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情况、膝关节屈曲度数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调查,患者在术后1天、3天及7天的膝关节屈曲度数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患者的肿胀、疼痛状况在术后第 1天肿胀、疼痛不明显, 第 3天达到高峰, 第 7 天肿胀、疼痛逐渐消退。结论:临床上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术后肿胀、疼痛状况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其康复程度明显比较缓慢,及时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注意患者的疼痛变化,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肿胀;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46-02
  医学研究表明,膝关节的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受膝关节解剖特点及其他相关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保守疗法已经不能适用于临床上对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适应症主要有严重的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老年患者;各种无菌性膝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少数创伤性关节炎等;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骨软骨坏死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优点主要在于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该手术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创伤大、患者的出血量非常多,术后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他们的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岁。患者的病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状况。
  1.2方法 采用膝正中切口,内侧髌旁入路, 在切口放置引流管, 置管时间不超过 48 h, CPM每天使用两次,每次30--60分钟,;术后。给予患者镇痛泵止痛,并根据医嘱使用消肿、防血栓药物,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 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3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与X2经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调查,患者在术后1天、3天及7天的膝关节屈曲度数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患者的肿胀、疼痛状况在术后第 1天肿胀、疼痛不明显, 第 3天达到高峰, 第 7 天肿胀、疼痛逐渐消退。具体情况见下表:
  3.护理举措
  3.1肿胀的护理。患者术后立即给予其局部间断性的冷敷,并给予膝关节的伸屈运动指导,在患者无痛状况下,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进行伸屈运动;术后第三天为患者拔出引流管之后即 进行CPM 被动锻炼,每天使用 3 ~ 4 h , 分早晚各一次。与此同时,要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将患肢抬高,定时为患者的足部及大腿部位进行按摩。
  3.2疼痛的护理。患者在接受该项手术之后,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疼痛问题。对此,护理人员要遵医嘱给予其必要的止痛药物,必要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者的肿胀程度缓解后疼痛状况即可消失。
  3.3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在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早期,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为患者拟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早期康复锻炼计划,适当抬高患者的患肢,并进行必要的踝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此外,要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早期知识宣教,加强患者的防护措施,切实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4.讨论
  在具体的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 該类患者往往会伴术后患肢明显肿胀和疼痛,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慢于那些患肢轻度肿胀和疼痛的患者,并发现肿胀程度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控制患者的术后肿胀和疼痛 ,成为早期康复的重要环节。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为患者施行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后,通过密切观察与分析得出:患者在术后1天、3天及7天的膝关节屈曲度数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患者的肿胀、疼痛状况在术后第 1天肿胀、疼痛不明显, 第 3天达到高峰, 第 7 天肿胀、疼痛逐渐消退,这与临床上类似的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术后肿胀、疼痛状况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其康复程度明显比较缓慢,及时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注意患者的疼痛变化,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巧巧,王海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预防性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5):130.
  [2]谷爱梅.围术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7):28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病术后应用现代模式的整体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0名颈椎病患者进行评测。患者在接受了现代模式的整体护理后,采用健康测量量表,对其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由患者对其自身生活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在个人生活质量影响的主观评价、SF-36的生理功能等五个维度上,术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通过现代模式的整体护理可以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瘢痕子宫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110例瘢痕子宫中孕引产患者,根据相异的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分别具有55例。将单纯采取利凡诺引产的方式应用于参照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引产的方案应用于研究组患者,分别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引产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胎盘排出时间以及总产程、产后的出血量、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以9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性的分为两种,各有45例,分别命名为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不同组采用对应的药物实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方面,泮托拉唑组少于奥美拉唑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心功能改善情况
期刊
【关键词】腹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年轻患者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21-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胸痛为其主要症状,但仍有部分病人首发症状表现为腹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等非典型症状。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者、有心衰病史者等更容易发生无典型胸痛症状心肌梗死[1]。但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可以见到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化护理;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情况;3个月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在护理之前不良情绪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情况之间无显著差异,干预组护
期刊
【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中安全管理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2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融入安全管理的护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足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全方位临床护理。记录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舒适状态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准确记录各组上述评分情况,将各组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护理前两组Kolcaba量表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措施护理后两组Kolcaba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6月我院收治的32例接受优质护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取同年7-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将两组护理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7%远高于对照组59.3%(P0.05)。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3版支气管哮喘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门诊患者输液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现,观察组发生率2.5%明显较低(对照组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