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林田湖草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资源。世代散居在山水林田湖草中生产生活的小农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是自然资源部门的“天然近亲”。不断探索实践完善自然资源部门特别是基层自然资源部门“攀亲”小农户,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十分必要。
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但“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农情。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其中2.3亿农户为小农户。小农户家庭经营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总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特别是草原森林山地丘陵地区,小農户大多分散居住、常年生产生活在山水林田湖草中间,是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具体亲力亲为者。作为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县乡镇一线基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与小农户“攀亲”的探索实践,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
这一系列精神,为基层自然资源部门“攀亲”小农户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在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指明了系统性的实践路径。
基层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切实树立起“一盘棋”的思想,站在有效履行乡村振兴战略历史责任,夯实乡村振兴战略自然资源调配的结构性基础,助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高度,积极研究探索“攀亲”小农户的工作机制。
贵州实施为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一亩农田工程,原则上采取 “村民自建”方式,让农民获得优质耕地、施工劳务收入和农田基础设施资产。“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投入40多亿元,惠及30多万贫困人口,为就地脱贫人口整治优质农田近40万亩,群众劳务收入4亿多元,形成农田基础设施资产近30亿元。
贵阳市修文县通过出资整治农民承包土地,保障农户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对国有建设用地、农业设施农用地合理需求,鼓励农民用农房发展民宿、餐饮等自然资源“攀亲”小农户的措施,助力该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目前,修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16.7万亩, 70%以上是农户自己种植,种植户达6117户。单县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贵州第一,年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达22亿元。2020年,修文猕猴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成为中国优质猕猴桃的象征,产品占据国内高端鲜果市场,猕猴桃销售、加工向组织化迈进,产业链逐步向深加工延伸。
以小农户为主力军,依托猕猴桃产业,修文县建成15个休闲观光产业园、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88家精品客栈和休闲避暑度假农庄,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吃“杀猪饭”,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十三五”期间,贵州还实施乌蒙山区“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等自然资源工作,开展让小农户参与建设管护、使用、受益的“攀亲”尝试工作,促进农户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多做创新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成果。”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总结提炼“十三五”取得的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尽快建立基层自然资源“攀亲”小农户的系统性工作机制。
大国小农
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但“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农情。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其中2.3亿农户为小农户。小农户家庭经营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总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特别是草原森林山地丘陵地区,小農户大多分散居住、常年生产生活在山水林田湖草中间,是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具体亲力亲为者。作为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县乡镇一线基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与小农户“攀亲”的探索实践,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意义重大。
基本遵循与工作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
这一系列精神,为基层自然资源部门“攀亲”小农户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在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指明了系统性的实践路径。
基层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切实树立起“一盘棋”的思想,站在有效履行乡村振兴战略历史责任,夯实乡村振兴战略自然资源调配的结构性基础,助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高度,积极研究探索“攀亲”小农户的工作机制。
贵州的初步探索
贵州实施为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一亩农田工程,原则上采取 “村民自建”方式,让农民获得优质耕地、施工劳务收入和农田基础设施资产。“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投入40多亿元,惠及30多万贫困人口,为就地脱贫人口整治优质农田近40万亩,群众劳务收入4亿多元,形成农田基础设施资产近30亿元。
贵阳市修文县通过出资整治农民承包土地,保障农户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对国有建设用地、农业设施农用地合理需求,鼓励农民用农房发展民宿、餐饮等自然资源“攀亲”小农户的措施,助力该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目前,修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16.7万亩, 70%以上是农户自己种植,种植户达6117户。单县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贵州第一,年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达22亿元。2020年,修文猕猴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成为中国优质猕猴桃的象征,产品占据国内高端鲜果市场,猕猴桃销售、加工向组织化迈进,产业链逐步向深加工延伸。
以小农户为主力军,依托猕猴桃产业,修文县建成15个休闲观光产业园、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88家精品客栈和休闲避暑度假农庄,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吃“杀猪饭”,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十三五”期间,贵州还实施乌蒙山区“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等自然资源工作,开展让小农户参与建设管护、使用、受益的“攀亲”尝试工作,促进农户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多做创新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成果。”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总结提炼“十三五”取得的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尽快建立基层自然资源“攀亲”小农户的系统性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