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网安全的最前线的变电运行,其运行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局的安全和稳定,仔细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就变电运行的安全保证、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进行分析,以供同人参考。
【关键词】 变电运行;安全保证;设备检修;故障排除
前言:
在我国,变电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甚至是社会的稳定以及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保证变电的安全和事故防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本文从多个方面来详细的探讨了变电安全的管理和防范事故措施,以期望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目前我国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现状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运行过程当中,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确保电力系统中所有运行设施的处于高效、有序的使用状态,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目前,我国的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越来越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增添了阻碍。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数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都是由于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引起的。由于部分的变电站领导者没有认识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忽视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由于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无端的滋生出更多的事故。因为电力企业没有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导致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过于混乱,无法实现标准化和流程化,使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架空,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在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1.2、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部分的变电站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影响较深,无法较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变电站的变电工作人员主要都是以前选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变电工作人员在进行变电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弄虚作假,缺乏安全意识,并且还有侥幸心理,导致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大,也就无法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给变电站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给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1.3、变电运行设施老化、陈旧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转化基地自然也需要一直持续的运行。而随着变电站变电运行时间的累积,变电运行设施在持续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逐渐的老化。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电力企业变电站的变电运行设施都是电力企业最初成立时购买的,在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变电运行设施设置相关的岗位专门对变电运行设施开展检查和维修工作;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变电运行设施的更换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过于薄弱,致使部分的项目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更换变电运行设施的过程中大肆的牟取私利,在设施选购过程中以次充好、选择没有质量认证的变电运行设施,如果将这些没有质量保证的设施投入到变电运行过程当中,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给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素质主要就是提高人员的主动性,管理制度一般都是从事故中总结出来的,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学习掌握处理各种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以确保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2.2、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
对操作人员加强培训,进行安全教育,使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安全操作;同时,制定完善的可实施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优胜劣汰的奖罚制度,将制度落实到每个人,使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激发运行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
2.3、完善技术操作规程。
经常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岗位培训,有计划的进行操作规程学习,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使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具体构造、工作原理、位置、故障处理、操作程序、保养日期、器具件更换周期等;积极开展快速抢修突发事故的训练,用以提高操作人员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2.4、设备管理要与时俱进。
加强初建时期的设备管理;设备的出厂试验要认真进行测试,仔细记录,确保设备各项功能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安装调试是重要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安装质量验收标准。加强对运行设备的看护、检查和维修;进行常规巡视,对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对已发生过事故的设备要增加巡视次数,有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消除设备的事故隐患。
3、变电运行故障的处理的原则
3.1、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及处理原则。
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先检查是哪一级接地,并且要判断接地的原因,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直流回路的工作先停止后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回路的分、合实验,实验的顺序是:事故照明、信号回路、充电回路、户外合闸回路、户内合闸回路、载波备用电源回路、高压控制回路、直流母线等,以上顺序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实施。
3.2、电容器出现故障后的处理原则。
当电容器爆炸着火时,应该马上切断供电电源,并用附近的沙子、灭火器或其它灭火材料进行灭火,并防止着火范围扩大;当电容器的保险熔断时,在获得调度同意后,切断电容器的断路器,并使电容器放电,然后进行外部检查,观察套管的外部是否有闪络痕迹,外壳有没有变形、漏油现象,接地装置有没有短路故障的现象发生等,并用摇表测试极与极之间、极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如果没有发现故障,再重新换上新保险后合闸,如果送电后保险还熔断,则应该将故障电容器取出,恢复无故障部分送电,对故障电容器进行彻底维修,应该注意如果保险熔断的同时断路器也跳闸时,不能强制送电;维修电容器时,应先将电容器反复放电,直至电容器对地无火花及无放电声音时为止,但维修人员还应该戴上绝缘手套,以免容电器电未放完,发生触电事故。
3.3、断路器拒绝合闸及处理原则。
在远地控制时,有时断路器发生拒绝合闸的故障,这种故障发生的时间长,甚至有扩大事故发生范围的可能。发生断路器拒绝合闸时,应该首先检查电源的电压值,如果不正常,就将电压进行调整,之后进行合闸,如果合闸后,绿灯闪亮,红灯不亮,电流表、电压表无指示,报警喇叭响,断路器机械位置指示器仍指示在分闸位置,则表明断路器未合上,原因可能是合闸时间太短引起,这时应该继续长时间合闸一次;也可能是操作回路内故障或者操作机构卡住引起的。如果是操作机构内故障,首先应该将各接触点接触良好,接着检查有无合闸线圈烧毁现象,在这些缺陷消除后再进行合闸,如果控制开关与合闸线圈均动作良好,但断路器跳闸绿灯熄灭后又重新亮起,呈现出跳跃现象,操作电压正常,这样就可以判断操作机构有故障了,可能是操作机构调整不准确不够灵活,或者是挂钩脱钩,应该将操作机构重新进行调整,或者维修好后再进行合闸。
4、结语
变电运行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部门,如果运行人员操作没有可靠的运行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能力,企业就没有稳定的供电保障,为此我们要提高运行人员的各项素质,掌握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9
[2]邹玉琴.如何做好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防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
【关键词】 变电运行;安全保证;设备检修;故障排除
前言:
在我国,变电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甚至是社会的稳定以及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保证变电的安全和事故防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本文从多个方面来详细的探讨了变电安全的管理和防范事故措施,以期望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1、目前我国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现状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运行过程当中,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确保电力系统中所有运行设施的处于高效、有序的使用状态,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目前,我国的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越来越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增添了阻碍。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数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都是由于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引起的。由于部分的变电站领导者没有认识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忽视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由于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无端的滋生出更多的事故。因为电力企业没有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导致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过于混乱,无法实现标准化和流程化,使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架空,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在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1.2、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部分的变电站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影响较深,无法较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变电站的变电工作人员主要都是以前选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变电工作人员在进行变电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弄虚作假,缺乏安全意识,并且还有侥幸心理,导致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大,也就无法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给变电站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给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1.3、变电运行设施老化、陈旧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转化基地自然也需要一直持续的运行。而随着变电站变电运行时间的累积,变电运行设施在持续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逐渐的老化。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电力企业变电站的变电运行设施都是电力企业最初成立时购买的,在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变电运行设施设置相关的岗位专门对变电运行设施开展检查和维修工作;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变电运行设施的更换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过于薄弱,致使部分的项目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更换变电运行设施的过程中大肆的牟取私利,在设施选购过程中以次充好、选择没有质量认证的变电运行设施,如果将这些没有质量保证的设施投入到变电运行过程当中,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给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素质主要就是提高人员的主动性,管理制度一般都是从事故中总结出来的,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学习掌握处理各种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以确保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2.2、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
对操作人员加强培训,进行安全教育,使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安全操作;同时,制定完善的可实施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优胜劣汰的奖罚制度,将制度落实到每个人,使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激发运行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
2.3、完善技术操作规程。
经常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岗位培训,有计划的进行操作规程学习,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使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具体构造、工作原理、位置、故障处理、操作程序、保养日期、器具件更换周期等;积极开展快速抢修突发事故的训练,用以提高操作人员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2.4、设备管理要与时俱进。
加强初建时期的设备管理;设备的出厂试验要认真进行测试,仔细记录,确保设备各项功能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安装调试是重要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安装质量验收标准。加强对运行设备的看护、检查和维修;进行常规巡视,对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对已发生过事故的设备要增加巡视次数,有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消除设备的事故隐患。
3、变电运行故障的处理的原则
3.1、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及处理原则。
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先检查是哪一级接地,并且要判断接地的原因,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直流回路的工作先停止后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回路的分、合实验,实验的顺序是:事故照明、信号回路、充电回路、户外合闸回路、户内合闸回路、载波备用电源回路、高压控制回路、直流母线等,以上顺序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实施。
3.2、电容器出现故障后的处理原则。
当电容器爆炸着火时,应该马上切断供电电源,并用附近的沙子、灭火器或其它灭火材料进行灭火,并防止着火范围扩大;当电容器的保险熔断时,在获得调度同意后,切断电容器的断路器,并使电容器放电,然后进行外部检查,观察套管的外部是否有闪络痕迹,外壳有没有变形、漏油现象,接地装置有没有短路故障的现象发生等,并用摇表测试极与极之间、极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如果没有发现故障,再重新换上新保险后合闸,如果送电后保险还熔断,则应该将故障电容器取出,恢复无故障部分送电,对故障电容器进行彻底维修,应该注意如果保险熔断的同时断路器也跳闸时,不能强制送电;维修电容器时,应先将电容器反复放电,直至电容器对地无火花及无放电声音时为止,但维修人员还应该戴上绝缘手套,以免容电器电未放完,发生触电事故。
3.3、断路器拒绝合闸及处理原则。
在远地控制时,有时断路器发生拒绝合闸的故障,这种故障发生的时间长,甚至有扩大事故发生范围的可能。发生断路器拒绝合闸时,应该首先检查电源的电压值,如果不正常,就将电压进行调整,之后进行合闸,如果合闸后,绿灯闪亮,红灯不亮,电流表、电压表无指示,报警喇叭响,断路器机械位置指示器仍指示在分闸位置,则表明断路器未合上,原因可能是合闸时间太短引起,这时应该继续长时间合闸一次;也可能是操作回路内故障或者操作机构卡住引起的。如果是操作机构内故障,首先应该将各接触点接触良好,接着检查有无合闸线圈烧毁现象,在这些缺陷消除后再进行合闸,如果控制开关与合闸线圈均动作良好,但断路器跳闸绿灯熄灭后又重新亮起,呈现出跳跃现象,操作电压正常,这样就可以判断操作机构有故障了,可能是操作机构调整不准确不够灵活,或者是挂钩脱钩,应该将操作机构重新进行调整,或者维修好后再进行合闸。
4、结语
变电运行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部门,如果运行人员操作没有可靠的运行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能力,企业就没有稳定的供电保障,为此我们要提高运行人员的各项素质,掌握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9
[2]邹玉琴.如何做好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防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