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并不鼓励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这样,CAI课件设计与开发也必须遵循以“学”为中心的原则。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主动性、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在实际运用中,教师首先要以十分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问题,然后结合板书进一步解释问题,最后通过课件中设计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阐明问题。
“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原来一直是以“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的一个原则,现在把它放在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中来考虑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语言 板书 挂图 投影仪或静态画而”这些纯静态的方法,往往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制作成动画、视频等逼真度很高的课件,则常常能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场环境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甩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精心组织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场所中,学生应该有机会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源、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例如,学生在学习某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课件设计的一个供随机学习的下拉菜单,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步骤;同时,又可通过鼠标点击某一子菜单画面回到相应的章节中去。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并不断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传统课件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部分,将有全新的方式处理,例如在传统课件设计中,对媒体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精心设计。现在由于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这种设计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之,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菲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义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就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而要对当前所学内容完成“意义建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抽取出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建构。这样建构的“意义”才真正有“意义”,才真Ⅱ:符合教学要求。
(责编 辛 欣)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主动性、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在实际运用中,教师首先要以十分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问题,然后结合板书进一步解释问题,最后通过课件中设计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阐明问题。
“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原来一直是以“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的一个原则,现在把它放在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中来考虑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语言 板书 挂图 投影仪或静态画而”这些纯静态的方法,往往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制作成动画、视频等逼真度很高的课件,则常常能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场环境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甩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精心组织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场所中,学生应该有机会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源、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例如,学生在学习某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课件设计的一个供随机学习的下拉菜单,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步骤;同时,又可通过鼠标点击某一子菜单画面回到相应的章节中去。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并不断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是必须明确,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因此对传统课件设计中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这一部分,将有全新的方式处理,例如在传统课件设计中,对媒体的呈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精心设计。现在由于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这种设计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反之,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菲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课件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义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就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而要对当前所学内容完成“意义建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抽取出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建构。这样建构的“意义”才真正有“意义”,才真Ⅱ:符合教学要求。
(责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