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先后出版《秋韵集》、《夏夜集》,分别写逆境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以为自序;今朝出版《冬雪集》,写精神是财富作为自序,算是姊妹篇。
人的一生,追求身心健康,必定需要良好的精神支撑;身处逆境时,要有智慧、有能力生存、突围,更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撑。我看,人生一世,精神是最重要的财富。
想到我的父亲——留下的真正传家宝是诚实善良、勤劳节俭、刻苦自励、乐于助人的品行
父亲一生清贫,一生清苦,无房无地,无任何物质财富。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什么亲戚;甚至于我的爷爷、奶奶是“何方神仙”,也不得而知。可庆幸者,上天并没有绝了他的生路。
父亲一生勤劳,一生习武,这两样成了他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是靠着在苦不堪言的磨难中铸就的无所畏惧的胆识,靠着超乎常人的毅力,还靠着在苦难中、在习武中练就的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在解放前年复一年的战乱和灾荒中,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闯过了一处又一处险境,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硬是拖着我们全家顽强地甚至是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终于迎来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的光明前景。
父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都是无疾而终。父亲享年91岁,母亲享年93岁。他们没有留给我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两位老人几十年来早已习惯的那种诚实、善良、勤劳、节俭、刻苦自励、乐于助人的品行,却是留给我和弟妹们一笔最丰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的真正传家宝。
想到我当年上学的艰难——小学毕业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是靠一种精神的支撑
父亲总是希望我好学上进,多读几年书。虽然家贫,我从小好学。到了四五岁,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背乘法口诀,练习珠算;上小学前,我已能认识近2000个常用字。
在那样穷困的家境,小小年纪的我,早早地懂得了要为父母分担忧愁。念到小学毕业时,我就感到家里无力再供我上学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兵”。1951年,我自己报名,当了一名小兵。那一年,我的实足年龄还不到13岁。
我是在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校的抚育下长大成人的。在我的骨脉里,既传承了父亲刚强、无畏的性格,又有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这个革命大熔炉里铸就的那种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大约到17岁,由于读书心切,又受到某种激励,我居然突发奇想,一定要考大学。当时我所在的部队进入四川,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我把别人晚间、假日用来打扑克、搓麻将、游闲散步、谈情说爱、摆龙门阵的时间,都用到自学上,不知疲倦,不畏炎热,不怕艰难,决不退缩。
1958年,我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北大荒,开荒、种地、办农场,生活相当艰苦。但是,不论是在农场还是在机关,也无论是住帐篷还是住工棚,我依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看书自学,没有电灯,就点个“小马灯”看书。考大学的信念从没放弃。
到1960年,我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是对上大学充满了必胜的信念。1959年初,我断然放弃了保送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四年制本科)的难得机会,1960年又放弃了保送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深造的机会(四年制本科),下定决心要等机会考进正牌大学。
现在回想那段自学的经历,绝不是多聪明,更谈不到有什么远见。那时候还年轻,实在有些不知世事深浅,还不懂得人生的艰难,更多的是无知。由于无知而无畏;由于无知而不知愁、不怕苦、不惜力;由于无知,没想过退缩,没想过会不会丢面子,会不会被人讽刺、挖苦、看不起,等等。当时是“二百五抽烟卷儿—尽冒傻气!”
最后,当然成功了!1960年作为调干生,我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五年制本科)。这样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刻苦和勤奋,是百倍于别人的刻苦和勤奋。
想到我自己几十年来遭遇到的各种不幸——是什么支撑我在逆境中绝处逢生呢?当然还是一种精神
我这几十年,不是半生坎坷,而是一生多难。持续不断的艰险、厄运、逆境、磨难等莫名其妙的不幸接踵而至,有如风霜雨雪,汹涌来袭,防不胜防。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木之时日近。回首当年,实实在在地说,我是万分感激那些不幸境遇为我所制造的各种麻烦的。那样的境遇,那些个麻烦,使得我总是特别冷静,非常谨慎,从不张扬,绝没有任何奢望。
我这个人没有太多的长处,只有一个小小的长处叫知足。因为知足而常乐;因为知足而感恩;因为知足,总觉得是小材大用;因为知足,早已习惯于过那种普通人的简单、素朴的生活;因为知足,就没有升官发财的念想,只感平安、健康、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那样的境遇,使我真正懂得了:逆境是熔炉,逆境是良药,逆境还是试金石;逆境使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艰难,逆境真正成为我发愤自强的大学校。逆境对于我,确实是偏得的财富。
是什么支撑我在逆境中绝处逢生呢?当然还是一种精神。在我的骨脉里,不仅有父亲那种倔强、坚韧、宁折不弯的品格,尤其有共产党几十年来培育的基本品德,叫做共产党人的党性。有了那样的精神,必定在困惑中自救,在痛苦中奋起,在挫折中挺立,在危难中重生,在逆境中突围。
想到孙万鹏同志创造的“三大奇迹”——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孙万鹏同志时,他是浙江省的农业厅长。那时候,我就很羡慕他的才华和激情。
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近几年从农业部郭书田同志那里不断听到孙万鹏同志的好消息,不断看到他写的有关灰学理论的系列文章,不断传来他写小说、写诗歌,甚至奇迹般战胜癌症的喜讯,等等。我着实是为万鹏同志高兴,非常敬仰,更加羡慕。
近二十多年来,万鹏同志创造了“三大奇迹”:
一是有关灰学理论的学术研究,他被公认为灰学创始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他的研究成果,满腔热情地给予赞赏和支持。这当然不只是对我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同样是对世界、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到2013年,万鹏同志出版的灰学理论专著达23部600多万字。 二是创造性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他在2003年9月出版灰学长篇小说《澄江情》上下卷,在文学界引起反响。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评价这部小说是“时代的镜子、共和国历史的缩影”。这部长篇小说还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丁荫南任总导演,刘晓庆、程前等知名演员参演,已在2009年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上映。2008年,万鹏同志的灰学长诗《债》出版,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给予很高评价,世界汉诗协会授予他“当代灰学诗人”称号。
三是别出心裁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战胜癌症。万鹏同志曾患癌症,1987年发现时已是肝癌晚期。他上了手术台,但准备手术时自己又从手术台上下来,断然决定不做手术,也谢绝化疗、放疗等常规的临床治疗。他的父母和妹妹,都是罹患肝癌,都是在做完手术后不久就去世的。既然手术、化疗、放疗等对许多癌症患者都没有多大作用,都难免一死,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另寻生路呢?他以超越常人的毅力,潜心学术研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修炼太极拳、太极剑,修炼气功,以增强自身战胜癌症的能力,居然大见奇效!几年之后,他的肝部恶性肿瘤竟神奇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从发现肝癌晚期到2013年,已过了26年,没有复发。
万鹏同志本来是学农学植保专业的,多年从事农村工作。他从农学领域到哲学领域,又到文学领域,还涉及人的生命科学领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有不平凡的业绩,甚至创造了奇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断地创造奇迹呢?我看是万鹏同志几十年来所修炼的那种精神的力量。试想想,创造上述“三大奇迹”谈何容易呀!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多么大的智慧啊!我从万鹏同志身上,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能攀登什么样的科学高峰,能发掘出多么巨大的潜能!这种精神,集中到万鹏同志身上,就是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大毅力大品德。拥有万鹏同志那样的伟大精神,必定能创造奇迹。
想到我的爱尔兰朋友高尔文——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精神的力量会显得很神奇
弗雷德·高尔文是美国籍的爱尔兰人。他较早地在无锡创办中外合资企业,被评为无锡市中外合资企业的第一位优秀经理,这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因为我们同龄,性格相近,居然一见如故,成了朋友。
1991年3月,高尔文夫人安娜在无锡家中突发出血性脑中风(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中,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高尔文已请天主教神父为安娜作了临终祈祷,通知我到医院向安娜作最后的告别。
我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时,已瘦骨嶙峋的安娜奄奄一息,靠输氧喘息。医院还在继续抢救,作最后的努力。我请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我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决不放弃。需要什么药,就用什么药;需要哪里的专家会诊,就赶快请来。”高尔文对我说的这些话,当然很感谢,但事后他曾坦诚地告诉我,当时他对中国专家们的医术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已经为安娜安排后事了。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力抢救,我们的医护人员竟然奇迹般把安娜救活了。我听到这个喜讯时,脱口说了一句:“奇迹终于发生了!”无锡日报的记者就以这句话为题目,写了一篇生动的新闻特写。
安娜得救后,高尔文非常激动,他一再对我说;“无锡是我的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成功的。”安娜更是深情地说道:“无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忘不了无锡。”
1991年夏天,我再去看望高尔文时,他告诉我,安娜回国后情况很好。高尔文一再感谢我们对安娜的救命之恩,他说“你们是人道主义精神。”我说:“是的,我们是人道主义精神。世界上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把救死扶伤视为神圣的职责,都是人道主义精神。”我问高尔文:“安娜这次如果是病在美国会怎么样?”他说:“如果在美国,不见得能抢救过来。”我又说;“是啊,同样是人道主义,美国的人道主义不一定救得了你的安娜。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人道主义,他们的医术不见得比美国专家们的医术高明,却成功地救活了你的安娜。为什么呢?我们的毛泽东主席讲过,那叫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抢救安娜,医院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千方百计,精心救治,精心护理,终于把安娜救活了。是革命的人道主义救了你的安娜。”高尔文对毛泽东主席赞叹不已,他说:“毛泽东是伟人!”
安娜得救,我们又看到了精神力量的伟大。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精神的力量会显得很神奇,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想到1991年夏天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为了救人救灾,要有一种排除万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1991年夏天,无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两个多月落雨900多毫米,接近正常年景一年的雨量,全市城乡一片汪洋,无处不成灾。当时无锡的外商大多数都回国了,听说还有两位外商没有走,一个是高尔文,一个是日本的铃木一雄。这两位外商,在危难中与我们同舟共济,并肩战斗,抗灾救灾,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特地去看望他们。
在看望高尔文时,我们之间有一段关于精神和物质的对话。
高尔文很关切地对我说:“看得出你很疲劳,但你的精神还不错。”
我说:“这些天基本上没有睡觉。责任在肩,有时间睡,也睡不着啊!现在确实是只剩点精神了。”
高尔文讲了那几年全国市场疲软,讲到1989年的政治风波,讲到当时的南方大水。他非常感慨地说:“你们这些年挺过来了,是很不容易的。”
我说:“我们国家和人民这些年能挺过来,确实很不容易。无锡今年这场大水,是无锡有气象记录以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市委确定的方针:第一是救人,第二是救人,第三还是救人。现在全市城乡有几十万人被围困在水里,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我们要求:不仅不能死人,还要有吃有住,不能流离失所,不能露宿街头,要做到不死人。能挺过来,靠两条,一靠物质,二靠精神。我们无锡抗灾救灾的物质条件、水利设施是比较好的,这还不够,还要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就是要有一种非常负责任的、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安危的精神;就是为了救人救灾,要有一种排除万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物质基础,精神力量,缺一不可。如果是美国遭受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我看他们不见得有我们这样的救人、救灾水平。美国的物质条件比我们好,但缺少一样东西,缺少我们这种精神。”高尔文对我说的这番话,一再表示赞同。
我感谢高尔文同我们并肩战斗,共同抗灾。我请高尔文相信,我们是一靠物质,二靠精神,一定能挺过来,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别严重的灾害。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大洪水的斗争中,无锡城乡从洪水围困中救出36万人。除在救人救灾中牺牲了4位党员干部和工人外,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几十万灾民全都安全脱险。全市城乡400多万人,无一人因洪水丧生。
在那场大洪水面前,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大显神威。全市党政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等待,不犹豫,不畏难,不向上级伸手要钱要物,士气不减,精神不倒,凝聚了“12级台风吹不倒”的抗灾精神,夺取了救人、救灾、恢复生产的全面胜利。当时有句话,叫做“洪水破纪录,人民创奇迹”。
精神是一种力量,确实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物质却胜似物质,可以起到物质所起不到的作用。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就一定自信、自立,一定自救、自强,就必定能 创造奇迹。(2013年12月于上海)
【本文作者曾历任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苏州市委副书记、无锡市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出版有《春潮集》(1998)、《秋韵集》(2002)、《夏夜集》(2005)等著作。本文为作者新著《冬雪集》的自序,文章大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人的一生,追求身心健康,必定需要良好的精神支撑;身处逆境时,要有智慧、有能力生存、突围,更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撑。我看,人生一世,精神是最重要的财富。
想到我的父亲——留下的真正传家宝是诚实善良、勤劳节俭、刻苦自励、乐于助人的品行
父亲一生清贫,一生清苦,无房无地,无任何物质财富。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什么亲戚;甚至于我的爷爷、奶奶是“何方神仙”,也不得而知。可庆幸者,上天并没有绝了他的生路。
父亲一生勤劳,一生习武,这两样成了他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是靠着在苦不堪言的磨难中铸就的无所畏惧的胆识,靠着超乎常人的毅力,还靠着在苦难中、在习武中练就的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在解放前年复一年的战乱和灾荒中,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闯过了一处又一处险境,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硬是拖着我们全家顽强地甚至是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终于迎来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的光明前景。
父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都是无疾而终。父亲享年91岁,母亲享年93岁。他们没有留给我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两位老人几十年来早已习惯的那种诚实、善良、勤劳、节俭、刻苦自励、乐于助人的品行,却是留给我和弟妹们一笔最丰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的真正传家宝。
想到我当年上学的艰难——小学毕业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是靠一种精神的支撑
父亲总是希望我好学上进,多读几年书。虽然家贫,我从小好学。到了四五岁,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背乘法口诀,练习珠算;上小学前,我已能认识近2000个常用字。
在那样穷困的家境,小小年纪的我,早早地懂得了要为父母分担忧愁。念到小学毕业时,我就感到家里无力再供我上学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兵”。1951年,我自己报名,当了一名小兵。那一年,我的实足年龄还不到13岁。
我是在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校的抚育下长大成人的。在我的骨脉里,既传承了父亲刚强、无畏的性格,又有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这个革命大熔炉里铸就的那种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大约到17岁,由于读书心切,又受到某种激励,我居然突发奇想,一定要考大学。当时我所在的部队进入四川,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我把别人晚间、假日用来打扑克、搓麻将、游闲散步、谈情说爱、摆龙门阵的时间,都用到自学上,不知疲倦,不畏炎热,不怕艰难,决不退缩。
1958年,我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北大荒,开荒、种地、办农场,生活相当艰苦。但是,不论是在农场还是在机关,也无论是住帐篷还是住工棚,我依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看书自学,没有电灯,就点个“小马灯”看书。考大学的信念从没放弃。
到1960年,我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是对上大学充满了必胜的信念。1959年初,我断然放弃了保送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四年制本科)的难得机会,1960年又放弃了保送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深造的机会(四年制本科),下定决心要等机会考进正牌大学。
现在回想那段自学的经历,绝不是多聪明,更谈不到有什么远见。那时候还年轻,实在有些不知世事深浅,还不懂得人生的艰难,更多的是无知。由于无知而无畏;由于无知而不知愁、不怕苦、不惜力;由于无知,没想过退缩,没想过会不会丢面子,会不会被人讽刺、挖苦、看不起,等等。当时是“二百五抽烟卷儿—尽冒傻气!”
最后,当然成功了!1960年作为调干生,我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五年制本科)。这样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刻苦和勤奋,是百倍于别人的刻苦和勤奋。
想到我自己几十年来遭遇到的各种不幸——是什么支撑我在逆境中绝处逢生呢?当然还是一种精神
我这几十年,不是半生坎坷,而是一生多难。持续不断的艰险、厄运、逆境、磨难等莫名其妙的不幸接踵而至,有如风霜雨雪,汹涌来袭,防不胜防。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木之时日近。回首当年,实实在在地说,我是万分感激那些不幸境遇为我所制造的各种麻烦的。那样的境遇,那些个麻烦,使得我总是特别冷静,非常谨慎,从不张扬,绝没有任何奢望。
我这个人没有太多的长处,只有一个小小的长处叫知足。因为知足而常乐;因为知足而感恩;因为知足,总觉得是小材大用;因为知足,早已习惯于过那种普通人的简单、素朴的生活;因为知足,就没有升官发财的念想,只感平安、健康、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那样的境遇,使我真正懂得了:逆境是熔炉,逆境是良药,逆境还是试金石;逆境使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艰难,逆境真正成为我发愤自强的大学校。逆境对于我,确实是偏得的财富。
是什么支撑我在逆境中绝处逢生呢?当然还是一种精神。在我的骨脉里,不仅有父亲那种倔强、坚韧、宁折不弯的品格,尤其有共产党几十年来培育的基本品德,叫做共产党人的党性。有了那样的精神,必定在困惑中自救,在痛苦中奋起,在挫折中挺立,在危难中重生,在逆境中突围。
想到孙万鹏同志创造的“三大奇迹”——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孙万鹏同志时,他是浙江省的农业厅长。那时候,我就很羡慕他的才华和激情。
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近几年从农业部郭书田同志那里不断听到孙万鹏同志的好消息,不断看到他写的有关灰学理论的系列文章,不断传来他写小说、写诗歌,甚至奇迹般战胜癌症的喜讯,等等。我着实是为万鹏同志高兴,非常敬仰,更加羡慕。
近二十多年来,万鹏同志创造了“三大奇迹”:
一是有关灰学理论的学术研究,他被公认为灰学创始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他的研究成果,满腔热情地给予赞赏和支持。这当然不只是对我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同样是对世界、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到2013年,万鹏同志出版的灰学理论专著达23部600多万字。 二是创造性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他在2003年9月出版灰学长篇小说《澄江情》上下卷,在文学界引起反响。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评价这部小说是“时代的镜子、共和国历史的缩影”。这部长篇小说还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丁荫南任总导演,刘晓庆、程前等知名演员参演,已在2009年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上映。2008年,万鹏同志的灰学长诗《债》出版,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给予很高评价,世界汉诗协会授予他“当代灰学诗人”称号。
三是别出心裁地把灰学理论运用于战胜癌症。万鹏同志曾患癌症,1987年发现时已是肝癌晚期。他上了手术台,但准备手术时自己又从手术台上下来,断然决定不做手术,也谢绝化疗、放疗等常规的临床治疗。他的父母和妹妹,都是罹患肝癌,都是在做完手术后不久就去世的。既然手术、化疗、放疗等对许多癌症患者都没有多大作用,都难免一死,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另寻生路呢?他以超越常人的毅力,潜心学术研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修炼太极拳、太极剑,修炼气功,以增强自身战胜癌症的能力,居然大见奇效!几年之后,他的肝部恶性肿瘤竟神奇地由大变小,由小变无,从发现肝癌晚期到2013年,已过了26年,没有复发。
万鹏同志本来是学农学植保专业的,多年从事农村工作。他从农学领域到哲学领域,又到文学领域,还涉及人的生命科学领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有不平凡的业绩,甚至创造了奇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不断地创造奇迹呢?我看是万鹏同志几十年来所修炼的那种精神的力量。试想想,创造上述“三大奇迹”谈何容易呀!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多么大的智慧啊!我从万鹏同志身上,看到了一个人一旦拥有那种伟大的精神,能飞多么高,能走多么远,能攀登什么样的科学高峰,能发掘出多么巨大的潜能!这种精神,集中到万鹏同志身上,就是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大毅力大品德。拥有万鹏同志那样的伟大精神,必定能创造奇迹。
想到我的爱尔兰朋友高尔文——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精神的力量会显得很神奇
弗雷德·高尔文是美国籍的爱尔兰人。他较早地在无锡创办中外合资企业,被评为无锡市中外合资企业的第一位优秀经理,这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因为我们同龄,性格相近,居然一见如故,成了朋友。
1991年3月,高尔文夫人安娜在无锡家中突发出血性脑中风(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中,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高尔文已请天主教神父为安娜作了临终祈祷,通知我到医院向安娜作最后的告别。
我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时,已瘦骨嶙峋的安娜奄奄一息,靠输氧喘息。医院还在继续抢救,作最后的努力。我请求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我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决不放弃。需要什么药,就用什么药;需要哪里的专家会诊,就赶快请来。”高尔文对我说的这些话,当然很感谢,但事后他曾坦诚地告诉我,当时他对中国专家们的医术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已经为安娜安排后事了。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力抢救,我们的医护人员竟然奇迹般把安娜救活了。我听到这个喜讯时,脱口说了一句:“奇迹终于发生了!”无锡日报的记者就以这句话为题目,写了一篇生动的新闻特写。
安娜得救后,高尔文非常激动,他一再对我说;“无锡是我的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成功的。”安娜更是深情地说道:“无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忘不了无锡。”
1991年夏天,我再去看望高尔文时,他告诉我,安娜回国后情况很好。高尔文一再感谢我们对安娜的救命之恩,他说“你们是人道主义精神。”我说:“是的,我们是人道主义精神。世界上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把救死扶伤视为神圣的职责,都是人道主义精神。”我问高尔文:“安娜这次如果是病在美国会怎么样?”他说:“如果在美国,不见得能抢救过来。”我又说;“是啊,同样是人道主义,美国的人道主义不一定救得了你的安娜。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人道主义,他们的医术不见得比美国专家们的医术高明,却成功地救活了你的安娜。为什么呢?我们的毛泽东主席讲过,那叫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抢救安娜,医院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千方百计,精心救治,精心护理,终于把安娜救活了。是革命的人道主义救了你的安娜。”高尔文对毛泽东主席赞叹不已,他说:“毛泽东是伟人!”
安娜得救,我们又看到了精神力量的伟大。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精神的力量会显得很神奇,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想到1991年夏天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为了救人救灾,要有一种排除万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1991年夏天,无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两个多月落雨900多毫米,接近正常年景一年的雨量,全市城乡一片汪洋,无处不成灾。当时无锡的外商大多数都回国了,听说还有两位外商没有走,一个是高尔文,一个是日本的铃木一雄。这两位外商,在危难中与我们同舟共济,并肩战斗,抗灾救灾,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特地去看望他们。
在看望高尔文时,我们之间有一段关于精神和物质的对话。
高尔文很关切地对我说:“看得出你很疲劳,但你的精神还不错。”
我说:“这些天基本上没有睡觉。责任在肩,有时间睡,也睡不着啊!现在确实是只剩点精神了。”
高尔文讲了那几年全国市场疲软,讲到1989年的政治风波,讲到当时的南方大水。他非常感慨地说:“你们这些年挺过来了,是很不容易的。”
我说:“我们国家和人民这些年能挺过来,确实很不容易。无锡今年这场大水,是无锡有气象记录以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市委确定的方针:第一是救人,第二是救人,第三还是救人。现在全市城乡有几十万人被围困在水里,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我们要求:不仅不能死人,还要有吃有住,不能流离失所,不能露宿街头,要做到不死人。能挺过来,靠两条,一靠物质,二靠精神。我们无锡抗灾救灾的物质条件、水利设施是比较好的,这还不够,还要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就是要有一种非常负责任的、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安危的精神;就是为了救人救灾,要有一种排除万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物质基础,精神力量,缺一不可。如果是美国遭受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我看他们不见得有我们这样的救人、救灾水平。美国的物质条件比我们好,但缺少一样东西,缺少我们这种精神。”高尔文对我说的这番话,一再表示赞同。
我感谢高尔文同我们并肩战斗,共同抗灾。我请高尔文相信,我们是一靠物质,二靠精神,一定能挺过来,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别严重的灾害。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大洪水的斗争中,无锡城乡从洪水围困中救出36万人。除在救人救灾中牺牲了4位党员干部和工人外,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几十万灾民全都安全脱险。全市城乡400多万人,无一人因洪水丧生。
在那场大洪水面前,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大显神威。全市党政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等待,不犹豫,不畏难,不向上级伸手要钱要物,士气不减,精神不倒,凝聚了“12级台风吹不倒”的抗灾精神,夺取了救人、救灾、恢复生产的全面胜利。当时有句话,叫做“洪水破纪录,人民创奇迹”。
精神是一种力量,确实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物质却胜似物质,可以起到物质所起不到的作用。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就一定自信、自立,一定自救、自强,就必定能 创造奇迹。(2013年12月于上海)
【本文作者曾历任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苏州市委副书记、无锡市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出版有《春潮集》(1998)、《秋韵集》(2002)、《夏夜集》(2005)等著作。本文为作者新著《冬雪集》的自序,文章大小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