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条艺术。汉字彰显了古人对美的认知与追求。线,无处不在,笔者从绘画到书法强调了线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与丰富性。又以书体的划分为脉络,通过线的力量感、立体感和节奏感三方面来展现书法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书法艺术;线条;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
线,无处不在,它以丰富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与生活之中。线条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元素,线条组合而成的整体姿态就是所说的字形字势,书法中的线条属于二维的,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线条的质感,赋予整体更深层次的美感,可以看做把二维的添增为三维,使观察者体会到更多的可视元素。
在西方绘画中限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是由色彩的交替明暗体积等元素间接表达的。中国绘画则不同,现可以表达结构构件体积表达姿态增加神采。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东晋顾恺之曾经为裴楷画像,在画像额间增添了三根毫毛,由于增添了这“不似之似”的三条线使画像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体现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美学主张,由此可见,线,在中国绘画中担任着无可替代的主角。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同意互通关键就在于线条美这一点上。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李红林的高古游丝描。书论中。悬针垂露崩累赘施鸿飞兽骇鹦鹉精蛇。这些形象的比喻都是在说现的,质感与表现力。南齐谢赫在《古畫品录》里提出了“六法”论。第一法则为气韵生动,其二则为骨法用笔。所谓“骨法”就是线条的鼓励,这理念是沿承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讲的:“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谓之筋书,多肉少骨谓之墨猪。”他将“筋、骨、肉”的说法引入书论,设立了书法美学中对线的品评标准,不可过于肥腻,也不可过于瘦骨。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元素,线条组合而成的整体姿态就是所说的字形字势,书法中的线条属于二维的,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线条的质感,赋予整体更深层次的美感,可以看做把二维的添增为三维,使观察者体会到更多的可视元素。
东汉时期的大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对笔有这样一个观点:“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正因毛笔有柔软的特性,才能在纸上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表现出线的起伏、圆厚和笔力。表达出书法艺术的节奏感、立体感和力量感,形成了线条完整的审美意识形态。
线条是抽象的,变化万千,篆、隶、楷、行草用不同的线条形态节奏在一方宣纸间挥洒出方圆、曲直、长短、粗细的变化。
李阳冰的篆书则为铁线篆之代表,与李斯并称为“二李”,李阳冰始学李斯的《峄山碑》,承玉筋笔法,其线条可以用珠圆玉润四个字来形容,遒劲、匀直、婉曲翩然、圆淳瘦劲。李阳冰篆书就像一湾平静的湖水缓缓流动,若遇木石便顺势流转,不惊起一丝波澜。湖水深度构成的体积感便与线条的立体感相吻合,沉着厚重,积蓄着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感分布在每一个角落,使线条蕴藏遒劲之美。李阳冰虽学李斯,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他在《峄山碑》的基础上增加了线的弧度,一改板滞的直线为曲线,使空间更加灵动。
汉隶的线条美在于奇,石碑上的文字。雕刻完成后,是凹进去的,我们在碑前直观看到的笔画形态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后人评价汉隶时常说“汉代隶书一碑一奇,而礼器碑一字一奇。”笔者认为礼器碑更是一笔一奇。礼器碑由碑阳碑阴碑侧三部分组成。碑阳端庄俊逸,碑阴碑侧更加锋芒如新,飘逸多姿,纵横跌宕。碑文并不统一风貌,有的笔画细如发丝,但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笔画则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又有的笔画波动不定,但结构端庄典雅,不失气度。比如横画有平横和波横之分,平衡有粗有细,细者居多,但俯仰相间,补白灵巧,笔法有圆有方,方多于圆,刚柔并济。难怪清王澍评价《礼器碑》:“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真书智永千字文的线条美更是高古的。其上承二王精妙,下启初唐风范,笔法包罗万象。不失楷书的端庄典雅,又起止映带,提按分明。他会巧妙的运用俯仰,向背,虚实,留白,粗细,大小,疏密来增强节奏感。这种节奏还具有衔接性,比如上下字的留白互补,如果上一字右下角留白较大,下一字会用左上角的欹侧将留白补匀。再如疏密错位,单个字之中,左疏右密或上疏下密,那相邻的字,一定不会有超过两个字会有相同的节奏,这种疏密关系和留白便是由线条粗细变化和空间分割而产生的节奏。智永还经常用侧锋的点画形态来表现中锋效果,秀润圆劲,突出线的立体感。宋苏轼《东坡题跋》论其书曰:“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行、草书的线条就美得过于“诡计多端”了。聚散、开合、虚实、阴阳避让、繁简、组合、空间、留白、疏密、纵横、向背、俯仰等等,应有尽有,淋漓尽致。如果米芾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颜真卿纵横使转,气势磅礴;孙过庭翰逸神飞,渴猊游龙;颠张醉素,潇洒自如。宏观来说,章法节奏自如转换,就如一曲乐章,从一组跌宕起伏的音符跳跃到平和温情的曲谱,节奏丰富明确。微观来讲,字组之间相承,映带,联属,线与线间的连贯节奏形成间隔律。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的“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这里说的轻重即提按,重笔下按有墨块的堆积,如暴风雨前乌云密布,提笔轻若蝉翼的线条婉如游丝,这种线条强调中锋用笔,坚挺如锥画沙,有极强的韧性和弹力。
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条艺术。汉字彰显了古人对美的认知与追求。线,无处不在,笔者从绘画到书法强调了线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线条美是抽象的,但观者的感受是具象的,它带给我们视觉冲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无穷的。
关键词:书法艺术;线条;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
线,无处不在,它以丰富的形态存在于艺术与生活之中。线条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元素,线条组合而成的整体姿态就是所说的字形字势,书法中的线条属于二维的,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线条的质感,赋予整体更深层次的美感,可以看做把二维的添增为三维,使观察者体会到更多的可视元素。
在西方绘画中限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是由色彩的交替明暗体积等元素间接表达的。中国绘画则不同,现可以表达结构构件体积表达姿态增加神采。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东晋顾恺之曾经为裴楷画像,在画像额间增添了三根毫毛,由于增添了这“不似之似”的三条线使画像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体现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美学主张,由此可见,线,在中国绘画中担任着无可替代的主角。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同意互通关键就在于线条美这一点上。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李红林的高古游丝描。书论中。悬针垂露崩累赘施鸿飞兽骇鹦鹉精蛇。这些形象的比喻都是在说现的,质感与表现力。南齐谢赫在《古畫品录》里提出了“六法”论。第一法则为气韵生动,其二则为骨法用笔。所谓“骨法”就是线条的鼓励,这理念是沿承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讲的:“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谓之筋书,多肉少骨谓之墨猪。”他将“筋、骨、肉”的说法引入书论,设立了书法美学中对线的品评标准,不可过于肥腻,也不可过于瘦骨。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元素,线条组合而成的整体姿态就是所说的字形字势,书法中的线条属于二维的,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线条的质感,赋予整体更深层次的美感,可以看做把二维的添增为三维,使观察者体会到更多的可视元素。
东汉时期的大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对笔有这样一个观点:“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正因毛笔有柔软的特性,才能在纸上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表现出线的起伏、圆厚和笔力。表达出书法艺术的节奏感、立体感和力量感,形成了线条完整的审美意识形态。
线条是抽象的,变化万千,篆、隶、楷、行草用不同的线条形态节奏在一方宣纸间挥洒出方圆、曲直、长短、粗细的变化。
李阳冰的篆书则为铁线篆之代表,与李斯并称为“二李”,李阳冰始学李斯的《峄山碑》,承玉筋笔法,其线条可以用珠圆玉润四个字来形容,遒劲、匀直、婉曲翩然、圆淳瘦劲。李阳冰篆书就像一湾平静的湖水缓缓流动,若遇木石便顺势流转,不惊起一丝波澜。湖水深度构成的体积感便与线条的立体感相吻合,沉着厚重,积蓄着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感分布在每一个角落,使线条蕴藏遒劲之美。李阳冰虽学李斯,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他在《峄山碑》的基础上增加了线的弧度,一改板滞的直线为曲线,使空间更加灵动。
汉隶的线条美在于奇,石碑上的文字。雕刻完成后,是凹进去的,我们在碑前直观看到的笔画形态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后人评价汉隶时常说“汉代隶书一碑一奇,而礼器碑一字一奇。”笔者认为礼器碑更是一笔一奇。礼器碑由碑阳碑阴碑侧三部分组成。碑阳端庄俊逸,碑阴碑侧更加锋芒如新,飘逸多姿,纵横跌宕。碑文并不统一风貌,有的笔画细如发丝,但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笔画则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又有的笔画波动不定,但结构端庄典雅,不失气度。比如横画有平横和波横之分,平衡有粗有细,细者居多,但俯仰相间,补白灵巧,笔法有圆有方,方多于圆,刚柔并济。难怪清王澍评价《礼器碑》:“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真书智永千字文的线条美更是高古的。其上承二王精妙,下启初唐风范,笔法包罗万象。不失楷书的端庄典雅,又起止映带,提按分明。他会巧妙的运用俯仰,向背,虚实,留白,粗细,大小,疏密来增强节奏感。这种节奏还具有衔接性,比如上下字的留白互补,如果上一字右下角留白较大,下一字会用左上角的欹侧将留白补匀。再如疏密错位,单个字之中,左疏右密或上疏下密,那相邻的字,一定不会有超过两个字会有相同的节奏,这种疏密关系和留白便是由线条粗细变化和空间分割而产生的节奏。智永还经常用侧锋的点画形态来表现中锋效果,秀润圆劲,突出线的立体感。宋苏轼《东坡题跋》论其书曰:“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行、草书的线条就美得过于“诡计多端”了。聚散、开合、虚实、阴阳避让、繁简、组合、空间、留白、疏密、纵横、向背、俯仰等等,应有尽有,淋漓尽致。如果米芾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颜真卿纵横使转,气势磅礴;孙过庭翰逸神飞,渴猊游龙;颠张醉素,潇洒自如。宏观来说,章法节奏自如转换,就如一曲乐章,从一组跌宕起伏的音符跳跃到平和温情的曲谱,节奏丰富明确。微观来讲,字组之间相承,映带,联属,线与线间的连贯节奏形成间隔律。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的“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这里说的轻重即提按,重笔下按有墨块的堆积,如暴风雨前乌云密布,提笔轻若蝉翼的线条婉如游丝,这种线条强调中锋用笔,坚挺如锥画沙,有极强的韧性和弹力。
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条艺术。汉字彰显了古人对美的认知与追求。线,无处不在,笔者从绘画到书法强调了线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与丰富性。线条美是抽象的,但观者的感受是具象的,它带给我们视觉冲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