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郎娘美》的产生及其版本形态的演变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郎娘美》是贵州侗族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本文先介绍《珠郎娘美》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再对民间故事的口传时期、侗戏与黔剧的剧本时期、多种形态的发展时期的不同发展途径与不同版本发展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珠郎娘美》的文化价值。
  《珠郎娘美》故事的主要人物:娘美、珠郎与银宜,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娘美与珠郎私奔,银宜看上娘美杀害珠郎,娘美为夫报酬,娘美的后续生活。《珠郎娘美》最早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叙事文本的口头传播多于文本传播,而口传式的民间叙事文本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记录者。作家钟敬文把口传文学进行界定:“民间口传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民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珠郎娘美》作为贵州侗族经典的民间故事,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早期传播。随后《珠郎娘美》发展为侗戏,并出现了比较统一的戏剧文本。到了1960年从侗戏走向黔剧,又从黔剧走向电影。时代的发展演绎出更多形式的传播方式,《珠郎娘美》的版本演变在不同传播方式中发生着变化,这体现出时代发展与文化传承。
  一、《珠郎娘美》产生的时代与背景
  《珠郎娘美》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相传是发生于清朝康熙或者雍正年间,故事讲述了娘美与珠郎悲惨的爱情故事,娘美与珠郎相爱却遭到家人阻止,让娘美另嫁他人。娘美与珠郎选择一同私奔,来到了另外一个乡村。可娘美被当地财主银宜相中,银宜杀害了珠郎。为了给心上人复仇,娘美设计将银宜诱杀。
  根据杨权编著的《侗族民间文学史》所述,《珠郎娘美》现收集到最早的文本,是由梁绍华与梁耀庭在民国年间所著的侗戏戏本。侗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没有文字,侗文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着手进行设计,故原来民间传说与侗歌都是通过口传形式进行传播的,1911年由梁绍华与梁耀庭对其进行改编。《珠郎娘美》的改编过程说法不一,故事内容以侗族人《珠郎娘美》的爱情悲剧为主,全剧唱词多达五百多首,体现出侗族人民的自由恋爱的精神、反抗封建陋习与阶级压迫的精神以及行歌坐夜的风俗、姑表婚俗。其主题内容在建国初期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大力推广的对象之一。
  《珠郎娘美》民间故事以娘美这一女性形象为主,其人物原型可追溯到侗族的“萨玛”。萨玛是侗族人民敬仰的女神,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也可以称之为“萨岁”“大祖母”等。其考证如下。第一,贵州侗族分为南北方言地区,《珠郎娘美》主要流传在南方言地区,行歌坐夜的风俗主要流行于南方方言区,玩山凉月主要流行于北方方言区。《珠郎娘美》诞生于榕江县三宝侗寨,地理位置位于南方言地区。第二:“萨玛”是侗乡反抗欺压、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化身。娘美人物形象的设定也是按照向往自由—反抗压迫—成功抵御封建势力进行。《珠郎娘美》的演变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口传民间故事与侗歌,到第一文本记载的侗戏与黔剧的表演,再到媒体时代的电视、电影与新媒体新形式的传播,虽然传播方式与文学品种类型会有不同的改变,但侗族人民想展示的民族精神却一直长存。
  二、民间故事与侗歌的口传时期
  口传时代的民间故事与侗歌只以口耳相传,侗族人民由于建国前都无文字,故大多文学创作都以口头进行传播。侗族口传文学一直以来的传播特点为口传形式、歌师相传、母姓相传、文人改编、学校传播。学者对于口传时代《珠郎娘美》的分析,通过资料收集、口述记录本与民间的活生态文本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多认为其为民间故事和叙事侗歌。《珠郎娘美》口传时代的时间延续性很长,从故事诞生至今依然有口头传播。由于口头传播的多义性,《珠郎娘美》在私奔缘由、私奔逃跑路线、珠郎被杀、复仇过程、后续故事都有其出入,但主题内容大致相同,如表1所示的调查记录。
  虽然在《珠郎娘美》的口传时代,故事的内容会由于在不断流传中产生一定的变异。笔者从访问查询中得知故事改动为细节部分,主体情节与主题内容有省略但几乎无改动。其故事主题一直围绕者侗族民间社会对自由追求爱情的赞扬、对社会陋习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
  侗族口传文学虽然具有变异性与多义性,但依然体现出侗族人民智慧结晶,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产物。2008年6月7日,《珠郎娘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歌养心、饭养身”的侗族民间社会生活环境中,侗族人民对口传文学传承机制中有自己的一套独有的方式。
  学者郎雅娟在《侗族口传文学的传承机制研究》一文中说道:“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传衍上的连续性,扩布性指这种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一切文化,大都具有这种传承性和扩布性。但是,民俗文化跟上层文化比较起来,它们在这方面是具有自己的特点的。”在对《珠郎娘美》口传时代的调查中,歌师相传、母姓相传、文人改编、学校传播在侗族民间社会口传文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侗族人民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传统口传文学的保护,让其得以延续与发展。
  三、侗戏与黔剧的剧本时期
  《珠郎娘美》剧本时期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侗戏与黔剧,侗戏最早的版本由梁绍华与梁耀庭进行改编,黔剧最早演出时间为1959年,根据梁绍华与梁耀庭改编而成的侗戏《珠郎娘美》再次改编而成,命名为《秦娘美》。具体历经过程为:1921年,梁绍华与梁耀庭完成对《珠郎娘美》的修改;1958年,戏剧家袁家俊在侗戏《珠郎娘美》的基础上编成第一稿剧本,并与其他戏曲家一同进行修改,完成黔剧《秦娘美》;1959年由贵阳市黔剧团首演;1960年第一次登上国家舞台。
  在侗戏《珠郎娘美》的发展上,1959年,据统计,学者发现有七种异文底本的侗戏改编版;1960年,《山花》上发表《珠郎娘美》的汉译本,之后侗戏底本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修订。
  《珠郎娘美》的侗戏改编让其文本化,并有了文本的記录,使其获得另一种“新生”。梁绍华与梁耀庭对《珠郎娘美》进行侗戏改编,其中侗戏《珠郎娘美》全剧唱词多达五百多首,在侗戏的表达上既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也展示了浪漫主义色彩。改编之后的侗戏的文本让人物形象的展示更加具象化,也让情节起伏,有了更多技巧上的运用。《秦娘美》是在侗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让舞台表演效果、娘美的人物形象、整个故事都更具有艺术性,通过音乐、服饰、道具、灯光的搭配再加上不同演员的独特的演绎,能带给人独特的视听感受。   无论是侗戏还是黔戏,都使《珠郎娘美》的传播变得更加多样化,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推广其中的侗族文化、侗族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这一个民族,把本来体现了少数民族民间生命精神的传说转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同时使之纳入到民族国家文学话语系统。黔戏和侗戏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一定的成就,《珠郎娘美》也在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人们更应该通过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推广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四、多种形态的发展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多媒体盛行。《珠郎娘美》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在电影、电视剧、新歌唱形式、大众传媒发展下进行新型传播。1960年10月,《秦娘美》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1978年,贵州电视台录制播放《秦娘美》;2014年1月初,《珠郎娘美》被改编成侗族大歌剧,2014年2月中国首部侗族大歌剧《珠郎娘美》在小黄侗寨进行首场演出;2015年1月初,又被改编成侗族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进行首演;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县艺术团创作编排的侗戏《珠郎娘美》代表贵州进京参演……多种形态的发展,让侗族文化生生不息。
  从电影院的建立、电视机进入家庭后,电影、电视剧便逐渐成为人民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网络时代的开始,也使影视文学作品随之产业化与市场化。通过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朱传欣在《文学与影视应相互成就》一文中说道:“文学艺术是影视艺术的母体,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源流。”《珠郎娘美》的影视改编,是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相辅相成,将影视传播的广泛性渗入《珠郎娘美》中,可以加大《珠郎娘美》的传播广度。大歌剧和音乐诗剧等多种歌唱形式,不仅吸引国内人士的关注,还走到国外,用歌唱的方式传递者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苗族侗族村寨旅游业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为了更好地推广贵州旅游业,民间侗族艺术家、艺人对民间文学作品、歌曲、戏剧等进行改编再创作,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中对其进行宣传,《珠郎娘美》的改编热潮也又一次席卷而来。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珠郎娘美》近年来也采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实时拍摄,更加真实地表现出侗家风情与民族精神。除了媒介传播之外,还有文人改编的《珠郎娘美》,其中包括苗延秀的叙事诗《带刺的玫瑰花》。《带刺的玫瑰花》在原有的故事情节、文化底蕴上,加上了叙事诗的创作模式,提升了创作高度。在不同的新型传播方式中,侗族民间故事《珠郎娘美》的一系列改编,一直采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加入不同时期的元素,让其文本、音乐、戏剧等不同形式都能便于受众接受。
  《珠郎娘美》作为侗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在多种形态的共同发展时期一直顺应时代发展,在民间故事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着多重改编。其对侗族文化建构的同时,以更加容易使大众接受的方式得到民族身份的认同,在主流汉文化的大背景下依旧展示出侗族地方性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中逐步提高着侗族人民的在场性。
  五、结语
  在《珠郎娘美》的衍变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侗族文化的衍变过程,对研究考究整个侗族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口传文学在西方有近200年的历史,从研究口头文学的起源时间、中心点、起源地、文本本身……西方的理论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中国的口传文学也在吸取西方理论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虽然口传方式体现出变异性与多义性的特点,但通过资料收集、口述记录本与民间的活生态文本整理,其主要人物、事件、地点等内容基本一致。在侗戏与黔戏的剧本时代,其通过演出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表现出《珠郎娘美》的主题内容,给受众带来了视听结合的观赏形式,使其更加具有传播力、吸引力。在多种形态的共同发展时期,要通过与时俱进,结合网络发展利用媒介进行传播,加大对《珠郎娘美》的推广力度,同时也把侗族文化向外进行推广。
  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传播方式都反映出了侗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感与审美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陋习、面对恶勢力绝不低头、勇敢聪慧等特征。《珠郎娘美》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源于不同的时代。它不仅是一个故事,还是一场侗戏、一部电影、一首壮丽而悲凉的叙事歌。它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传播。
  (北方民族大学)
  通讯作者:吕颖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区教育厅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DT2016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荣婕(1995-),女,水族,贵州黎平人,硕士,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学。
其他文献
英美文学虽然相互独立,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英国文化对美国文化产生影响较大,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学继承性与相关性。英美传统文學中普遍存在戏剧性独白形式,其利用这种方式分离作者与第一人称,同时塑造角色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戏剧性独白概念与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戏剧性独白的特点,分析戏剧性独白的价值,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中世纪末期,英语诗歌逐渐形成,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很多以英语诗歌形式创作的诗人。
期刊
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与漫威影业在2018年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是一部艺术风格十分突出的电影,它最明显的艺术特征是具有漫画视觉艺术风格,在电影中大量运用漫画分镜、网点、效果线、特效字、漫画式勾线等漫画元素来为电影的视觉效果添砖加瓦,使整部电影的视觉充满漫画的二维元素和动画的三维效果,所以对这部动画电影进行漫画视觉艺术解构分析,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拓展电影的视觉维度。  近年来,漫画
期刊
数字化发展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字设计形式的变革是随社会进步自然而然发生的。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从本源入手探讨文字设计的初心,继而引出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分析字体设计流变中因不同技术手段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最后对机械美与设计美融合过程中文字设计秉持的原则作了总结。  汉字字体自甲骨文至今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本文针对汉字自书写传播时代进入印刷传播时代后,其技术、人文、审美方面的变
期刊
公元1万年前到1万五千年前,中东的古埃及人为了解决鼠患,开始尝试对阿拉伯的非洲野猫实行驯养,从第一王朝直至十八王朝历时两千年,野猫终于被埃及人驯化,命名为阿比西尼亚猫,这是已知最早的家猫。据记载,当时的埃及猫尊贵无比,国王只向友国赠猫。同为鼠患困扰的希腊人曾不惜重金向埃及购猫,惨遭拒绝。到了罗马帝国时代,被视为圣物的埃及猫开始传入其他国家,开始自由买卖、繁殖。猫随着人类活动来到东方,从印度河流入中
期刊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英美文学研究已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发展等多学科领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研究英美文学中的语言美。  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美的探索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语言艺术来研究。以文学为切入点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这对于中国文学语言的应用和英美文学翻译有很大帮助。因此,从文化交流和学习角度出发,
期刊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描述了弄堂里的女儿王琦瑶悲剧的一生,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文本中情节的复现、叙述的伏笔来解读《长恨歌》,以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王安忆《长恨歌》简介  当代文学作家王安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也是一位创作风格不断突破的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她用心至深、倾力创作的一部作品
期刊
现代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并越来越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理念与道德素养的培养。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朱熹的科学教育思想比较重视道德教育,受到了儒学的感染,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在朱熹的思想中,他比较关注从自然事物中发掘事物变化的规律,同时深度研究其内在的人文元素,从而得到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现代教育应该融入朱熹的科学教育思想,并且为人才培养教育注入更多人文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水平。本文首先
期刊
司马迁所著《史记》堪称一部巨作,其中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名篇,“七十列传”中塑造的历史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其中,《魏其武安侯列传》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在典型环境和情节冲突中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饱满,活灵活现,本文由此展现《史记》优秀的人物描写艺术探讨。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鸿篇巨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据全
期刊
具象表现绘画在现代绘画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虽然其作为一个流派被广泛研究和学习的时间不足半个世纪,但以塞尚等绘画大师为代表的画家早就开始践行具象表现主义思想。本文首先对具象表现绘画创作理念与发展历史作简要介绍,然后结合其基本理论阐释其艺术魅力,分析在现象学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具象表现绘画在追求回归视觉本身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如何以情感共鸣、身临其境的视觉对话再现事物的本质,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期刊
李启发,贵州独山人,1972年10月生,布依族,现供职于独山县教育局。小说作品主要发表于《贵州作家》《山花》《芳草》《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文学港》《夜郎文学》等。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六省区市青年作家班学员,贵州文学院第一、二届签约作家。曾获黔南州政府文艺奖。  我跟箩筐说,哈拉奇是一个湖,已经干了300多年了。  秋阳照在箩筐仰起的脸上,他问:“那300多年前,哈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