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情境创设是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需要,更是改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以《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为例,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以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热身铺垫
1.猜一猜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搭建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
同学们,我们来相互了解一下,请你们猜猜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年龄大约是多少?随后老师告知谜底。谁愿意让老师猜一猜你的身高和年龄呢?通过猜一猜活动渗透估算意识。
2.多媒体展示基础练习题,温故知新,为本节课教学扫除障碍。
(1)这些数大约是几百几十?
289≈( ) 342≈( )
(2)( )里大约能填几十?
5乘( )接近361 ( )乘3接近263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数学王国里的好多数学问题也可以用大约来表达。三年级的李红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一家三口去旅游,在宾馆住了三晚,共付住宿费267元。妈妈让李红算算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李红陷入了沉思……你们愿意帮助李红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如何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多媒体展示例8,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1.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问题中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大约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3.根据数学信息列式。板书:267÷3
(1)提问:267÷3大约是多少?应该如何估算?
(2)分析与解答。
①小组内互相交流。
②展示估算过程和方法,师补充并板书:
267÷3≈100(元) 把267看做300
267÷3≈90(元) 把267看做270
……
(3)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找出更精确的估算方法。
“同学们的估算虽有细微差异,但都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因为270比300更接近267,所以第二种估算更精确。”
(4)设疑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估算意识。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比80元呢?启发引导:如果每天90元,3天花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少。如果每天80元,3天花240元,240元<267元,所以每天的住宿费比80元多。
(5)强化练习。78÷4≈ 82÷9≈
(6)设疑强调重难点:“82÷9≈”估算时为什么不把82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而看成81呢?
(7)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一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而个别的需要结合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例9,学习采用逆算法进行估算。
1.出示例9的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够装”是什么意思?
3.提问:如果我们不精确计算,用估算怎么去求证够不够装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匯报,师板书。
方法一:18≈20,8×20=160(个),20个箱子只能装160个菠萝,而题中告诉我们共有182个菠萝,所以18个箱子肯定装不下。
方法二:182÷8≈20(个)(把180看做160),20箱>18箱,所以18个箱子肯定不够装。
4.设疑追问,引导学生明白估算时要考虑到方便口算。在刚才的估算中,我们为什么把182看成了160,而不是180呢?
5.巩固练习。361÷5≈ 470÷8≈ 500÷7≈
6.回顾小结:逆算法进行估算就是看除数,背乘法口诀,想几十乘除数最接近被除数,几十就是除法估算的结果。
四、创设情境,巩固扩展
实际生活中,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时,到底哪种情况该估大,哪种情况该估小呢?我们一起到生活情境中看一看。
情境一:有195人吃饭,每8人围坐一张桌子,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比较合适呢?[195÷8≈30(张),把195看做240]。像这种情况,就要把被除数估大,这样估算结果就会比准确结果大,如果把被除数估小了,估算出的结果比准确结果小,吃饭时就有人没有桌子坐了。
情景二:每支钢笔7元钱,183元钱大约能买到多少支钢笔?[183÷7≈20(支),把183看做140]。像这种情况,就要把被除数估小,这样估算结果就会比准确结果略小一点,如果被除数估大了,估算结果比准确结果大,我们买钢笔时带的钱就不够了。
教学情境创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本节课每一个环节渗透情境教学,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蔚.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趣促学例谈[J].数学爱好者(教育学术),2008(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17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批准文号:GS[2017]GHB2843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以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热身铺垫
1.猜一猜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搭建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
同学们,我们来相互了解一下,请你们猜猜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年龄大约是多少?随后老师告知谜底。谁愿意让老师猜一猜你的身高和年龄呢?通过猜一猜活动渗透估算意识。
2.多媒体展示基础练习题,温故知新,为本节课教学扫除障碍。
(1)这些数大约是几百几十?
289≈( ) 342≈( )
(2)( )里大约能填几十?
5乘( )接近361 ( )乘3接近263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数学王国里的好多数学问题也可以用大约来表达。三年级的李红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一家三口去旅游,在宾馆住了三晚,共付住宿费267元。妈妈让李红算算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李红陷入了沉思……你们愿意帮助李红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如何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多媒体展示例8,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1.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问题中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大约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3.根据数学信息列式。板书:267÷3
(1)提问:267÷3大约是多少?应该如何估算?
(2)分析与解答。
①小组内互相交流。
②展示估算过程和方法,师补充并板书:
267÷3≈100(元) 把267看做300
267÷3≈90(元) 把267看做270
……
(3)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找出更精确的估算方法。
“同学们的估算虽有细微差异,但都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因为270比300更接近267,所以第二种估算更精确。”
(4)设疑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估算意识。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比80元呢?启发引导:如果每天90元,3天花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少。如果每天80元,3天花240元,240元<267元,所以每天的住宿费比80元多。
(5)强化练习。78÷4≈ 82÷9≈
(6)设疑强调重难点:“82÷9≈”估算时为什么不把82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而看成81呢?
(7)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一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而个别的需要结合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例9,学习采用逆算法进行估算。
1.出示例9的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够装”是什么意思?
3.提问:如果我们不精确计算,用估算怎么去求证够不够装呢?
(1)小组讨论。
(2)指名匯报,师板书。
方法一:18≈20,8×20=160(个),20个箱子只能装160个菠萝,而题中告诉我们共有182个菠萝,所以18个箱子肯定装不下。
方法二:182÷8≈20(个)(把180看做160),20箱>18箱,所以18个箱子肯定不够装。
4.设疑追问,引导学生明白估算时要考虑到方便口算。在刚才的估算中,我们为什么把182看成了160,而不是180呢?
5.巩固练习。361÷5≈ 470÷8≈ 500÷7≈
6.回顾小结:逆算法进行估算就是看除数,背乘法口诀,想几十乘除数最接近被除数,几十就是除法估算的结果。
四、创设情境,巩固扩展
实际生活中,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时,到底哪种情况该估大,哪种情况该估小呢?我们一起到生活情境中看一看。
情境一:有195人吃饭,每8人围坐一张桌子,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比较合适呢?[195÷8≈30(张),把195看做240]。像这种情况,就要把被除数估大,这样估算结果就会比准确结果大,如果把被除数估小了,估算出的结果比准确结果小,吃饭时就有人没有桌子坐了。
情景二:每支钢笔7元钱,183元钱大约能买到多少支钢笔?[183÷7≈20(支),把183看做140]。像这种情况,就要把被除数估小,这样估算结果就会比准确结果略小一点,如果被除数估大了,估算结果比准确结果大,我们买钢笔时带的钱就不够了。
教学情境创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本节课每一个环节渗透情境教学,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蔚.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趣促学例谈[J].数学爱好者(教育学术),2008(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2017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批准文号:GS[2017]GHB284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