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法决定成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以财政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财政学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主导教学方式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讲授法得到普遍采用,甚至在国外,基本上公开课都是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要求学生只能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什么,就只能听什么,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老师照顾到学生的差异问题而因材施教。
其实,老师在运用讲授法授课时,学生的身体虽然没动,但其大脑活动却是积极、主动的,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听见、理解、记住知识,而且还要分析老师所授内容,只不过这种主动活动看不见,因而经常被人忽视。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老师能娴熟地运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即获取知识,讲授法所涉及的知识量大,教学效率最高,因此讲授法成为多数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
2.其他教学方法相配合
为弥补讲授法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方面的不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结合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比如在讲授到财政收入的规模时,可以运用参与式研讨教学方法。由于财政收入的计量口径不同,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从不同口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具体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分组,小组起名,确认组长以及组内分工,认领任务。第二环节,按分工活动(收集数据→加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组织交流。第三环节,汇报人汇报,组员补充,他组点评,教师点评。第四环节,个人反思,教师总结。
二、辅助教学技巧
1.老师要会讲课,帮助学生形成课程、学科体系
面对一门课程,特别是讲授过很多次的课程,一定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每次相见,犹如初见,这样才不会出现老师所忽视,但对学生而言却不知道、不理解所学知识的情况。应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知识。例如在讲《财政学·公债》一章时,我讲到土地财政知识时,学生并不理解。但是“土地财政”这个词语几乎到处可见。由此可见,老师常常不以为意的事情,有可能就是学生的疑惑所在。所以,抱着“每次相见,犹如初见”的态度去准备每一节课,非常必要。
教不等于学,学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会学,要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一个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通过阅读,学生能记住所学知识的10%;由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能记住20%;让学生看一遍教材后再口述内容,学生能记住30%;让学生边看边讲解原理,学生能记住50%;若老师能组织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并由学生向大家展示心得,学生能记住70%;若学生看过教材后亲自动手做,最后向大家展示劳动成果,学生能记住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教材体系包括课本、讲义、PPT教学之外,更应有其他的著作、材料,在研究国内外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参考书与阅读文献,促使学生形成多样性思维;借助科研文献与网络资源跟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促使学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专业分析能力。
2.精心设计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发挥教学大纲应有的服务作用,让学生以大纲为准,了解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程度;第二,根据研究学生的结果,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教学活动要围绕该类问题展开,而不是根据教材上的章节而展开。比如在学完《财政学·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后,让学生分析“我国的钱都去哪啦”。学生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会同时需要很多知识:首先,查找数据,需要明确这些财政数据从哪里获得,哪些数据是权威可用的。其次,应搜集哪些数据,需要明确自己将选用哪种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来分析问题。再次,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就不可避免要应用基本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同时还可以用到数理统计的数据分析知识。最后,得出结论,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
这样,通过解决问题,学生有可能将多学科知识组织起来,共同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采用小组活动的课外团队合作、网络手段等方式,就很容易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能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下发展自己,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特别的设计,听众保持注意的时间一般仅为10分钟。因此,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只有让学生了解要参与的活动和要达到的程度,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别敦荣教授谈到的A-B-C-D法则,使人印象深刻。A-B-C-D法则中,A表示Audience(听众),要求老师根据听众的情况和兴趣来组织教学;B表示Behavior,要求老师掌握学生的行为和行为习惯;C表示Condition,要求老师设计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D表示Degree,指老师必须清楚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空间。
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和尝试:第一,让学生先写后说,这样可避免被叫起来的学生一句话也答不上来;第二,多设计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开放式题目,以降低学生犯错误的风险,并给以学分鼓励;第三,多提反问句;第四,讨论前的一节课甚至几节课就把要讨论的主题布置给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等等。
3.强化作业环节的学术训练
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用心从学生的提问、作业和试卷中捕捉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觉和分析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作业。比如,结合财政学课程,可以把作业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会做参考书上的练习题;第二层次,要求学生会做老师提出的较高层次的阅读思考题;第三层次,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拓展性阅读(老师指定书目)。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甚至课程试卷等。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拥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布置论文报告、案例分析等小组作业。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老师不能再包办课堂,应将一部分学时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摸索,养成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老师只采取点拨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注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民卿,朱如鹏.四种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及效果浅析[J].高教学刊,2016(10).
[2]田洵洵.基于学习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16 (4).
[3]钟伟华.课堂有效教学的理性审视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2015 (9).
[4]薛卫军.优化教师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J].赤子,2014(18).
[5]吴功海.现代教学理念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探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6]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 (6).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财政学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主导教学方式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讲授法得到普遍采用,甚至在国外,基本上公开课都是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要求学生只能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什么,就只能听什么,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老师照顾到学生的差异问题而因材施教。
其实,老师在运用讲授法授课时,学生的身体虽然没动,但其大脑活动却是积极、主动的,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听见、理解、记住知识,而且还要分析老师所授内容,只不过这种主动活动看不见,因而经常被人忽视。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老师能娴熟地运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即获取知识,讲授法所涉及的知识量大,教学效率最高,因此讲授法成为多数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
2.其他教学方法相配合
为弥补讲授法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方面的不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结合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比如在讲授到财政收入的规模时,可以运用参与式研讨教学方法。由于财政收入的计量口径不同,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从不同口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具体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分组,小组起名,确认组长以及组内分工,认领任务。第二环节,按分工活动(收集数据→加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组织交流。第三环节,汇报人汇报,组员补充,他组点评,教师点评。第四环节,个人反思,教师总结。
二、辅助教学技巧
1.老师要会讲课,帮助学生形成课程、学科体系
面对一门课程,特别是讲授过很多次的课程,一定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每次相见,犹如初见,这样才不会出现老师所忽视,但对学生而言却不知道、不理解所学知识的情况。应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知识。例如在讲《财政学·公债》一章时,我讲到土地财政知识时,学生并不理解。但是“土地财政”这个词语几乎到处可见。由此可见,老师常常不以为意的事情,有可能就是学生的疑惑所在。所以,抱着“每次相见,犹如初见”的态度去准备每一节课,非常必要。
教不等于学,学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会学,要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一个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通过阅读,学生能记住所学知识的10%;由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能记住20%;让学生看一遍教材后再口述内容,学生能记住30%;让学生边看边讲解原理,学生能记住50%;若老师能组织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并由学生向大家展示心得,学生能记住70%;若学生看过教材后亲自动手做,最后向大家展示劳动成果,学生能记住90%。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教材体系包括课本、讲义、PPT教学之外,更应有其他的著作、材料,在研究国内外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参考书与阅读文献,促使学生形成多样性思维;借助科研文献与网络资源跟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促使学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专业分析能力。
2.精心设计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发挥教学大纲应有的服务作用,让学生以大纲为准,了解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程度;第二,根据研究学生的结果,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教学活动要围绕该类问题展开,而不是根据教材上的章节而展开。比如在学完《财政学·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后,让学生分析“我国的钱都去哪啦”。学生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会同时需要很多知识:首先,查找数据,需要明确这些财政数据从哪里获得,哪些数据是权威可用的。其次,应搜集哪些数据,需要明确自己将选用哪种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来分析问题。再次,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就不可避免要应用基本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同时还可以用到数理统计的数据分析知识。最后,得出结论,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
这样,通过解决问题,学生有可能将多学科知识组织起来,共同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采用小组活动的课外团队合作、网络手段等方式,就很容易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能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下发展自己,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特别的设计,听众保持注意的时间一般仅为10分钟。因此,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只有让学生了解要参与的活动和要达到的程度,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别敦荣教授谈到的A-B-C-D法则,使人印象深刻。A-B-C-D法则中,A表示Audience(听众),要求老师根据听众的情况和兴趣来组织教学;B表示Behavior,要求老师掌握学生的行为和行为习惯;C表示Condition,要求老师设计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D表示Degree,指老师必须清楚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空间。
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和尝试:第一,让学生先写后说,这样可避免被叫起来的学生一句话也答不上来;第二,多设计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开放式题目,以降低学生犯错误的风险,并给以学分鼓励;第三,多提反问句;第四,讨论前的一节课甚至几节课就把要讨论的主题布置给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等等。
3.强化作业环节的学术训练
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用心从学生的提问、作业和试卷中捕捉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觉和分析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作业。比如,结合财政学课程,可以把作业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会做参考书上的练习题;第二层次,要求学生会做老师提出的较高层次的阅读思考题;第三层次,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拓展性阅读(老师指定书目)。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甚至课程试卷等。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拥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布置论文报告、案例分析等小组作业。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老师不能再包办课堂,应将一部分学时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摸索,养成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老师只采取点拨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注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民卿,朱如鹏.四种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及效果浅析[J].高教学刊,2016(10).
[2]田洵洵.基于学习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16 (4).
[3]钟伟华.课堂有效教学的理性审视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2015 (9).
[4]薛卫军.优化教师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J].赤子,2014(18).
[5]吴功海.现代教学理念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探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6]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