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物立起来”写作教学指导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完成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的学习目标——写人物时要让人物“立”起来,教师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开展”技法:抓住关键,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活”外貌;突出人物语言背后的意蕴,写“深”语言;分解核心动作“丰满”动词,写“灵”动作。
   关键词:写作教学;人物描写;写作方法
  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写作核心知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的学习目标是:写人物时,要让人物“立”起来。教材提示学生“要学会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要“具体展开描写”,可是对怎么去“抓”、怎么去“展开”却语焉不详。笔者认为,这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人物立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写作核心知识,搭建“展开”过程的写作指导支架。就写人这个点,笔者设计了如下三步:抓住关键,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活”外貌;突出人物语言背后的意蕴,写“深”语言;分解核心动作“丰满”动词,写“灵”动作。希望以此引导学生走出人物描写“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的误区。
  一、抓住关键,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活”外貌
  一个人的外貌,五官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毛发有头发、胡须等。然而,在写一个人的外貌时,真的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吗?笔者以为,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进行重点描绘,把人物的外貌写“活”,而不是不分轻重地面面俱到。
  (一)典型引路,抓住关键部位写外貌
  教材中抓关键部位描写外貌的例子有很多。如《一面》,作者抓住一根根“竖着”的头发,写出了一个“坚毅不屈”的鲁迅。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抓住“高而瘦”的身材、“花白”的须发、“戴着”大眼镜,写出了一个“和蔼、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更为典型的是,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中抓住“长髯”“眉毛”“鬈发”来描写托尔斯泰脸部的方法: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例子,让学生或猜读或品读,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如用猜大家熟悉的影视明星的方法,激发学生抓住关键部位写“活”外貌的兴趣:
  老师和大家先玩个游戏: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组图片,你能通过这些只有局部外貌的图片猜出他们分别是谁吗?大家从小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奥秘吗?
  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抓住关键部位写好外貌特征的意愿。
  (二)难点突破,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展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展开”的难点在于,人物的外貌特征与其职业、教养、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修辞手法“展开”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使人物生动形象。如指导学生借鉴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中描写眼睛的句子: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石切开了玻璃;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外貌描写了,而是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展开”。“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的比喻,“一堆寒光四射的匕首”的拟人,形象深刻地描绘了作为伟大文学家的托尔斯泰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二、突出人物语言背后的意蕴,写“深”语言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写出人物语言背后的意蕴,就写“深”了语言。
  (一)引导学生领悟个性化地进行语言描写的要领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要注意场合情境,要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练习指导学生领悟个性化地进行语言描写的要领。
  你能从下面的对话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妈妈听了以后觉得味道儿有点不对了,拿食指戳着他的脑门警告说:“瞧你那没出息样儿!想吃软饭啊?”老爸赶紧把食指竖在唇际:“嘘,别当着儿子的面这么说我啊,夫人。”呵呵,其实我都听见了呢,其实我都记到心里去了呢。(选自中考优秀作文《你是我的一本书》)
  简单的几句对话,辅以人物动作,把老妈的嗔怒、老爸的温和以及这一家子的生活写得富有情趣。
  由此可见,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对话要写好对话前、对话中能揭示人物身份、性格、心情等的描写,而不能只写“只见骨头不见肉”的简单对话。
  (二)帮助学生掌握“展開”的技法
  “展开”的技法一般有四种:身份性格联系法、人物动作辅助法、场合情境融入法和标点符号增色法。
  1.身份性格联系法
  教师可设置这样的练习:
  根据人物对话,猜写人物名称:
  哥俩闹分家,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了碗了分不清。”
  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啰唆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这样的语言,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2.人物动作辅助法   语言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请大家关注人物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说说这些表情与动作能对人物语言起到什么作用。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站在旁边的高芳芳看不下去了,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打着玩,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不要诬陷好人!”
  正因为有了“瞪着”“冷笑”“跺脚”等表情与动作的辅助,董小天“捣蛋鬼”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
  3.场合情境融入法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教师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外出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补写不同情境下同一人物的语言:
  林浩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情境一】课堂上不见课本——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__________。”
  【情境二】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___________。”
  【情境三】在家里不见课本——“______。”
  教师指导时,要让学生反复体会,想象当时的场景,并融入这个场景。第一个情境是林浩有点急,但因为是上课,不能发出声音,所以只能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第二个情境是林浩内心非常着急,又是在下课时,所以说话的语气可以是大声的:“语文书哪儿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最后一个情境是林浩急不可耐了,又是在家里,可以放肆:“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 ”
  4.标点符号增色法
  对话描写有时可借助标点符号,使说的话符合当时情境,使人物独具个性。指导运用这一技法时,教师可设置一个特定场景,如:
  放学了,小辉和小林整理书包准备回家,小辉发现书包里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同桌小林拿的,两人发生了争执。请同学们运用下面的对话,描写两个人争吵的场景。
  ? 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时——
  “我……我……没拿。”小林涨红着脸说。
  ? 说话时表示意思的递进——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这样的写作可以让学生领会省略号、破折号在对话描写中的增色作用。
  (三)指导学生开展语言描写技法运用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写作核心知识,合宜的办法就是采取“镶嵌式”组合方式,将所萃取的展开技法“融入”或“嵌入”到具有真实情境的写作学习任务中。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会依据具体情境运用知识,并且在具体情境中印证、检验自己写作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将会逐步得到培育。如这样设置实践活动:
  (1)明确写作任务:选取自己想描述的一个人物,再现其说话时的情境;注意运用所学的语言描写方法;字数在200左右。
  (2)设置写作情境:设置一个相关的情境。
  (3)完成写作活动:完成的时间为20分钟。
  (4)交流写作成果:分小组交换修改,然后每小组推荐一篇佳作交流。
  (5)设想写作话题:设想这一语言描写片段可以融入怎样的写作话题。
  三、分解核心动作“丰满”动词,写“灵”动作
  老舍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的秘诀是:“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立起来。”个性化的动作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的特点。因此写“灵”动作描写的要领,首先要分解核心动作,其次是将动作写“丰满”。
  (一)引导学生分解核心动作
  教师可先出示如下语段:
  别看张敏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抹布掸了掸玻璃上的浮土,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用抹布从上到下地擦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地擦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
  然后,教师可设置如下任务分解核心动作:
  【任务一】作者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动词,如果用其他动词替换它们,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任务二】这些动词串连在一起,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任务三】如果把动词前面的修饰语删除,这些动作会给人怎样的感觉?
  (二)引导学生将动作写“丰满”
  要让人物动作“丰满”,就要引导学生写出过程或主要动作发生时产生的其他动作,写出动作的状态、人物完成动作时的神态等。这是写好人物动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指导时,教师可以这样训练:
  请你扫描二维码,观看校运会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写一段不少于250字的动作描写。注意要有运动员跳高动作的过程、状态以及跳高时的神态等内容。
  如果是一个写作不入门的作者,很可能会用“跳”“飞”“跃”等单一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描繪出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及在跳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态,失去感染力。
  (三)引导学生在情境写作实践中把动作写灵动
  动作描写的“展开”技法须在实践运用中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如下写作指导活动:
  【活动一】观视频,写片段。
  引导学生观看梅西踢球的一段小视频,并写片段,交流比较。
  【活动二】改片段,析技法。
  呈现学生原作,引导学生修改:
  梅西带着球,冲到禁区前沿,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呈现修改后的佳作:
  梅西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性地用右脚一颠,球魔术般地绕过对方球员的防守。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三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让人物立起来,不是学会人物描写的基本技法就可以了,而是要置身于人物的具体环境和具体的事件中,学会在事件中展现人物的个性,表达鲜明的情感。精准到位的人物描写,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记住一个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整学习的有效形式。它包括如下三个教学环节:基于主题的整体阅读,建立课文之间的深度联系;基于单元课型特点,着力思考阅读方法的习得与运用;以读促写,训练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这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效应,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阅读;思考;表达  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整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不是以单篇课文为单位,而是站在整个单元整体的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18个 “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将文本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考量,凸显“群”学习的语文学科理念。在“任务”和“群”的指引下,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任务(点)的指引下,联动群文(面),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群文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
期刊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将“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拓展写作“我的六国破灭观”,能帮助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并学习用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渐发展自己的辩证性思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篇现代写景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各尽其妙。对三篇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从“意象”“行文”“格局”三个视点来探查其散文特质,进而探讨从“景—情”这一关系来定位这几篇文章是否合适。   关键词:比较阅读;现代写景散文;意象;格局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單元,选取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及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文件,各地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居民议事协商创新活动。目前有许多城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议事机制,作为居民自治机构,这一平台有利于居民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居民监督社区居委会权力的行使。虽然社区居民议事机制的建立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并不普及,也不具备明确的法律地位,但是该机制的建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具有重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文本体式特点来确定。根据这一原则,《老王》这一叙事散文的教学核心内容可以确定为“体悟作者的情感流动”。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散文抒写作者个性情感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抓文本关键词追溯作家内心的“情源”,从而感受作者通过文本对读者的精神召唤。   关键词:教学内容选择;叙事散文教学;《老王》  一、依据文本的体式确定“教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听课时大都经历过这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可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将其中的精粹部分提取出来,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背影》一课的教学来看,名师们的散文教学往往具有如下特点:注重朗读教学;注重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注重紧扣散文主题展开教学;注重选点精读与趣味读写相结合。   关键词:散文教学;名师课堂;《背影》  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不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促
期刊
摘 要:运用真实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估,有助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就统编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而言,真实性评价的运用可采用如下策略:一是学习内容的评价体现多元化思想;二是多维度、多层级有序促进学习改进;三是全员参与,激励学教主体。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真实性评价;《文学部落》  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一共有十五个专题,另有四个具有综合性学习特质的“活动·探究”单元和六个口语交
期刊
摘 要:寓言改编能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寓言教学的效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情节改编、角色设计、视角变化、背景转换等,改编同一则寓言,并组织学生解读新的寓意,以调动学生学习寓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建构、自主习得中掌握寓言读写要素、提高寓言读写能力。   关键词:寓言教学;寓言改编;《杞人忧天》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多是短小精悍、寓意丰富的短文,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思考能力的提升有着引领作
期刊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侧重疏通文本内容,强调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诚然,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教学不能局限于此。教师须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课文,挖掘教材隐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辨。在经典文言文《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在落实文本内容和相应的语法知识点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课文,布置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的作业。学生从多个方面对课文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