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常使用两种示范:常规示范以及纠正错误动作的示范。即正确的标准示范和错误动作的示范。体育教学最终的示范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正确动作的示范,却忽视了另一种极重要的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的错误动作。常规示范法是加强学生对正确动作的印象和理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何谓示错法。
一、示错法的概念和作用
所谓示错,就是演示错误动作。示错的形式不固定,可以是教师模仿演示,达到直观的效果;如果要使学生记忆深刻,可以由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进行错误演示,通过在展示错误动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鉴别、区分动作,进而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事实上,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们自身的运动姿势和动作的感知与客观的运动姿势和动作的实际往往出现偏差。所以,人们采用对着镜子进行对照练习,及时矫偏,有的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一一录像带练习后让它再现进行矫偏。错误示范法正是充当了“镜子”和“录像带”的角色,把学生的错误动作再次客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觉后,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和正确的样本形象,展开形象思维,以便在下次练习中,皮质中枢就可强化在克服关键性的错误动作上。
二、示错法的种类
1.正误比较法: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发展学生某种能力时,采用正误混杂,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并沟通错误与正确之间的联系,促进转化。
(1)选择
如在初二双杠教学中:杠端跳上成分腿骑坐——前进至远端跳下。易犯错误是:上杠后膝关节屈。教师不先做正确的示范,而是先做3种不同动作让学生辨别:A.上杠屈膝;B.上杠直腿绷足:C.勾足。最后让学生选择哪一个动作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经过同学们逐一比较、分析实践,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个示范上杠动作是正确的。
(2)直接对比
讲述正确动作要领后直接有针对性地演示错误。上述动作上杠后紧接着的动作是:直腿下压后摆同时挺髋,当身体前倾时两手换至体前握杠。错误动作是:两手过早体前握杠,髋关节屈。正误比较后,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正误动作的区别,讲解、示范时间缩短,练习时间加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动作质量很快得到提高。
2.“错误”示范法
教师先有计划地对易犯错误动作进行直观示范,用“错误”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反馈。
(1)学生配合示范
教师备课中与学生适当沟通也属于课前准备。该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先与个别学生沟通,得到其配合。如在短跑的途中跑的教学中。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特意用错误方法演示:上体过于前倾和后仰,然后发动学生给这两个学生的短跑动作找毛病,同时讨论纠正方法,如:肘关节弯曲大些,头抬的高一点,眼向10—15m处看,大腿抬高一点。错误找准了,学生结合平时的短跑便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的传授方法好。
(2)教师模仿示范,突出运动效果
错误动作会直接影响运动效果,为了突出不良效果,教师需模仿错误动作,并刻意将不佳效果突出。急行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力量项目,动作难点在于如何保持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转换成垂直速度,使身体重心上升至最佳的高度。易犯错误是:最后几步过分拉长或缩短:起跳时躯干过于前倾或后仰;腾空时腿的摆幅小等等。教学时针对这些易犯错误进行示范,让学生看到这些错误动作会使自己跳得不够远,了解运动正确与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再借助一些辅助器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将错就错法
教学中“避免出错”,好像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动作也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能为发现正确动作提供情景,选准了突破口。
三、“示错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某项技术进行反复示范和讲解,运用诱导性或辅助性练习仍然不明白时,使用示错教学法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它比通过图片、照片、幻灯等直观演示更有效。明白了学习初期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再系统地或有针对性地找一找最常见的易犯错误,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中省去不少力气。
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态度端正,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时要逼真,不能哗众取宠。其次,要重视将正确与错误的方面加以比较,并且放大差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技术的正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目标要明确,要以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示错教学。对于一些错误动作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可先向学生说清楚,再进行错误的演示,指出和强调错误动作对安全的危害性,有意识、有计划地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练习前就有一种安全感。
总之,示错法是强化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教师在课前设计的教案中无法预见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明晰正误,巧用“示错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示错法的概念和作用
所谓示错,就是演示错误动作。示错的形式不固定,可以是教师模仿演示,达到直观的效果;如果要使学生记忆深刻,可以由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进行错误演示,通过在展示错误动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鉴别、区分动作,进而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事实上,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人们自身的运动姿势和动作的感知与客观的运动姿势和动作的实际往往出现偏差。所以,人们采用对着镜子进行对照练习,及时矫偏,有的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一一录像带练习后让它再现进行矫偏。错误示范法正是充当了“镜子”和“录像带”的角色,把学生的错误动作再次客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觉后,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和正确的样本形象,展开形象思维,以便在下次练习中,皮质中枢就可强化在克服关键性的错误动作上。
二、示错法的种类
1.正误比较法: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发展学生某种能力时,采用正误混杂,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并沟通错误与正确之间的联系,促进转化。
(1)选择
如在初二双杠教学中:杠端跳上成分腿骑坐——前进至远端跳下。易犯错误是:上杠后膝关节屈。教师不先做正确的示范,而是先做3种不同动作让学生辨别:A.上杠屈膝;B.上杠直腿绷足:C.勾足。最后让学生选择哪一个动作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经过同学们逐一比较、分析实践,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个示范上杠动作是正确的。
(2)直接对比
讲述正确动作要领后直接有针对性地演示错误。上述动作上杠后紧接着的动作是:直腿下压后摆同时挺髋,当身体前倾时两手换至体前握杠。错误动作是:两手过早体前握杠,髋关节屈。正误比较后,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正误动作的区别,讲解、示范时间缩短,练习时间加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动作质量很快得到提高。
2.“错误”示范法
教师先有计划地对易犯错误动作进行直观示范,用“错误”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反馈。
(1)学生配合示范
教师备课中与学生适当沟通也属于课前准备。该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先与个别学生沟通,得到其配合。如在短跑的途中跑的教学中。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特意用错误方法演示:上体过于前倾和后仰,然后发动学生给这两个学生的短跑动作找毛病,同时讨论纠正方法,如:肘关节弯曲大些,头抬的高一点,眼向10—15m处看,大腿抬高一点。错误找准了,学生结合平时的短跑便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的传授方法好。
(2)教师模仿示范,突出运动效果
错误动作会直接影响运动效果,为了突出不良效果,教师需模仿错误动作,并刻意将不佳效果突出。急行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力量项目,动作难点在于如何保持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转换成垂直速度,使身体重心上升至最佳的高度。易犯错误是:最后几步过分拉长或缩短:起跳时躯干过于前倾或后仰;腾空时腿的摆幅小等等。教学时针对这些易犯错误进行示范,让学生看到这些错误动作会使自己跳得不够远,了解运动正确与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再借助一些辅助器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将错就错法
教学中“避免出错”,好像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动作也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能为发现正确动作提供情景,选准了突破口。
三、“示错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某项技术进行反复示范和讲解,运用诱导性或辅助性练习仍然不明白时,使用示错教学法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它比通过图片、照片、幻灯等直观演示更有效。明白了学习初期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再系统地或有针对性地找一找最常见的易犯错误,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中省去不少力气。
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态度端正,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时要逼真,不能哗众取宠。其次,要重视将正确与错误的方面加以比较,并且放大差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技术的正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目标要明确,要以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示错教学。对于一些错误动作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可先向学生说清楚,再进行错误的演示,指出和强调错误动作对安全的危害性,有意识、有计划地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练习前就有一种安全感。
总之,示错法是强化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教师在课前设计的教案中无法预见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明晰正误,巧用“示错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