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十年当中,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提出四个问题,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处理理论性与史实性的问题;教学方法上,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问题;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如何融汇统一,相互促进的问题。通过处理这四个问题,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效性,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方法 问题
  作者简介:裴红娟,新疆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228-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以下简称 “纲要” ) 课程是在2006年秋季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对全国高等学校四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十年的实践,“纲要”课程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课程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就目前“纲要”课程的现状来说,需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一是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二是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处理理论性与史实性的问题;三是教学方法上,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问题;四是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如何融汇统一,相互促进的问题。
  一、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纲要”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强调其理论性
  中学《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图文并茂,课时充裕。高校开设的“纲要”,其教材只有30万字左右,周课时也只有2课时,要想做到面面俱到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避免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近 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在“纲要”教学中必须突出重点,强调其理论性。
  因为中学开设有“中国近代史”,学生自以为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基本都掌握,文科生尤其是这样。但是中学的历史教学注重的的历史人物、事件的描述,把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常识,而对于很多历史问题,知道简单情况,而不知为什么这样,缺乏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把握。而“纲要”课程正是在基本历史讲述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因此,“纲要”课程对于历史的介绍更为深入和透彻,他不注重大而全的讲述历史,注重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进行专题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的教学,讲授重点应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现状,进而推出近代中国的两大基本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就呼之欲出了。再比如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理论时,对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探索路径要分析透彻,用具体的史实阐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如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康有为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等,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路径步步深入,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结果无论从那个路径切入学习西方,都失败了,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种讲述有理有据,既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切身体会,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总结,它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确立并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使大学生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历史的基本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认识“三个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处理理论性与史实性的问题
  “纲要”课程是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的,因此,首先“纲要”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要求其理论性、方向性、政治性要强;但同时,“纲要”课程又是以中国百年历史为线索的,这就要求其具有史实性和生动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当中讲述历史,在讲述历史当中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使“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中不枯燥,在史实处理方面有针对性?这成为“纲要”课程教学需要处理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容易形成两个偏向,要么是把“纲要”课程讲述成枯燥的理论教育课,历史知识完全碎片化,要么是把“纲要”课讲述成单纯的历史专业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两种偏向都不符合“纲要”课程的教学要求。“纲要”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以党的理论来统领整个教学内容,明白中国先进分子近代百年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概括和总结是符合客观历史状态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因此,理论性对于“纲要”课至关重要,是其精髓和核心,但是讲述这些理论的方法一定是“以史为证”,用鲜活的历史事实来论证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历史必然性,这样才能证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合理性,因为我党的理论和政策都是在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例如在讲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这一专题时,我们完全可以用党的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来进行比较分析,既有理论性又有史实性。对于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他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联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参与,反而在运动的过程中,把汉族的知识分子和早期的维新派人士推到了对立面,比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按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中国各个阶层对于中国未来出路的探索是比较模糊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还不成熟,还没有出现科学的革命理论,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如果想联合各个阶层进行革命的现实条件是具备的,但是他没有抓住。所以天平天国失败的原因里还具有孤立无援的因素,以此引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如何把握和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的。在讲述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其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单纯依靠资产阶级的力量,没有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广大的群众对于资产阶级的主张根本不了解,更别说认同和支持了,另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也有问题,他们认为历史的推动者不是人民群众,从而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这样的教学,既具有理论性,有具有鲜活的历史史实的支撑。   三、教学方法上,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问题
  毕竟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是经过多年的学习经历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沉淀的,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基本的价值判断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必须探索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学习的意识。
  教师引导是有技巧性的,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问题”就是我们破解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这个问题首先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其次一定要具有现实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最后,这个问题还必须与我们课程的具体内容有联系。因此,教师必须把设置问题作为教学环节的主要部分。在课堂当中,从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切入,把它当做我们分析问题的样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引出相关理论,并揭示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在“洋务运动”这个专题当中,可以设置几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特别强调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洋务运动时期,也是强调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却以失败而告终,二者有什么异同?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学习西方技术的典型就是北洋水师,其实力号称亚洲第一,但最终却败给日本,为什么?北洋水师的几艘战舰后来被编入日本舰队,并服役多年,这又说明了什么情况?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并能够横向了解亚洲,尤其当时日本的发展,并能在学习和探究当中总结洋务运动对我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因此,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简单灌输历史知识,并能时时应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鲜问题,及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启发了学生思想政治的智慧。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也是教师引导的一个方面。在很多人看来,“纲要”课程讲述的是历史,那都是过去的故事,与今天没什么关系,一些学生有这种想法,甚至部分老师也是这么认为,这可能就是导致“纲要”课的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吧。因此,“纲要”课教师一定要首先明确两点:第一,一定要把历史理论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我们现在的理论、政策都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只有把理论联系现实,才可以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理解“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才可以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这种教学方法和学习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 要把历史理论与学生个人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把教学过程与学生个人的思想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才能把教材和学生真正结合起来,用90后学生的语言模式分析和解读“纲要”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入脑、入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找准和社会现状、 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学生思想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针对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学有所思、 思有所悟、 悟有所得。
  四、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如何融汇统一,相互促进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求有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是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打开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往往会流于形式,对教学促进不大,对学生影响不深。“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最常用的模式有,观看录像,可能录像或视频很合适,但是一般缺乏教师的深刻解读和专业分析,学生会印象不深刻,使得教育意义大打折扣;诵读经典,这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教师会布置很多经典文章或文献,要求学生写一定数字的读书笔记,这个要求没问题,但学生是否真的很研读经典?反馈信息大同小异,不可否认,不少学生上网搜集现成读书笔记完成作业,如此这般,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呢?朗诵或演讲的方式,这也是“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常用模式,这种方式确实不错,但是朗诵和演讲的内容过于集中,而且学生参与的范围有限,不能达到教育绝大多数学生的目的。总之,目前常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缺陷。
  实践教学对于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只有二者融汇统一,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纲要”课程,安排播放视频的实践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他比较形象和直观地展现事件和人物,如果是安排在相关、相应的专题来播放,效果非常明显。我这里强调,有关视频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呈现是比较浓缩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视频进行一番解读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加深教育意义。“纲要”课安排诵读经典的实践教学也很有必要,但是诵读经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且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课堂讨论的模式,研讨问答的模式等等,总之就是让学生走进经典,让经典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总之,“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理论性与史实性,理论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宽度,史实不仅要客观,还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纲要”课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还需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的学习需求,尽量对深奥的理论做到深人浅出的讲解,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纲要”课成为高校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其他文献
发展与安全兼顾是经济社会运转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原则,在过渡追求经济利益的现代社会,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检察机关如何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寻
目的 调查本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脂蛋白(a)(Lp(a))分布情况,分析其Lap(a)水平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
对云的观测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未来的天气状况,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于云观测的技巧也越来越先进,其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相应的云数据的快速
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当前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审查逮捕阶段开展和刑事和解工作,是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举措,同时可以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
Protel 2004是Altium公司于2004年发布的电路设计软件的最新版本。本文以差分放大电路为例,介绍了Protel 2004电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仿真应用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流程等,并分析
摘 要 “中国梦”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前进的目标,把“中国梦”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提升大学生自身内在素养,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王洪叶,遵义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 
期刊
一、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可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但课后却懒于写作业或作业马虎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摘要]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在体育游戏当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度较高,能够较快地融入到游戏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体育教师对其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98-01  体育游戏集娱乐性、趣味性、导向性于一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及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式从立法层面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对遏制侦查程序中出现的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但威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