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后TIOL的旋转稳定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rySof TIOL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入组,并依据眼轴长度分为两组,眼轴长度≤24 mm为A组,眼轴长度>24 mm为B组。采用术后3个月的数据分析TIOL的旋转稳定性及其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术前晶状体厚度及植入的TIOL球镜度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检验。

结果

A组纳入39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中位数为74岁(36~86岁);B组纳入2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中位数为68岁(36~86岁)。A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为0.30(0.10,1.00),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为2.11(0.95,5.10)D,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10(0.00,0.60),残余散光度数为1.00(0.00,1.75)D;B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36(0.05,1.00),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为2.00(0.78,3.76)D,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05(0.00,0.40),残余散光度数为0.75(0.00,2.25)D;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4,0.789),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散光度数均显著减低(均P<0.01),两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残余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6,0.076)。旋转稳定性方面,A组TIOL术后3个月的旋转度数为5.15°±3.62°,B组的旋转度数为6.50°±4.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可预测性方面,旋转度数≤5°的眼在A组中占59.0%(23只眼),在B组中占50.0%(13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相关性分析显示,TIOL的旋转度数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及植入的TIOL球镜度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836,0.568,0.170,0.365)。

结论

TIOL植入术后3个月,眼轴>24 mm与眼轴≤24 mm患者TIOL旋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别,旋转稳定性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及TIOL球镜度数之间无明显关系。(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1-46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改进,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再次获得临床认可,成为青光眼降眼压治疗的非侵入性术式之一。虽然目前尚缺乏高级别的证据,但是现有文献显示,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可通过减少房水的生成、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引流,有效且安全地降低各种类型青光眼的眼压。本文以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重点,针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从设备的发展、治疗原理、手术步骤、降低眼压的幅度、术后并
目的总结以自发性血泪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以自发性血泪为首发症状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临床特征、具体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男性10例(37.0%),女性17例(63.0%),成年人(≥18岁)21例(77.8%),未成年人(<1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高眼压并不等同于青光眼,仅眼压高而不合并青光眼为高眼压症。为了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为我国高眼压症的诊断及治疗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参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针对高眼压症的甄别诊断、识别高风险者、个体化预防性治疗和监测等提出共识性意见和建议。(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1-24)
期刊
抗青光眼手术是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抗青光眼手术技术长足发展,微创手术层出不穷,患者及术者对手术预期也日益增高。然而,手术可控性不高导致术后疗效的可预测性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青光眼房水外引流手术中的小梁切除术,在分析其原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手术效果的观察指标及术后眼压的调控方法,以期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16)
期刊
筛板一直被认为是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发生损伤的初始部位,观察筛板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认识青光眼的病理机制。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局灶性筛板缺损与青光眼进展相关,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指出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发展,首次揭示了青光眼局灶性筛板缺损可以平衡跨筛板压力梯度,从而起到延缓或终止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进展的作用,该发现为跨筛板压力梯度学说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临床依据,深
目的研究听不同类型音乐对健康人眼压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受试者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中山大学在校健康学生志愿者。研究由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受试者分别听3种类型音乐(舒缓音乐、正性音乐、负性音乐)各15 min,听音乐前后测量眼压,以确定可以降低眼压的音乐,并用问卷评估受试者对每种类型音乐的情绪反应。在第二部分中,分别在7:30、9:30、11:30、13
期刊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取C57BL/6小鼠原代RGC与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共培养或单独培养,建立体外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模拟体内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氧时间分别设为6 h、24 h、36 h、48 h),使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BV2细胞活化
视觉诱发电位(VEP)多用于视觉系统功能损伤的客观评价。传统VEP检查较为耗时且易受环境干扰、检测结果较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判读者经验导致其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青光眼视功能检测严重受限。近10余年来出现了几种新型的VEP检测模式,如短时瞬态VEP和分离格栅VEP,其检测过程快速简便、其结果更容易判读。本文对VEP在青光眼视功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以深入了解电生理检查在青光眼的视功能检测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