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险而上,风雨同舟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1日凌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的官兵正在常庄水库抗洪抢险。

  7月2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河南最新灾情和救灾情况。据通报,截至26日12时,河南强降雨已致1290.74万人受灾、69人遇难,当前水情形势依然严峻。
  水患灾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人民子弟兵、民间救援队、消防指战员、个人志愿者……连日来,一批批救援队、志愿者奔赴前线,成为风雨之中的逆行者。
  “豫”险而上,我们一起扛。

人民子弟兵,与常庄水库共存亡


  “当时常庄水库的情况有多紧急?水位如何?”《环球人物》记者问。
  “这么跟你说吧,”战士赵晟汝拿来两瓶矿泉水,拧开一瓶“咕咚咕咚”大口喝起来,很快见了底,“今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刚刚去那里骑行过一次,当时水位是这样的……”他一边比划了一个很低的位置,一边拧开了另一瓶水,但只抿了一小口,“可是我们21日深夜1点到那里时,水位已经这样了”,这回比划的位置高了一大截。
  7月20日的暴风雨之夜,倾盆大雨持续猛烈地冲击着水库,水库底部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像是大动脉被划破后喷涌出的血液。那是水库在尽最大能力泄洪,周边日常维护的巨石墙都被冲塌了。
  《环球人物》记者遇到的这支部队来自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7月20日晚6点多,130名官兵接到上级命令,奔赴常庄水库加固堤坝。该校区立刻组成抗洪抢险应急第一梯队,星夜驰援。
  一些未入选梯队、被安排留守的战士坐不住了。赵晟汝是通信站一名下士,这个南方小伙体格健壮,水性好,训练刻苦勇猛。他得知自己不在梯队名单里,火速写下请战书。“核心就是一句话,我就是想冲上去,保家卫国。”
  晚上10点,第一梯队出发。出发前,首长动员全体战士,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最后是执行戰场纪律,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行动。最后一句话是:“大家都活着回来!保卫常庄,就是保卫郑州!”
  常庄水库位于郑州市区偏西南方向,距郑州城区西环路仅两公里,防洪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而7月20日夜里,水库主坝背水坡疑似出现管涌险情。
  所谓管涌,是由于上游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险情不断恶化,堤坝结构土壤骨架破坏,导致孔道扩大。通俗一点说,就是水库大坝背水坡上,某处会有水流喷涌而出,如果任其发展,大坝将被严重破坏。
  暴雨中行进极其艰难,尤其是通往郊区,更是险象环生。临近大坝的最后两公里,道路受阻,战士们拿着工具徒步前行。到了大坝,130名官兵马上投入战斗。他们扛起沙袋,往大堤背水坡的底部冲。
  按照测算,加固大堤需要垒上高1米、长度将近300米的沙袋墙。“每个沙袋有三四十斤重,但那天全部进水,一个得有四五十斤。”战士们从深夜2点接替了先期在这里抢险的武警官兵,到清晨5点,又被来自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官兵换下。3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背了1万多个沙袋,平均每个人将近100袋。
  在这3小时里,最危险的管涌还是发生了。战士们迅速集结,背着沙袋往管涌处冲,先将防护网覆盖到管涌处,再用沙袋一个个将其压实。管涌陆续出现,战士们堵完一个,又迅速奔去堵另一个,最后算下来,竟有十余个之多。
  战士们的努力确保了大坝安全,由于一直在泄洪,水库水位逐渐降到警戒线以下。

民间救援队,“放下剪刀去河南”


  “家里人被困在几楼?”救援人员急切地问道。
  “我不知道,我联系不上他们,昨天夜里电话就打不通了。”一名妇女说到这里,已经忍不住哽咽。而周围的群众不停围上来:“请帮帮我们!”“我家人也失联了!”“快帮我找找他们!”
  这里是郑州市中牟县白沙镇,一个总人口超过10万人的大镇。在暴雨的连日侵袭下,白沙镇成为郑州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积水最深处超过10米。7月21日下午,一路飞驰的合肥市蓝天救援队赶到白沙镇时,看到的便是淹没在洪水中的村庄,以及大量联系不上家人的无助村民。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驾起冲锋舟,冲入茫茫洪水中。
  与城市不同,村镇的民房多为居民自建,结构更加复杂。队员们按照求救村民的描述,一边播放广播示意,一边小心而快速地靠近预定位置。
  “这里!这里有三个大人两个孩子!”或许是看到了救援队员的身影,求救的呼喊声传来。队员们立刻大声回应:“请待在原地!我们正在过来救助!”
  冲锋舟靠近了一栋民房的大门,门内就是连接一、二层的楼梯,一家人正在楼梯上等待。但脏污的水面上漂浮着木材、水管、塑料布等大量杂物,冲锋舟已无法驶入。救援队员没有丝毫犹豫,跳下船,蹚过齐腰深的污水,来到楼梯前:“小朋友,来,骑到叔叔的脖子上!阿姨您等等,一会儿我回来背您!”
上图:7月22日,苏琴(左一)和队友在郑州白沙镇营救被困群众。下图:7月21日,余涛在郑州白沙镇抱着受困小女孩蹚过积水。

  类似的对话,一直循环往复到第二天深夜近2点。“本来这种水域作业是不适合夜间进行的,但是没办法,受困群众太多了,所以我们夜里戴着头灯继续救援。夜里9点多的时候雨又下起来,队员们原本只是胸口以下泡湿了,这下真是淋得透透的。”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苏琴2012年加入蓝天救援队,曾获得“全国三八紅旗手”称号。谈及救援中的困难,这位训练有素的老将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她才说起一些她觉得再平常不过的细节:队员们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而她几乎无法睡觉,因为手机整夜整夜接到求救来电;搜救时大家不舍得“浪费”时间吃饭,一船三四个队员用一杯桶装面对付了一天;接群众上船时若高差太大,队员们就扒着墙站在水里做“人梯”,让群众踩着自己的肩膀爬下来;泡水一天的队员们回到驻地没有热水洗澡,就用湿纸巾将就着把身上擦一擦。
7月23日,合肥市蓝天救援队救出了一家人,两名幼儿脱险后在酣睡。

  在白沙镇,合肥市蓝天救援队一共解救了230名受困群众,其中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是刚出生不到10天的婴儿。“我们身上穿的救生马甲鼓鼓囊囊,装的又是对讲机又是潜水刀,怕把婴儿划伤了,都不敢抱他,最后让妈妈抱着孩子,队员们再合力把妈妈抬到船上来。”苏琴说。
  在这支队伍里,还有一个牵动全网关心的小伙子余涛。他的本职工作是理发师。7月21日,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帮我剪了6年头发的发型师,今天约他一直没回复,刚跟朋友打电话说这个人怎么也不回复我。朋友说你没看他朋友圈吗,他去救援了。”是的,他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本人除了是发型师,还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临时取消所有预约,给大家带来不便,万分抱歉!!!”
  “拿起剪刀是Tony,放下剪刀是托你。”其实,和余涛一样,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平日里都是三百六十行的普通人。一旦发生险情,他们便化身“城市超人”,成为国家救援的“后备军”。

永远难忘的感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有谁比中国人更懂得这句话的涵义。陆军战士和蓝天救援队,只是社会各界驰援河南的一个缩影。
  在千里奔赴河南的队伍中,还有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队伍的1800名指战员,全国红十字系统的70余支救援队、供电公司队伍、通信公司队伍,多个民间救援机构,以及无数自发组织的志愿者。
  7月20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战士们完成任务交接后到达安置地,这是当地的水务部门。担任支援保障连指导员的倪源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到了安置地点后,天依旧下着大雨,他们从头到脚全都湿透了,野外的蚊子还特别大,但他们找个角落或者躺在地上就迅速睡着了,因为早已是身体虚脱、体力透支了。
  第二天清晨,倪源最早醒来,看到身边一群战友:有的靠墙坐着,有的在地上蜷成一团,有的几个人靠在一起,各种睡姿千奇百怪。但也有共性:脸上和手上都被蚊虫咬了个遍,衣服仍然湿透,浑身上下都是泥。那一刻,他想:我们保卫了常庄,也保卫了郑州,这样的战士才担得起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余涛也对记者说起了那些感动瞬间。在新乡,两名妇女带了两个八九岁的孩子,蹚了大约1里路的水,送来满满一桶上百个熟鸡蛋。“当时真的……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回忆至此,余涛哽咽了。
  一家家企业无论大小,纷纷尽力救灾。山西省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边智慧发动百余家爱心企业,捐助40余万元救灾物资,在运送物资的同时还帮助受灾群众撤离;贯辰航空董事长刘冰连夜驱车从北京赶回河南,带领团队开始执行救灾任务,他自己也驾驶一架飞机运送物资,搜救被困群众;经营典当行的王桂瑛,卫辉的门店被洪水淹没了,她顾不上,先发动朋友募捐了60台抽水泵送到救灾一线……还有许多爱心人士和网友,他们无法抵达现场,便捐款捐物,正如网上一条热议,“我们中国人民真是最可爱的呀!”
其他文献
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贫困县清零,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头一遭,其重大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按期完成了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扶贫与脱贫计划,这是一项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就连近几年经常抨击中国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最近也画风突变,公开对中国的扶贫能
2021年7月22日,郭寶昌在北京接受本刊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年过八旬,郭宝昌一直闲不下来,拍戏、排京剧、看书、写书、看球赛,一样不落下。前些日子,他和年幼的孙子拍了一组照片,两人“演”了一出京剧《双背凳》。他扮上丑角,脸中间勾了一幅“豆腐块儿”,身背一条漆黑的长板凳;孙子则一身T恤、短裤、运动鞋打扮,头顶一条小木凳。后来,这照片成了他的新书《了不起的游戏》的封面,两人一老一少,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这句话,近来广为流传。3月18日,杨洁篪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国务院就在其网站发表声明,公布了这次会晤的消息。北京时间3月11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发
沈伟 1968年生于湖南岳阳。美籍华人编舞家、视觉艺术家、导演。2000年在美国纽约创办“沈伟舞蹈艺术”并任艺术总监至今。曾获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和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等,2019年获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近日,在湖南卫视舞蹈类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中担任“风暴见证官”。  化妆间里,刚刚录制完一期《舞蹈风暴》的沈伟脱下西装,换上灰色T恤,继续我们之前未完成的采访。而就在采访即将结
搬家在中国人心里可是件大事,被称为“乔迁之喜”。然而,据我所知,大部分人的搬家过程绝对是悲大于喜的。搬家时,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麻烦,小了自认倒霉,大了痛苦良久,搬家掉肉3斤,这话是被很多朋友验证过的。  在搬家的诸多头疼事中,打包行李敢排第二位,就没有别的敢站第一名。我有一位朋友要搬家,她在北京工作仅3年,明明只收拾自己一个人的物品,却打包打出了一家人的行李。每次搬家,她都悔恨自己为什么买那么多
巴勒斯坦丨加沙  近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停火,数以千计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陆续返回家园。由于很多房屋被炸毁、各类基础设施受损,重建工作显得异常艰难。但巴勒斯坦人对生活依然充满信心与希望。他们有的自发成为志愿者清理街道, 有的在废墟前架起大镜子为人们免费理发,有的小朋友聚在一起为小伙伴庆祝生日……6月2日,一支巴勒斯坦乐队也出现在废墟前,他们演奏出动听的音樂,不仅呼吁和平
林品  七月的第三周,《二哥来了怎么办》和《燃野少年的天空》两部青春片接连上映,也接连失利遭遇群嘲。观众原本期待满满,最终“尴尬地熬了近两个小时”,走出影院后一脸问号:这到底是谁的青春?  《二哥来了怎么办》是一部主打“亲情牌”的家庭轻喜剧,结果让人“尴尬得用脚趾抠地”,票房和口碑双双遭遇滑鐵卢;歌舞片《燃野少年的天空》,海报上写着“今年夏天超快乐的电影”,看完后完全快乐不起来,“像三流周星驰电影
陶然(1943年—2019年)原名涂乃贤,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印尼,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3年移居香港,著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40余本。曾任《香港文学》总编辑、香港作家联合会执行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  陶然走得很仓促。去年3月,朋友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噩耗,我觉得很意外。陶然看上去虽然并不健壮,但也没听说有什么病痛。多年来,他都能扛重耐劳,活动多,作品多,两岸三地到处
4月10日,美国白宫官网公布了一份“关于向意大利共和国提供新冠肺炎援助的备忘录”。备忘录写明了其援助意大利的用意:“有助于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虚假宣传,展示美国的领导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对多个国家进行积极援助,但却遭到欧美一些官员和媒体的无端指责。他们宣称中俄是出于政治目的发动“魅力攻势”,正在利用此次疫情提高两国的声誉,反衬欧美在援助意大利方面消极被动。“这种含沙射影的
竹内亮。1978年出生,日本人,纪录片导演。曾为日本NHK电视台等媒体拍摄纪录片,因喜欢中国于2013年定居南京。2015年开始拍摄系列短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大家好,我是住在南京的日本人竹内亮。过去两周,我一直在家里自我隔离。南京政府贯彻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到今天3月1日为止,已经连续11天没有新的确诊患者了。那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里采取了怎样的防护措施吧。”  这是日本导演竹内亮在自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