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道德教育应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从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着手,用正面的宣传引导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这也是为大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保障。
【关键词】道德教育 校园道德 网络道德,消费道德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而道德教育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的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整个高校的道德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校园道德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活动空间,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让我们的大学生在校园内也同样能够接受到道德培养。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氛围。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校园德育建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师念书、学生听书的单调上课模式课堂的,而采用活泼生动形式结合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例来讲课,既可以切实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身边困扰他们的问题,又可以让他们自觉的接受正确的思想,学会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课外结合课堂教育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德育意识的渗透,使道德教育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大学生在学习中同样要遵守道德要求。学生以学习为本,而学习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这是给我们的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去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发挥自身特长而设置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少数学生上课不去,课外上网,打游戏;为了蒙混过关,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根本就无道德可言。大学生本是国之栋梁,但靠欺骗换来的假文凭,不要说去为别人谋幸福,就连自身都难以养活。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校里提倡一股清新的学习风气,同学之间以互相探讨,深入研究,多与老师交流,经常接触前沿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学校的形成浓厚的学术风气,自己才会在大学生涯中学有所获。
此外,大学生的在校的日常行为也应讲道德。如遇见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之间,团结友善,互相尊重;杜绝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尤其应注意公共场合的道德行为。如图书馆作为读者利用信息的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安静的读书环境,遇到一些读者在安静的阅读场所里打手机,甚至高谈阔论,在书报杂志上乱写乱画者应加以制止。同时,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优美、清洁的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珍惜一草一木,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园林式校园。
二、消费道德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如今的大学生消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消费道德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现在,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包括:家庭供给(包括家庭负债供给)、亲友资助、勤工俭学、贷款和奖(助)学金。学生的每月消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生活费、学习用品、娱乐交际等。我们提倡正常的消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学生中不乏有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攀比新潮等。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他人的负面影响却非常大。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包括:(1)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2)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不提倡吝啬型消费观;(3)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4)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杜绝非道德、反道德或违法犯罪的“灰色”、“黑色”和“黄色”消费行为,避免消费心理扭曲、道德沦丧,等等。”
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也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比如,(1)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者技巧技能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2)举办系列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商品标识鉴别;(3)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4)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5)还可以成立各种节俭组织(如“爱心基金会”等)。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形成学生的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
说到底,消费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
三、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是针对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如今,网络道德建设规范滞后、互联网自身安全的弱点较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比比皆是。
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人员首先应该改过去的书本说教为生动形象的事例教育,让学生的道德从他律阶段发展到自律阶段,而不是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之向相反的方向漫延,给德育工作设置了人为的障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课内、课外、更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媒体,建立课堂聊天室,利用网络来进行网德教育,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上网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教育和疏导。这样做,一方面,拓宽了教学的思路,让思政课不再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可以正确的指引学生使用网络,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对身心发展及个人成长有利的信息,剔除不良信息,帮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其次,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建立学生网络兴趣小组,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求知中创新,将他们对网络的爱好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通过网络兴趣小组组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对网络道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在网络世界里,没有攻不破的防火墙,只有道德的防火墙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2003,(3).
[2]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1999,(1).
(作者单位:吉林延边大学)
【关键词】道德教育 校园道德 网络道德,消费道德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而道德教育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的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整个高校的道德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校园道德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活动空间,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让我们的大学生在校园内也同样能够接受到道德培养。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氛围。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校园德育建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师念书、学生听书的单调上课模式课堂的,而采用活泼生动形式结合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例来讲课,既可以切实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身边困扰他们的问题,又可以让他们自觉的接受正确的思想,学会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课外结合课堂教育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德育意识的渗透,使道德教育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大学生在学习中同样要遵守道德要求。学生以学习为本,而学习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这是给我们的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去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发挥自身特长而设置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少数学生上课不去,课外上网,打游戏;为了蒙混过关,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根本就无道德可言。大学生本是国之栋梁,但靠欺骗换来的假文凭,不要说去为别人谋幸福,就连自身都难以养活。因此,我们应该在学校里提倡一股清新的学习风气,同学之间以互相探讨,深入研究,多与老师交流,经常接触前沿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学校的形成浓厚的学术风气,自己才会在大学生涯中学有所获。
此外,大学生的在校的日常行为也应讲道德。如遇见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之间,团结友善,互相尊重;杜绝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尤其应注意公共场合的道德行为。如图书馆作为读者利用信息的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安静的读书环境,遇到一些读者在安静的阅读场所里打手机,甚至高谈阔论,在书报杂志上乱写乱画者应加以制止。同时,我们可以营造一个优美、清洁的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珍惜一草一木,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园林式校园。
二、消费道德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如今的大学生消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消费道德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现在,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包括:家庭供给(包括家庭负债供给)、亲友资助、勤工俭学、贷款和奖(助)学金。学生的每月消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生活费、学习用品、娱乐交际等。我们提倡正常的消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学生中不乏有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攀比新潮等。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他人的负面影响却非常大。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应当包括:(1)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2)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等消费主义观,不提倡吝啬型消费观;(3)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4)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杜绝非道德、反道德或违法犯罪的“灰色”、“黑色”和“黄色”消费行为,避免消费心理扭曲、道德沦丧,等等。”
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也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比如,(1)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者技巧技能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2)举办系列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商品标识鉴别;(3)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4)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5)还可以成立各种节俭组织(如“爱心基金会”等)。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形成学生的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
说到底,消费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
三、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是针对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如今,网络道德建设规范滞后、互联网自身安全的弱点较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比比皆是。
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人员首先应该改过去的书本说教为生动形象的事例教育,让学生的道德从他律阶段发展到自律阶段,而不是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之向相反的方向漫延,给德育工作设置了人为的障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课内、课外、更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媒体,建立课堂聊天室,利用网络来进行网德教育,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上网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教育和疏导。这样做,一方面,拓宽了教学的思路,让思政课不再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可以正确的指引学生使用网络,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对身心发展及个人成长有利的信息,剔除不良信息,帮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其次,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建立学生网络兴趣小组,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求知中创新,将他们对网络的爱好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通过网络兴趣小组组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对网络道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在网络世界里,没有攻不破的防火墙,只有道德的防火墙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2003,(3).
[2]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1999,(1).
(作者单位:吉林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