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而且有其独特的路径。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国防教育网站等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路径。高校应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锤炼作用、高度重视网络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培育
任何一种民族精神的生成都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培育和弘扬,才能从一种为个别人、为少数人所有的高尚精神转化为整个民族或整个民族的大多数所拥有的高尚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中,教育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特别提醒人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他强调指出:“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担着庄严的职责。”(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等2002年版,第275页)
一、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
民族精神与国防教育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国防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是国防教育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国防教育倡导的核心所在。
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和重要任务,定位于国防知识普及化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培育上,才能培养出具有包括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推进高校国防教育逐步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
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德智体美各育内容体系之中。在此基础上,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有:
1.国防教育课
高校国防教育课是一门以军事学科中最基本的技能、知识与理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在具体操作中,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等形式。
国防教育课程以心系民族安危、荣辱、盛衰和国家利益、荣誉直接展开教学,授课内容中的有关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事件,最能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建立政权的国家观念,形成爱党、爱军、爱国的情愫,强化抵抗外侮、捍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维护国家尊严与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近年来,各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遵循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组织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初步形成了集中训练、分散教学、课内外结合、教养一致的国防教育课教育模式,使培育民族精神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2.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
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是指高校围绕国防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的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如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的主题国防教育活动、军营文化教育活动、军事专题讲座,军歌比赛等。
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主要围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大平台展开。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在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中感知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发挥着锤炼作用。
高校紧紧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精心组织安排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了解传统、体验历史、熟悉国情,真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素养,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热潮。
3.国防教育网站
国防教育网站是宣传国防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展示国防教育风采,宣传武装工作成绩,拓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宣传窗口,也是综合反映国防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有效载体。
高校国防教育网站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法规,广泛开展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宗旨。网站通过设立国际论坛、国防法规、战争文学、网络新闻等栏目,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建军节、重要纪念日、征兵等重要时节和国际国内发生战争、灾难或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等容易引起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特殊时期,进行网上答疑、政策咨询、问卷调查、意见收集和思想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释疑答惑,增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
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国防教育网站等路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系统全面的高校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路径体系。
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建设缺陷
自1985年高校军训试点开始,经过20多年的持续教育,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国防教育,让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是,高校国防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
1.认识存在偏差,国防教育课主导作用发挥欠佳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重视不够、定位不准。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场地有限,加之学生数量多等因素,教育效果不明显且难以持久。三是新生军训中“重军事技能、轻军事理论”的现象突出。学生停留在集中军训的感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国防意识薄弱,在爱国奉献、革命英雄主义等民族精神培养的核心问题上有较大差距。四是理论研究力度不够,学科建设底子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无论是从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处在刚刚起步或者将要起步阶段。
2.形式单一,欠缺良好的氛围
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生集中军训后很少开展国防教育和训练;二是军训完成以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落空;三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尚需拓宽,对校园文化和社會实践在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引导不足。
3.对互联网提出的挑战应对乏力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不仅参与人数多、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直观、互动性强,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校园”和继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介之外的“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高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一是观念总体上显得滞后,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相比,还需要解放思想,使教育思想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方法单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充分;三是用国防教育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不强,国防教育网站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舆论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完善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路径的对策
高校应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主线,使其贯穿 于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国防教育网站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国防教育体系。
1.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场所,国防教育课包含了全面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课程的主要任务、重要教学内容和主线,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在国防教育课教学和实践中全面系统地讲解、传授民族精神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强意识、民族自尊自信意识等四种民族意识。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和教官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三是创新国防教育课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国防教育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深化国防理论研究,构建学科体系。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培育方面有着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一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其一是培育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其二是改善校园物质环境,使校园内的每一个建筑物、每一个环境布置、每一个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通过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强化这些宣传阵地在社会热点、思潮等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用民族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社团文化的主阵地,并力求内容新、质量高,不断提高校园社团文化的品味。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锤炼作用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外在的教育,同样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对民族精神的践行。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平时的课余时间,拓展社会实践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大学生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中,激发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一是科学规划社会实践的内容,增强民族精神培育的针对性。二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建设好民族精神教育培育的重要载体。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三是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
4.高度重视网络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导向作用
国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国防教育必须不断优化载体,更新手段,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地和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高校,必须及时抢占网络新高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国防教育。当前,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动国防教育网站建设。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證高校国防教育网站建设正确的方向,夯实国防网站内容。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网站的凝聚力。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铸就国防教育网站的灵魂。四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国防教育网站的道德基准。
[参考文献]
[1]刘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高校国防教育[J]教育探索,2009(5)
[2]周玲,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3]杨文武,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4]何浩军,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5]陈爱民,高校网络国防教育及其网站建设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王利华,论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7]陈小红,浅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J]学理论,2009(25)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培育
任何一种民族精神的生成都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培育和弘扬,才能从一种为个别人、为少数人所有的高尚精神转化为整个民族或整个民族的大多数所拥有的高尚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中,教育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特别提醒人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他强调指出:“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担着庄严的职责。”(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等2002年版,第275页)
一、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
民族精神与国防教育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国防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是国防教育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国防教育倡导的核心所在。
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和重要任务,定位于国防知识普及化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培育上,才能培养出具有包括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推进高校国防教育逐步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
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德智体美各育内容体系之中。在此基础上,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有:
1.国防教育课
高校国防教育课是一门以军事学科中最基本的技能、知识与理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在具体操作中,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等形式。
国防教育课程以心系民族安危、荣辱、盛衰和国家利益、荣誉直接展开教学,授课内容中的有关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事件,最能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建立政权的国家观念,形成爱党、爱军、爱国的情愫,强化抵抗外侮、捍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维护国家尊严与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近年来,各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遵循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组织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初步形成了集中训练、分散教学、课内外结合、教养一致的国防教育课教育模式,使培育民族精神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2.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
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是指高校围绕国防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的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如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的主题国防教育活动、军营文化教育活动、军事专题讲座,军歌比赛等。
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主要围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大平台展开。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在耳闻目睹和亲身体验中感知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发挥着锤炼作用。
高校紧紧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精心组织安排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了解传统、体验历史、熟悉国情,真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素养,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热潮。
3.国防教育网站
国防教育网站是宣传国防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展示国防教育风采,宣传武装工作成绩,拓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宣传窗口,也是综合反映国防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有效载体。
高校国防教育网站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法规,广泛开展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宗旨。网站通过设立国际论坛、国防法规、战争文学、网络新闻等栏目,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建军节、重要纪念日、征兵等重要时节和国际国内发生战争、灾难或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等容易引起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特殊时期,进行网上答疑、政策咨询、问卷调查、意见收集和思想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释疑答惑,增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
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国防教育网站等路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系统全面的高校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路径体系。
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建设缺陷
自1985年高校军训试点开始,经过20多年的持续教育,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国防教育,让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是,高校国防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路径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
1.认识存在偏差,国防教育课主导作用发挥欠佳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重视不够、定位不准。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场地有限,加之学生数量多等因素,教育效果不明显且难以持久。三是新生军训中“重军事技能、轻军事理论”的现象突出。学生停留在集中军训的感性层面,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国防意识薄弱,在爱国奉献、革命英雄主义等民族精神培养的核心问题上有较大差距。四是理论研究力度不够,学科建设底子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无论是从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还处在刚刚起步或者将要起步阶段。
2.形式单一,欠缺良好的氛围
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生集中军训后很少开展国防教育和训练;二是军训完成以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落空;三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尚需拓宽,对校园文化和社會实践在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引导不足。
3.对互联网提出的挑战应对乏力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不仅参与人数多、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直观、互动性强,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校园”和继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介之外的“第四媒体”,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高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一是观念总体上显得滞后,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相比,还需要解放思想,使教育思想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方法单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充分;三是用国防教育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不强,国防教育网站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舆论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完善高校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路径的对策
高校应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主线,使其贯穿 于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国防教育网站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国防教育体系。
1.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课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场所,国防教育课包含了全面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课程的主要任务、重要教学内容和主线,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在国防教育课教学和实践中全面系统地讲解、传授民族精神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强意识、民族自尊自信意识等四种民族意识。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和教官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三是创新国防教育课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国防教育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深化国防理论研究,构建学科体系。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在民族精神培育方面有着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一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其一是培育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其二是改善校园物质环境,使校园内的每一个建筑物、每一个环境布置、每一个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通过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强化这些宣传阵地在社会热点、思潮等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用民族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社团文化的主阵地,并力求内容新、质量高,不断提高校园社团文化的品味。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锤炼作用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外在的教育,同样需要大学生在实践中对民族精神的践行。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平时的课余时间,拓展社会实践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大学生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中,激发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一是科学规划社会实践的内容,增强民族精神培育的针对性。二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建设好民族精神教育培育的重要载体。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三是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
4.高度重视网络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导向作用
国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国防教育必须不断优化载体,更新手段,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地和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高校,必须及时抢占网络新高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国防教育。当前,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动国防教育网站建设。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證高校国防教育网站建设正确的方向,夯实国防网站内容。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网站的凝聚力。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铸就国防教育网站的灵魂。四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国防教育网站的道德基准。
[参考文献]
[1]刘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高校国防教育[J]教育探索,2009(5)
[2]周玲,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3]杨文武,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4]何浩军,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5]陈爱民,高校网络国防教育及其网站建设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王利华,论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7]陈小红,浅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J]学理论,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