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学呢?
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学习古诗词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二、推敲文章关键词,学习古诗词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机盎然且色彩绮丽之景。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还有苏东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小诗,读罢此处,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
(下转第14页)
(上接第13页)
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他优秀诗词了。
三、利用联想和想象学习古诗词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声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方法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我们这些在语文教学上挥洒汗水的同仁们再去靠近些,掘的再深些,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学习古诗词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二、推敲文章关键词,学习古诗词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机盎然且色彩绮丽之景。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还有苏东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小诗,读罢此处,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
(下转第14页)
(上接第13页)
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他优秀诗词了。
三、利用联想和想象学习古诗词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声音刚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方法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我们这些在语文教学上挥洒汗水的同仁们再去靠近些,掘的再深些,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