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则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是多么的重要。 笔者觉得,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意总结了以下几条,以便与各位同仁商榷,并以此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 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了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地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所能扭转。但是如果只是抱怨客观存在无疑是徒劳的,不如在现实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来扭转这种局面。我觉得有重点地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让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之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干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 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了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地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到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所能扭转。但是如果只是抱怨客观存在无疑是徒劳的,不如在现实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来扭转这种局面。我觉得有重点地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让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之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干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