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珍尼亚·萧的完美答案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h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马路上的“坑洞”常常让不少骑车人栽跟头,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城市都时有发生。2006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冒着大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拍摄了一组一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摔倒的照片,被各大网站转载,相关评论有上万条,有人夸他恪守了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但也有人谴责他“没公德”,一场关于“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争论,几乎将柳涛淹没。
  记者的职责是什么?一是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二是忠实地去报道事实,架设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粱,这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说:“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三是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做好党和人民的“代言人”,是每个记者应有的职责和任务。
  摄影记者柳涛恪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但他却遭到了“缺少公德心”的指责。在此新闻事件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这种类似情况即使是在“新闻从业者应该是不偏不倚中立的观察者”已形成共识的西方国家,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纽约镜报》有位摄影记者明知桥上的工人要投河自尽而见死不救,人们义愤填膺;戴安娜发生车祸时,帕帕拉兹们不是紧急救助,而是仍旧猛拍不止,受到公众强烈的谴责,进而整个西方新闻传播界都跟着陷入了尴尬境地。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美国记者维珍尼亚·萧给出了一个完美答案。1953年,她和同伴开车通过一座大桥时,看到前面的汽车撞坏栏杆并燃烧起来,车头则挂到了桥面下,她和同伴马上开始营救,当大家用绳索把司机吊起来时,她跑到对面的山丘上,拍下救援镜头,并赢得了次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维珍尼亚·萧之所以被公众认可和称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先做“常人”,后做“记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社会分工细化的今天,职业也成为了个人所扮演的众多角色中的一个角色,并且在个人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每一种角色都有与之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每一角色的扮演者其行为方式与行为结果都应当与该角色规定的权利、义务、行为模式相符合,否则,这个人不仅将在扮演角色上是失败的,而且还会引起他人在“角色期待”方面的不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学的概念中,这个社会关系就可以被解释为“角色丛”。新闻记者作为一种“多角色扮演者”群体,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又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当“常人”和“记者”发生冲突与对立时,不管新闻记者有着多少个理由,但社会大众却有着他们明确的价值指向,即: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一般常人能够做到的,新闻记者也应该能够做到。社会公众的这种价值指向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新闻记者履行专业职责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和人类生命的健康延续。所以,新闻记者在履行专业职务时。特别是面对灾难性的报道和弱势群体时,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遵守人道主义的原则,要多些人文关怀,并且必须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新闻记者的“道德底线”。
  在社会整个分工中,记者既是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的鼓吹者和维护者,又是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的建设者和实践者。甚至是先行者,在追求“好看”、“精彩”新闻的同时,决不能顾了“职业道德”失了“社会公德”,“好新闻”也要取之有“道”。1975年,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摄影记者斯坦利·福尔曼,在一次火灾救援现场,抓拍到了一组消防队员营救的照片。就在消防队员带着被困的妇女、儿童来到太平梯出口时,平台坍塌,消防队员抓住云梯悬在空中,妇女和儿童掉下来,妇女当场摔死,孩子却奇迹般活了下来,该照片取名《只差两秒种》。照片发表后,编辑收到250张被撕碎的报纸,虽然愤怒的公众谴责暴露一个人死前的一刹那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没有人谴责记者本人拍摄该照片有失“社会公德”之举。1976年,照片《只差两秒种》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同时,波士顿通过了一个加固全城所有太平梯的法令。一张照片彰显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但这种“抓拍”与柳涛的“等拍”有很大的“质”的区别,前者是记者无能为力,后者是记者“蓄谋”而为。
  2006年10月,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被公众认为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这是新闻界的骄傲,曹爱文救人的事迹为备受公众指责的新闻界送来了一股暖人的春风,也温暖了公众的心田。2006年10月7日下午5时,13岁的小女孩孟珂在郑州黄河花园口景区内游玩时不慎落入黄河,曹爱文赶到现场后,并没有投入采访,而是俯身给被打捞上来口吐污物的小孟珂做人工呼吸。“新闻第一还是救人第一”在中外的新闻界一直颇有争议,但从社会对曹爱文救人这一事件的强烈反响中,我们看到是“救人第一”。曹爱文事迹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新闻工作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新闻界一直迷惑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虽然社会分工各有不同,但每一种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能“冷酷”到极致。绝对地职业化。
  记者到底怎样维护“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之间的平衡,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需要“具体情况要具体解决”,但记者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在现场的记者可以改变当时的“灾难”,那么阻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宣传部)
  
  编 校:郑 艳
其他文献
本课题选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德兴铜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中子课题环境友好的辉钼矿湿法分解新工艺研究。主要针对目前辉钼矿氧化分解过程中存在的SO2气
合成气(H2+CO)来源广泛,是众多化学工艺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产物。低碳醇既可以作为替代燃料或清洁汽油添加剂,又是制备医药、化妆品、聚酯等诸多精细化工品的重要原料,近年
本文对AIBA·2HCl引发DMDAAC水溶液聚合的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到了以工业单体为原料,采用AIBA·2HCl引发,制备较高特征粘度PDMDAAC的合成工艺。 通过采用已有由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