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创业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也成为高院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逐年扩招,但就业岗位没有随着毕业生的增加而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双创能力,如何带领毕业生探索新的创业模式,开创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形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就业能力;培养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89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4-0-04
在地方高校向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挑战。高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模式和企业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错位,高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有限,这一系列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通过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根据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新型优势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如何带领毕业生探索新的创业模式,开创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就业形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转型高校學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南宁学院同样是全国600多所转型高校中的一所,要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1.1 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目前,国家和政府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扶持和优惠政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毕业之后有个“铁饭碗”,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导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创业意识薄弱。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进行创业并没有很高的期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工作、可靠的工作就行了。创业成功与否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投入较大的精力,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检验,导致许多家长不希望他们进行创业,宁愿子女找一份工资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意愿。家长对大学生创业持冷漠的态度和排斥的心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目前,大部分转型学校都是学生在教师或者学校的带领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将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导致学生自身缺乏独立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意识,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而且都是在学校或创业园里创业,空间地域受到了局限。
1.2 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就业创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仅要有较高的情商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还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虽然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心,易导致放弃与失败。
1.3 学校就业创业的氛围不浓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一个浓厚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考虑到以传统就业为主,学校比较注重课外各类社团的实践活动,但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较差。同时培养学生有关能力的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学生不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部分学生只想拿张毕业证或只是想享受大学的悠闲时光,导致想在毕业后创业的人数较少,成功率较低。对于有关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和工程,学校一般也无法实施,主要是相关部门投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资金较少。
1.4 就业创业导师缺乏实践
目前,笔者所在单位虽然经过几期的创业导师培训,基本形成了六十多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指导。学校培养的创业导师加上一部分专任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这部分老师往往理论知识丰富,很善于“纸上谈兵”,但当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能解决。
1.5 选择的创业方式缺少创意
虽然每年国家、地方、学校都会举办大型的创业大赛,但真正参与的学生不多,缺乏技术含量和创意,为比赛而比赛,比赛后真正落地和延续的项目不多,比赛结束项目也就结束了。这些项目缺乏竞争性和实用性,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门槛低、风险低的项目实践,大多数学生在寻找创业机会方式时,只有很少比例的毕业生能根据所在教育环境和专业知识去选择,不太考虑新渠道,只利用传统的如家庭、朋友、同学的资源。
1.6 就业创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大部分学生上大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一部分想创业,开始关注与调查,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大赛,编写商业策划方案。有一部分没有学习兴趣,不喜欢研究理论知识,喜欢实践动手操作,所以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需要理论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因为缺乏充分的知识储备,迷茫、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并且学生对创业培训的信息、相关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认识不足,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意识。
2 重视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的“牛鼻子”着力推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动能、开放型经济同和城化6个方面的升级发展,围绕“提质量、扩总量、加速度、强辐射”的目标,建设畅通北部湾、质效北部湾、智慧北部湾、蓝色北部湾、开放北部湾和同城北部湾,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增强对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和全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及支撑辐射功能,这些机会都会促进就业创业,但对学生的相关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 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南宁学院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这个轴心,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模式路径。
3.1 不断改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实行课程改革 学校要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设置,加快开发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实现分类及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课堂的就业创业教育,并将这些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例如,将“知识理论学习”“情景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研讨总结”等部分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上通过“企业家素质”“就业创业心理”“就业创业策略管理”等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就业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校组织相关创业导师们编写就业创业实践指导书,编制就业创业实践教学大纲,并根据行业需要安排就业创业设计环节、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实际任务,不断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保证就业创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就业创业教育始终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搭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3.2 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合作
应用技术型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他们一般在基层、一线工作。 学校与中兴通讯、用友新道等企业在校园建立不同学科的实训基地,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和就业岗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为了能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学校与就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可按照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他们进行锻造和培養,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所提高,自然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使优秀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够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实现双赢。
3.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要想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的专业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帮助他们规划明确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南宁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对自身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社会有一个横向比较,了解社会职业发展信息,锻炼学会与人沟通和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要想拓展社会人际关系就必须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吸取一定的社会正能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3.4 搭建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创业失败和困难的主观原因是缺乏就业创业能力和经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南宁学院成立了创业学院以及学校科技孵化创业园,让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在这里为一些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学生创业工作以模拟企业的方式运行,并提供专家咨询指导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学校要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校园内成立了宁家超市、家教兼职平台服务中心、快递运营中心、设计工作室、教育培训中心、电气维修中心和IT维修工作室等实体,让学生在这些中心里实践,亲自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创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校还通过与当地新桂商企业共建友好,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创业的艰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5 建立具有双创能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双创人才以及就业创业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在学校教师队伍中,自身从事或参与创业实践的教师不多,一部分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一部分创业导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 因此,建立一支既具有双创新精神又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懂得创业理论,高素质、乐于就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已刻不容缓。学校在加强“双师型”“创业导师”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大功夫,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即聘请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创业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具有就业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以及企业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担任创业课程教师。另一方面,实施青年创业导师培训计划等,并通过“走出去”,让导师们参加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培训,定期让导师到企业中亲身体验实践,以亲身体会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鼓励企业人员和导师合作开发研究创业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教学中,加强创业教育。
3.6 根据区域经济升级行动计划,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8号),与区域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促进学校完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学校有必要采用“校园 企业”“校园 开发区”“校园 社区”“校园 农村”的形式,建设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实现社会化办孵化园的新模式。
4 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思路是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目标
4.1 加强创新创业训练
学校只有建立众创空间,开拓就业领域,加强实践教学,增加自身的实力,才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就业空间。学校要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设置新专业,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从学生层面来看,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说不能做,高不成,低不就,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又不想创业。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应该让学生了解就业趋势,提前进入企业,并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不应被局限在学校内,要到企业里挂职锻炼,要参与社会实践。现在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创新教学模式,不像以前只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正处于深度转型发展阶段,从宏观上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应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制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整合相关课程,专注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各项技能。
4.2 建设协同育人平台
为了实现校、企、师、生共同提高,提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机会。在转型过程中,学校成立了校友会,并在各地区成立了分会,许多成功创业的校友会把资源分享给母校、捐给母校,设立奖合学金,无偿资助在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公司的团队或个人。学校重视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创业孵化园成为创新创业公司集中办公的场地。校园公司成为社会企业和公司的孵化器,一些团队项目初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成立公司,公司运营上轨道并取得一定效益后再推向社会。 走孵化园建设与运营的新模式,探索学校众创空间的灵活模式,学校建立众创空间等公益性机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南宁学院建设了商科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大楼,把用友新道科技公司引入校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南宁学院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应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转变传统就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生还要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双创和创业意识的自我培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冒险精神,积极寻找创业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成功就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4.3 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南宁学院基于资源约束型的校情,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围绕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从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治理结构、课程内容、专业体系、师资结构、教学方式和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改革,把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真正的办学思路,把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办学定位,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学生就業创业能力成为学校的办学模式。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发展之路。然而应用技术型的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的路径和模式也初见成效。
南宁学院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这个轴心,构建了产业社会侧需求与高校供给侧需求同向同行同步同心的“双需求”专业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大纲自成一体的“双大纲”导教体系,结构、能力、角色完全蜕变的“双师双能”执教体系,校园内和校园外真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双基地”实践实训体系,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行不悖的“双证书”标准体系,学生毕业后具有就业创业能力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模式系统,这个系统在南宁学院已经初步构建完成。
4.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南宁学院不犹豫、不动摇、不争论、不等待,走出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新路径。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资源约束型民办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学校专业链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现的新能力;学校大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学生创造了立足社会的新事业、新本领;学校变革办学体制机制,为学校释放出了办学的新活力。给全校师生创造了办学、工作、生活、学习的新体验,南宁学院用“新体验”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将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贯穿于一切办学行为中。
5 结 语
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按照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地方社会企事业单位要开拓就业领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创业前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要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成功,为政府、市场、高校等各方面提供服务,不仅要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自身的创业意识,而且要发挥大学生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缓解日益增加的社会就业压力,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大进学生创业活动蓬勃发展。总之,新形势下的应用技术型学校教育任务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3(18).
[2]马彦博,刘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文史博览,2015(4).
[3]范友华.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6).
[4]钱智民.高校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6(24).
[5]贾利娜,王万江,吴鹏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3(19).
[6]陈凯,钟家华.广东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医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2(1).
[7]王俊春,段丹,黄宇飞,等.地方院校区域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生发与演化[J].保山学院学报,2017(6).
[8]张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
[9]温晓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10]李永苍,吴选忠,陈瑛.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8).
[11]牛冰非.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12]王慧博.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以上海S高校为例[J].理论导刊.2013(03).
[13]朱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J].职业时空.2011(04) .
[关键词]应用型;就业能力;培养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89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4-0-04
在地方高校向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挑战。高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模式和企业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错位,高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有限,这一系列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通过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根据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新型优势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如何带领毕业生探索新的创业模式,开创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就业形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转型高校學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南宁学院同样是全国600多所转型高校中的一所,要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1.1 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目前,国家和政府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扶持和优惠政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毕业之后有个“铁饭碗”,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导致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创业意识薄弱。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毕业后进行创业并没有很高的期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工作、可靠的工作就行了。创业成功与否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投入较大的精力,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检验,导致许多家长不希望他们进行创业,宁愿子女找一份工资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意愿。家长对大学生创业持冷漠的态度和排斥的心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目前,大部分转型学校都是学生在教师或者学校的带领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将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导致学生自身缺乏独立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意识,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而且都是在学校或创业园里创业,空间地域受到了局限。
1.2 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就业创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仅要有较高的情商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还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虽然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心,易导致放弃与失败。
1.3 学校就业创业的氛围不浓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一个浓厚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考虑到以传统就业为主,学校比较注重课外各类社团的实践活动,但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较差。同时培养学生有关能力的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学生不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部分学生只想拿张毕业证或只是想享受大学的悠闲时光,导致想在毕业后创业的人数较少,成功率较低。对于有关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和工程,学校一般也无法实施,主要是相关部门投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资金较少。
1.4 就业创业导师缺乏实践
目前,笔者所在单位虽然经过几期的创业导师培训,基本形成了六十多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指导。学校培养的创业导师加上一部分专任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这部分老师往往理论知识丰富,很善于“纸上谈兵”,但当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能解决。
1.5 选择的创业方式缺少创意
虽然每年国家、地方、学校都会举办大型的创业大赛,但真正参与的学生不多,缺乏技术含量和创意,为比赛而比赛,比赛后真正落地和延续的项目不多,比赛结束项目也就结束了。这些项目缺乏竞争性和实用性,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门槛低、风险低的项目实践,大多数学生在寻找创业机会方式时,只有很少比例的毕业生能根据所在教育环境和专业知识去选择,不太考虑新渠道,只利用传统的如家庭、朋友、同学的资源。
1.6 就业创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大部分学生上大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一部分想创业,开始关注与调查,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大赛,编写商业策划方案。有一部分没有学习兴趣,不喜欢研究理论知识,喜欢实践动手操作,所以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需要理论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因为缺乏充分的知识储备,迷茫、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并且学生对创业培训的信息、相关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认识不足,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意识。
2 重视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的“牛鼻子”着力推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动能、开放型经济同和城化6个方面的升级发展,围绕“提质量、扩总量、加速度、强辐射”的目标,建设畅通北部湾、质效北部湾、智慧北部湾、蓝色北部湾、开放北部湾和同城北部湾,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增强对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和全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及支撑辐射功能,这些机会都会促进就业创业,但对学生的相关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 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南宁学院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这个轴心,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模式路径。
3.1 不断改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实行课程改革 学校要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设置,加快开发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实现分类及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课堂的就业创业教育,并将这些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例如,将“知识理论学习”“情景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研讨总结”等部分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上通过“企业家素质”“就业创业心理”“就业创业策略管理”等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就业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校组织相关创业导师们编写就业创业实践指导书,编制就业创业实践教学大纲,并根据行业需要安排就业创业设计环节、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实际任务,不断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保证就业创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就业创业教育始终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搭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3.2 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合作
应用技术型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他们一般在基层、一线工作。 学校与中兴通讯、用友新道等企业在校园建立不同学科的实训基地,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和就业岗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为了能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学校与就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可按照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他们进行锻造和培養,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所提高,自然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使优秀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够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实现双赢。
3.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要想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的专业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帮助他们规划明确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南宁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对自身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社会有一个横向比较,了解社会职业发展信息,锻炼学会与人沟通和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要想拓展社会人际关系就必须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吸取一定的社会正能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3.4 搭建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创业失败和困难的主观原因是缺乏就业创业能力和经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南宁学院成立了创业学院以及学校科技孵化创业园,让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在这里为一些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学生创业工作以模拟企业的方式运行,并提供专家咨询指导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学校要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校园内成立了宁家超市、家教兼职平台服务中心、快递运营中心、设计工作室、教育培训中心、电气维修中心和IT维修工作室等实体,让学生在这些中心里实践,亲自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创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校还通过与当地新桂商企业共建友好,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创业的艰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5 建立具有双创能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双创人才以及就业创业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在学校教师队伍中,自身从事或参与创业实践的教师不多,一部分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一部分创业导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 因此,建立一支既具有双创新精神又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懂得创业理论,高素质、乐于就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已刻不容缓。学校在加强“双师型”“创业导师”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大功夫,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即聘请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创业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具有就业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以及企业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担任创业课程教师。另一方面,实施青年创业导师培训计划等,并通过“走出去”,让导师们参加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培训,定期让导师到企业中亲身体验实践,以亲身体会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鼓励企业人员和导师合作开发研究创业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教学中,加强创业教育。
3.6 根据区域经济升级行动计划,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8号),与区域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促进学校完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学校有必要采用“校园 企业”“校园 开发区”“校园 社区”“校园 农村”的形式,建设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实现社会化办孵化园的新模式。
4 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思路是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目标
4.1 加强创新创业训练
学校只有建立众创空间,开拓就业领域,加强实践教学,增加自身的实力,才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就业空间。学校要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设置新专业,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从学生层面来看,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说不能做,高不成,低不就,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又不想创业。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应该让学生了解就业趋势,提前进入企业,并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不应被局限在学校内,要到企业里挂职锻炼,要参与社会实践。现在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创新教学模式,不像以前只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正处于深度转型发展阶段,从宏观上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应了解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制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整合相关课程,专注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各项技能。
4.2 建设协同育人平台
为了实现校、企、师、生共同提高,提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机会。在转型过程中,学校成立了校友会,并在各地区成立了分会,许多成功创业的校友会把资源分享给母校、捐给母校,设立奖合学金,无偿资助在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公司的团队或个人。学校重视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创业孵化园成为创新创业公司集中办公的场地。校园公司成为社会企业和公司的孵化器,一些团队项目初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成立公司,公司运营上轨道并取得一定效益后再推向社会。 走孵化园建设与运营的新模式,探索学校众创空间的灵活模式,学校建立众创空间等公益性机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南宁学院建设了商科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大楼,把用友新道科技公司引入校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南宁学院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生应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转变传统就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生还要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双创和创业意识的自我培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冒险精神,积极寻找创业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成功就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4.3 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南宁学院基于资源约束型的校情,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围绕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从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治理结构、课程内容、专业体系、师资结构、教学方式和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改革,把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真正的办学思路,把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办学定位,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学生就業创业能力成为学校的办学模式。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发展之路。然而应用技术型的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的路径和模式也初见成效。
南宁学院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这个轴心,构建了产业社会侧需求与高校供给侧需求同向同行同步同心的“双需求”专业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大纲自成一体的“双大纲”导教体系,结构、能力、角色完全蜕变的“双师双能”执教体系,校园内和校园外真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双基地”实践实训体系,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行不悖的“双证书”标准体系,学生毕业后具有就业创业能力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模式系统,这个系统在南宁学院已经初步构建完成。
4.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南宁学院不犹豫、不动摇、不争论、不等待,走出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新路径。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资源约束型民办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学校专业链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现的新能力;学校大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学生创造了立足社会的新事业、新本领;学校变革办学体制机制,为学校释放出了办学的新活力。给全校师生创造了办学、工作、生活、学习的新体验,南宁学院用“新体验”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将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贯穿于一切办学行为中。
5 结 语
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按照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地方社会企事业单位要开拓就业领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创业前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要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成功,为政府、市场、高校等各方面提供服务,不仅要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自身的创业意识,而且要发挥大学生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缓解日益增加的社会就业压力,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大进学生创业活动蓬勃发展。总之,新形势下的应用技术型学校教育任务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娜.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3(18).
[2]马彦博,刘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文史博览,2015(4).
[3]范友华.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6).
[4]钱智民.高校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6(24).
[5]贾利娜,王万江,吴鹏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3(19).
[6]陈凯,钟家华.广东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医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2(1).
[7]王俊春,段丹,黄宇飞,等.地方院校区域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生发与演化[J].保山学院学报,2017(6).
[8]张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
[9]温晓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10]李永苍,吴选忠,陈瑛.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8).
[11]牛冰非.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12]王慧博.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以上海S高校为例[J].理论导刊.2013(03).
[13]朱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J].职业时空.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