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主线,建立理论教学体系;采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先导,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职业技能为基础,明确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充分征求顺义区空港物流企业的建议,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素质教育体系为引领,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职业教育模式也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我院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毗邻顺义区空港物流园区、李桥物流保税区、首都机场以及天竺工业出口加工区,入驻这些区域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有很大的需求。我们在对本区域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所需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论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重视预备性实践教学的渗透。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应安排学生进行物流认知实践性学习。如现场调研、专家访问、空港物流企业参观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感知其发展的趋势。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应安排学生进行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如课程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理论教学应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校内教学以及校企交流合作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淘汰陈旧的知识,突出对物流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接触物流行业最常用和最新使用的物流设备及物流信息技术,了解前沿的物流信息。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国际上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几乎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实施的“技术准备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法国、俄罗斯、韩国、中国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以职业院校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训者以职业院校为主,具有较浓的学院教育色彩,企业也参与培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无限供给及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还很难有大的突破。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对于超常规发展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为主干课程,授课完毕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及货运代理等核心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有相应的模拟实验)在校内实训室给学生安排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如在仓储管理系统模拟实训教学。
第一阶段——熟悉系统。这部分内容以软件教学为主,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物流管理软件的操作。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同步操作。按照建立基本资料、执行基本作业、其他作业的顺序学习。应当注意,在教学中各人有不同的资料,所录入的资料要相互关联。在此阶段中,教师要注意数据的连续性,各班每节课下课时要备份数据,下次上课前应当将上次下课时备份的数据还原,首次上课时将系统原始库还原。
第二阶段——结合硬件。该阶段将软件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物流设备的使用与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系统的情况下,采取组织学生结合硬件教学的教学方式,由于硬件数量的限制,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次分批执行操作。在此阶段中,操作数据原则上不进行保存,各班每次上课前,将上一阶段最后一节课下课备份的数据还原。
第三阶段——模拟练习。这一阶段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的流程,深入了解物流的流程。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条件下,分批分组模拟现实企业操作,操作使用的数据库为模拟企业数据库。首次上课时将系统原始模拟企业库还原,每节课下课时要备份数据,下次上课前应当将上次下课时备份的数据还原。
第四阶段——自组练习。这部分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物流规划理论,并采用各种实验设备验证自己的理论。此阶段的学习是在完成前三部分教学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研究的课题分批分组模拟操作,操作使用的数据库为学生自己建立的数据库。首次上课时学生按自己的流程和所研究的课题建立数据库,每节课下课时要备份数据,下次上课前应当将上次下课时备份的数据还原。
例如,在第三个阶段的实训,让学生实际模拟企业运作(实训课时:6课时)。
实训步骤:在实训前,规划出如下角色:供应商、超市(客户销售终端)、市民、凭证录入人员、库房管理人员、调度人员、库工、入库理货人员、出库理货人员以及司机(模拟车辆)等。
仓储企业的业务流程如下:市民在超市采购物品→超市向仓库发出送货指令→凭证录入人员录入出库凭证→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出库凭证生成出库单、派工单→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库存向客户提出通知→调度人员指派库工执行出库操作→库工将出库货物送往出库理货区→出库理货人员清点货物,装车后交由司机运至超市→客户通知供应商向仓库送货→凭证录入人员录入入库凭证→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入库凭证生成入库单、派工单→调度人员指派库工执行入库操作→供应商将入库货物送到入库理货区→出库理货人员清点货物,检查货品→为入库货品打印条码,粘贴到货品上→库工将入库货品从入库理货区入到仓储区→调度人员反馈派工单→库房管理人员对出入库单进行反馈。
在流程中,可对一些操作的时间进行约定,如:司机从仓库送货到超市,来回需要一小时;司机不在时,不能送货;货物从存储区运到发货区需要10分钟;货物从收货区运到存储区需要15分钟;货物从拣货区运到发货区需要5分钟;货物从存储区运到拣货区需要8分钟;货物手动从货架下架需要2分钟;货物采用电子标签从货架下架需要1分钟;库工从仓储区到办公区需要20分钟;客户凭证在办公区录入、单据打印在办公区完成;拣货区存储的货物类型为货物总类型的30%。
在模拟中,可以根据这些约定统计一次出入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统计用不同手段完成操作所用的时间。通过这种仿真岗位模拟实训的综合性训练,几乎可以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极大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适应能力。
与学生校内实训衔接紧密的是学生10周的校外实践学习,在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真实岗位训练。根据我校所在区域的物流行业状况,在10周的时间内,学生进行四个部分的实践学习内容,即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以及DRP物流,将核心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模拟落实到真实的企业操作之中。区域内没有企业能提供条件让学生同时完成这四个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可以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两步。
第一步在TNT北京分公司、顺鑫首联绿色物流和宅急送华北物流基地进行,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中的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三个部分融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三个企业内同步进行并完成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此阶段实践时间为6周(学生实际实践时间为36天),实践教学的工作流程见图1。
综上所述,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在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下顺利完成,与顶岗实习及就业实现了真正的“无缝隙”对接。在衔接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忽视。
以素质教育为先导
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对象,素质教育都有不同的方式、目标和理解。刘佛年先生曾经就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到:“在传统社会中,教育所着力培养的是盲目服从,因循守旧的素质。”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深刻理解“素质”的属性以及素质教育深层次的价值与功能的属性,着重围绕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生涯的生存发展能力展开素质教育,不做或者少做无用功。就高职学生而言,接受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自己本来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经过教育、实践以及锻炼得到培养、提高,例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情商等。在这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知识迅速更新的新经济时代,凭借几年的学校学习就能受益终身的期望是极不现实的,所以学生仅满足于学校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学生时代所学知识的90%都不会在工作岗位上直接利用,真正让人受益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将“记忆教学”改为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如BTEC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3个1/3”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1/3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这样就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教育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提出问题,并进而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他们自己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各式各样的门。
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展“模拟创建物流企业”技能竞赛,让学生组成团队,让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组织的管理制度、体系架构和企业运行模式,教师不参与具体操作,只提供指导。可邀请物流企业相关人士对这些创业项目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考查、评比。学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了解认识物流企业,能更深刻地理解物流企业中的各项工作。通过这种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相关的工作能力。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在班级性、全校性、社会性的工作中,要多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参与多种社会活动,不要担心出差错,让学生注重和加强自我认识、自主性、控制情绪、抗挫折能力、抵制诱惑、人际关系等情商的培养。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有熟练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沃土。要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更需要通过高职教育使那些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物流人才有机会和潜力成长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高职教育革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突出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聂建武.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路姝娟.“双元制”在我国难以推广的问题及原因[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张丽英.澳大利亚TAFE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王会莉.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的引进对我国高职教学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作者简介:
宋晓黎(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黄浩(1963—),男,北京市人,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职业技能为基础,明确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充分征求顺义区空港物流企业的建议,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素质教育体系为引领,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职业教育模式也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我院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毗邻顺义区空港物流园区、李桥物流保税区、首都机场以及天竺工业出口加工区,入驻这些区域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有很大的需求。我们在对本区域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所需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论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重视预备性实践教学的渗透。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应安排学生进行物流认知实践性学习。如现场调研、专家访问、空港物流企业参观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感知其发展的趋势。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应安排学生进行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如课程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理论教学应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校内教学以及校企交流合作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淘汰陈旧的知识,突出对物流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接触物流行业最常用和最新使用的物流设备及物流信息技术,了解前沿的物流信息。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国际上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几乎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实施的“技术准备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官合作”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法国、俄罗斯、韩国、中国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以职业院校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训者以职业院校为主,具有较浓的学院教育色彩,企业也参与培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无限供给及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还很难有大的突破。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对于超常规发展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为主干课程,授课完毕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及货运代理等核心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有相应的模拟实验)在校内实训室给学生安排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如在仓储管理系统模拟实训教学。
第一阶段——熟悉系统。这部分内容以软件教学为主,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物流管理软件的操作。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同步操作。按照建立基本资料、执行基本作业、其他作业的顺序学习。应当注意,在教学中各人有不同的资料,所录入的资料要相互关联。在此阶段中,教师要注意数据的连续性,各班每节课下课时要备份数据,下次上课前应当将上次下课时备份的数据还原,首次上课时将系统原始库还原。
第二阶段——结合硬件。该阶段将软件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物流设备的使用与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系统的情况下,采取组织学生结合硬件教学的教学方式,由于硬件数量的限制,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次分批执行操作。在此阶段中,操作数据原则上不进行保存,各班每次上课前,将上一阶段最后一节课下课备份的数据还原。
第三阶段——模拟练习。这一阶段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的流程,深入了解物流的流程。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条件下,分批分组模拟现实企业操作,操作使用的数据库为模拟企业数据库。首次上课时将系统原始模拟企业库还原,每节课下课时要备份数据,下次上课前应当将上次下课时备份的数据还原。
第四阶段——自组练习。这部分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物流规划理论,并采用各种实验设备验证自己的理论。此阶段的学习是在完成前三部分教学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研究的课题分批分组模拟操作,操作使用的数据库为学生自己建立的数据库。首次上课时学生按自己的流程和所研究的课题建立数据库,每节课下课时要备份数据,下次上课前应当将上次下课时备份的数据还原。
例如,在第三个阶段的实训,让学生实际模拟企业运作(实训课时:6课时)。
实训步骤:在实训前,规划出如下角色:供应商、超市(客户销售终端)、市民、凭证录入人员、库房管理人员、调度人员、库工、入库理货人员、出库理货人员以及司机(模拟车辆)等。
仓储企业的业务流程如下:市民在超市采购物品→超市向仓库发出送货指令→凭证录入人员录入出库凭证→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出库凭证生成出库单、派工单→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库存向客户提出通知→调度人员指派库工执行出库操作→库工将出库货物送往出库理货区→出库理货人员清点货物,装车后交由司机运至超市→客户通知供应商向仓库送货→凭证录入人员录入入库凭证→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入库凭证生成入库单、派工单→调度人员指派库工执行入库操作→供应商将入库货物送到入库理货区→出库理货人员清点货物,检查货品→为入库货品打印条码,粘贴到货品上→库工将入库货品从入库理货区入到仓储区→调度人员反馈派工单→库房管理人员对出入库单进行反馈。
在流程中,可对一些操作的时间进行约定,如:司机从仓库送货到超市,来回需要一小时;司机不在时,不能送货;货物从存储区运到发货区需要10分钟;货物从收货区运到存储区需要15分钟;货物从拣货区运到发货区需要5分钟;货物从存储区运到拣货区需要8分钟;货物手动从货架下架需要2分钟;货物采用电子标签从货架下架需要1分钟;库工从仓储区到办公区需要20分钟;客户凭证在办公区录入、单据打印在办公区完成;拣货区存储的货物类型为货物总类型的30%。
在模拟中,可以根据这些约定统计一次出入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统计用不同手段完成操作所用的时间。通过这种仿真岗位模拟实训的综合性训练,几乎可以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极大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适应能力。
与学生校内实训衔接紧密的是学生10周的校外实践学习,在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真实岗位训练。根据我校所在区域的物流行业状况,在10周的时间内,学生进行四个部分的实践学习内容,即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以及DRP物流,将核心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模拟落实到真实的企业操作之中。区域内没有企业能提供条件让学生同时完成这四个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可以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两步。
第一步在TNT北京分公司、顺鑫首联绿色物流和宅急送华北物流基地进行,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中的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三个部分融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三个企业内同步进行并完成货运代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此阶段实践时间为6周(学生实际实践时间为36天),实践教学的工作流程见图1。
综上所述,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在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下顺利完成,与顶岗实习及就业实现了真正的“无缝隙”对接。在衔接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忽视。
以素质教育为先导
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对象,素质教育都有不同的方式、目标和理解。刘佛年先生曾经就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到:“在传统社会中,教育所着力培养的是盲目服从,因循守旧的素质。”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深刻理解“素质”的属性以及素质教育深层次的价值与功能的属性,着重围绕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生涯的生存发展能力展开素质教育,不做或者少做无用功。就高职学生而言,接受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自己本来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经过教育、实践以及锻炼得到培养、提高,例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情商等。在这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知识迅速更新的新经济时代,凭借几年的学校学习就能受益终身的期望是极不现实的,所以学生仅满足于学校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学生时代所学知识的90%都不会在工作岗位上直接利用,真正让人受益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将“记忆教学”改为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如BTEC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3个1/3”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1/3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这样就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教育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提出问题,并进而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他们自己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各式各样的门。
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展“模拟创建物流企业”技能竞赛,让学生组成团队,让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组织的管理制度、体系架构和企业运行模式,教师不参与具体操作,只提供指导。可邀请物流企业相关人士对这些创业项目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考查、评比。学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了解认识物流企业,能更深刻地理解物流企业中的各项工作。通过这种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相关的工作能力。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在班级性、全校性、社会性的工作中,要多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参与多种社会活动,不要担心出差错,让学生注重和加强自我认识、自主性、控制情绪、抗挫折能力、抵制诱惑、人际关系等情商的培养。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有熟练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沃土。要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人才,更需要通过高职教育使那些实用型、操作型和技能型物流人才有机会和潜力成长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高职教育革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突出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聂建武.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路姝娟.“双元制”在我国难以推广的问题及原因[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张丽英.澳大利亚TAFE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王会莉.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的引进对我国高职教学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作者简介:
宋晓黎(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黄浩(1963—),男,北京市人,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