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疥螨病防治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20
  摘要:牛疥癣病属于一种皮肤型传染病,一般在冬春交接时容易发生,由疥螨和痒螨寄生于皮肤内引起的。发病牛只通常表现皮肤发痒、受到感染的部位皮毛脱落,并且与健康皮肤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边缘处呈颗粒样小结节,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变成水泡或脓泡,最后形成痂皮,皮肤发硬且粗糙,病牛食欲下降、逐渐发生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增重不足等。由此可见牛群感染疥螨后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关键词:牛群;疥螨;皮肤发痒
   牛疥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牛只体表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可以通过互相接触在牛群中迅速传播开来,所以又称传染性疾病,给牛群带来巨大的危害,并且发病后难以治愈,管理者必须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牛群处于健康状况。
  1 发病原因
   寄生在牛只体表的疥螨,一般是人疥螨的变种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的能够在不同动物之间引起互相传染,但是一般寄生时间较短,不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疥螨的体型较小,背部隆起呈龟形、腹面扁平,颜色浅黄、如果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这也是牛群发病初期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流行病学
   疥螨和痒螨整个发育过程分四个阶段: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这四个阶段都在宿主体表完成,疥螨在发育过程中均会在病牛体表皮肤内不停地挖掘隧道,在隧道内进行发育和繁殖,大约需要1~3周时间完成一个发育周期。痒螨的发育过程与疥螨相同,也是病牛体表的皮肤表面繁殖和发育,大约需要10~12d完成发育周期。本病主要由病牛与健康牛只直接接触进行传播。
   疥螨病容易在秋冬或冬春交替时候发生,刚开始在病牛皮膚柔软或皮毛较短的部位发生症状,例如颈部、面部和尾根等部位先受到感染,然后逐渐传播到周围皮肤的部位,如面部、颈部、背部和尾根部,继而皮肤感染逐渐向周围蔓延。痒螨病刚开始比较容易感染,温度湿度相对恒定或被毛稠密的部位,例如水牛的背部、腹部和角根等,黄牛的肩胛两侧和颈部两侧等,然后病情逐渐向周围蔓延[1]
   疥螨病不仅可以通过病牛和健康牛接触发生感染,还可以通过病牛污染圈舍、器具等进行间接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饲养人员的衣服和身体进行传播。
   本病之所以容易在秋冬或冬春交替时候发生,是因为此时温度差异较差、光照时间较短、牛只被毛密实、皮肤湿度较大,这些都为疥螨的繁殖和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卫生管理不善,极易诱发牛群感染疥螨病。病情较轻的只是局部皮肤受到感染,严重时能够波及全身,时刻威胁病牛的健康和安全。
  3 临床症状
   病牛刚开始感染疥螨时,由于疥螨虫体的刚毛或小刺能够分泌毒素,对表层皮肤上面的神经末梢产生毒害或刺激作用,引起病牛发生皮肤瘙痒,病牛不停在围栏或围墙上面蹭痒,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湿度较高时会加剧疥螨的繁殖速度,再加上圈舍通风不良,会大大加重病情,病牛更加表现剧烈的奇痒,表现不停摩擦或啃咬感染部位。患部皮肤发生结节、丘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形成水泡、脓泡,最后龟裂、形成痂皮、被毛脱落等,随着病情向周围不停蔓延,病牛磨蹭和啃咬加剧,情绪相当不稳,影响正常休息、活动和采食等,身体状况逐渐发生消瘦和衰弱,甚至会发生死亡现象。
   发病初期患病皮肤上有小结节,随着病情的严重,形成小水泡,由于皮肤剧痒,病牛会不停的啃咬或磨蹭感染部位,引起患病部位皮毛脱落,皮肤破裂、最后形成结痂。等痂皮脱落后皮肤无毛、变厚、发生龟裂等症状,并且病情会逐渐扩散到周围皮肤,引起病牛采食时间、休息时间大大缩短,导致逐渐消瘦、体重增加缓慢、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影响牛群的养殖效益。
  4 疾病诊断
   根据疾病发病原因、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牛群感染疥螨病,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刮取患病部位皮肤组织在实验室进行确诊。具体方法是:先在火焰中消毒刀具,涂抹上煤油或甘油水溶液,在患病与健康部位交界处刮取皮屑,一直到皮肤出血,将刮取的皮屑放入10%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再煮沸,等到皮屑溶解后再去沉淀下来的渣子,放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这种方法检出疥螨虫的几率较低。可以将刮取的皮肤组织放在平皿中,在热水上加热平皿,在黑色背景上放置平皿,最后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有疥螨虫在皮屑间来回爬动,这时就可以确诊牛群感染疥螨病[2]
   同时做好鉴别诊断工作,首先将疥螨病与湿疹进行区别,病牛感染湿疹后只是轻微发痒,痒觉没有疥螨剧烈,同时湿度较高时病情并不严重,且湿疹不会发生相互传播,皮屑组织内也看不到虫体。然后与秃毛癣进行区别,秃毛癣患部与健康部位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多椭圆形或圆形,且浅黄色结痂比较容易脱落,刮取患病皮肤组织在实验室进行镜检,经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菌丝或癣菌的孢子。最后需要与虱子寄生病进行鉴别,虽然虱子与疥螨引起的症状有所相似,但是皮肤炎症和形成的结痂较轻,在患病皮肤中很容易能够找到虱子与虱卵,并没有看到疥螨虫体。
  5 防治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给牛群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定时定量饲喂牛群。同时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湿度,有利于提高牛群体质和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定期驱赶牛群到户外进行活动,不仅能够增强牛群体质,还可以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减少皮肤病的发生几率。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牛体出汗过多,皮肤湿度增加而诱发疥螨病的发生。冬天做好保暖工作,用棉被包裹门窗或进风口,防止牛群为了取暖而聚集在一起,相互磨蹭发生皮肤损伤而诱发本病发生。
   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并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杀灭里面含有的病原体。降低牛舍湿度,消除病原体繁殖和生存的良好环境,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来降低圈舍湿度,并及时更换潮湿垫料为干燥松软垫草,避免垫草中含有异物对牛只皮肤造成伤害。在日常管理中认真负责,防止牛只之间发生争斗现象而损害体表,饲养人员不要无故抽打牛群,以免鞭伤牛只的皮肤而继发感染皮肤病。
   每天认真观察牛群表现,一旦发现牛只感染本病需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接触健康牛只发生疾病传播现象。同时用药物喷洒牛舍的墙壁、围栏、门窗、牛床、用具等,杀灭这些地方存活的疥螨虫体。用二嗪农、敌百虫等强力杀螨药喷洒在角根、额头和耳内等无毛部位。对发病牛只,可以先用肥皂水清洗感染部位,然后再用1%的敌百虫溶液擦洗,每天擦洗1次,连续擦洗3d,病牛症状可以明显好转。如果感染面积较大,为了防止病牛发生中毒反应,可以分区域进行治疗。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切记需要将病牛栓在木桩上,防止病牛舔食药物而引起中毒症状。
  6 小结
   牛疥螨病在临床方面又叫疥癣,属于体外寄生虫病,是由疥螨虫引起的传染病。牛只感染本病后,在发病初期在患病部位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秃斑且覆盖一层鳞屑,病牛痒觉强烈、不停咬啃或磨蹭患病皮肤,致使患部脱毛和皮肤增厚,最后形成结痂和皮肤枯裂。因为病牛无法正常休息和站立,影响采食量和生长发育,病情炎症时发生消瘦衰竭而亡[3]。所以管理者需要重视起来,做好本病发防治工作,首先加强饲养管理,为牛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营养全价的饲料,进而提高牛群体质和抗病能力。同时搞好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清除排泄物,避免料槽、水槽或饲喂器具受到污染,最重要的是防止牛只体表受到污染而容易发生本病。规模化管理场应定期清洗牛只体表,保证体表干净卫生是防控本病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定期驱虫,或者在高发季节进行药浴也可以有效防治本病发生,进而为牛群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宁红蕊,杜涛,张睿.一例牛疥螨病的诊治体会[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10):39.
  [2] 刘军珠.牛疥螨病的诊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7(2):34.
  [3] 贾存花.牛疥螨病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7(9):72.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9  摘要: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是因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饲料营养缺失等因素引起。仔猪腹泻易发于冬春寒冷月份,发病初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等,中期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后期症状主要是脱水、甚至酸中毒等,导致仔猪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提升对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意识,明晰仔猪腹泻的原因,积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3  摘要:仔猪腹泻在养猪生产中是一种常见病,引起本病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包括仔猪感染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断奶等应激以及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在养猪过程中,仔猪非常容易发生腹泻,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易发生。患病后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其抗病力和免疫力降低,体质变差,一般还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致使料肉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5  摘要:通过应用“种猪分阶段、仔猪按周龄采集样本,监测免疫抗体”的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对唐山市7个规模猪场开展猪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评估,结果为50~70日龄首免、80~100日龄二免的猪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由于首免相对靠后,造成仔猪4~7周龄免疫抗体水平较低,不能保障该阶段免疫效果,一旦存在病原感染,有发生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0  摘要:随着生猪养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规范,如何提高生猪疫病防控机制和水平是当下生猪疫病相关检测部门和养殖户的重要探究方向,结合现阶段养殖户的养殖数据来看,我国猪肉市场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而生猪疫病作为影响生猪养殖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务必要认识到生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进而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和举措来推进我国生猪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6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猪感染的一种急性动物传染病。被感染猪多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仔猪神经症状较为明显,病死率可达100%。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逐步升级,但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仍存在生物安全意识不强、免疫效果不佳以及引种检疫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猪伪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1  摘要:本文就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性疾病进行分类辨识临床诊断,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猪;寄生虫;血液原虫;腹泻;辨识诊断   猪腹泻主要发生在四个阶段:1~3日龄的新生仔猪;3~20日龄的哺乳仔猪;断奶后至2月龄仔猪和2月龄以上猪。由于引起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临床上可将其归结为病原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7  摘要:畜牧业的发展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收入水平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问题还经常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猪高热病的发生比较常见,但是在治疗上却经常出现药物使用不当的问题,继而导致猪的死亡率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治疗猪高热病药物使用误区进行了分析,以此给当前的猪高热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4  摘要:豬脑膜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脑室或脑脊液发生的急性炎症,引起猪脑膜炎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如猪伪狂犬病毒、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病毒、李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生猪体内后均会引起脑膜炎症状,其中以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最为广泛。本文介绍了猪脑膜炎的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治方法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8  摘要:奶牛产后瘫痪作为一种分娩前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需要重点做好防治。本文主要是从发病的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鉴别诊断出发,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产后瘫痪;病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   奶牛产后瘫痪也被称为是生产瘫痪,是母牛在分娩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属于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产奶量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7  摘要: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肉类食品安全。新时期,养殖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家畜的养殖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各种疫病的发病几率更高。为提高养殖质量,保证食品安全,还需重视疾病的防治,落实好各项防治工作,有效防控各种家畜常见疾病。当前各种疾病呈现高发趋势,一些疾病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