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承传统文化,保留文化根基,树立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影视剧当中,有利于发挥文化传播功效。本文探讨传统文化与影视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服飾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影视文化;服饰文化;文化传播;美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进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表现为历代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中华美学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独有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良好传播的基础上,文化传播的手段包括书籍、报刊、影视、新闻媒体、线下活动等。影视受众面更广,文化传播效果更好,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促进彼此的发展。利用传统文化丰富拓展作品内容[1],增强细节感,有利于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中华美学风格的作品,使影片更加耐人寻味;同时影视又能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1 影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作用
以往的环境过于闭塞,文化传承大多数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时间一久,传统文化则面临消亡。传统文化要实现发展,需要扩大受众面,而影视剧恰巧符合这一要求,故影视剧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绝佳跳板。传统文化脱离固有的小圈层,贴近大众,能激发人们对其的兴趣,促使人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影视剧的受众不仅限于国内,而且面向海外,因此影视剧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形成中国风,使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陈情令》结合画面对古琴与笛子等民族乐器进行展示,通过听觉与视觉信息的交融,升华了主题[2],实现了传统思想文化与影视剧的融合。剧中的各族家规,以及姑苏、金陵等古地名的再现,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该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促进了国外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为后来影视工作者传播传统文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3]。《延禧攻略》的走红带动了南京绒花技术的发展,使绒花艺术走进大众视野。马卡洛夫中校曾经对刘培强中校说:“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的,到那时候我们再带着孩子去钓鲑鱼。”希望传统文化与影视剧行业能在融合中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贝加尔湖畔,收获宝贵的鲑鱼[4]。
2 传统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
影视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形式,服饰是影视剧重要的视觉组成部分。优秀的服饰设计可以给影视剧加分不少,毕竟观众的直观感受剧中服饰的影响,精良的服饰会激发观众的兴趣。
2.1 服饰文化丰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诠释与刻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5]影视剧里的服饰可以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塑造作用,服饰颜色、款式、面料的不同,可以体现出人物之间的反差。因为传统服饰文化特别讲究颜色、面料、款式、花纹,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体现着穿着者的性格。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五色”,即青、赤、黄、黑、白,它们同间色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黄色在中国服饰文化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与皇家挂钩,故皇家的衣服以黄色为主,现在影视剧中皇家的衣服也受此影响,以黄色带龙纹为主(皇帝服饰为黄色大概从隋炀帝开始,到了唐高祖时期,高祖规定只有皇家可以着黄色,民间百姓不允许,以此区分等级)。在不同的时代,颜色又有不同的意义,秦朝以黑色为尊,故那时候的帝王服饰以黑色为主,讲究“玄衣纁裳”,现在的影视剧如《大秦赋》中的大王衣物也大多为黑色。显赫者戴冠,官员穿绫罗绸缎,服饰花纹方面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十二章纹就是其体现,普通平民多是粗布麻衣,不能与皇家使用同一种颜色、特殊花纹,所以服饰具有鲜明的人物阶级性特点。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服饰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剧中,齐小公爷等文官的朝服与顾二郎这个武官的朝服有所不同,这也是我国服饰文化的体现。“电影对色彩的选择离不开对主题的考虑”[6],电影的色彩包括人物服饰的色彩,人物服饰的色彩能在无形中放大人物的特点,同样承载着一定的叙事功能[7]。例如,林小娘、曼娘等妾室的衣着打扮普遍鲜艳俗媚,以玫红色为主;而当家主母们的服饰无论是颜色还是款式都更加端庄大气,颜色少有鲜艳媚色,多是深色,凸显身份的尊贵。服饰暗示着各个角色的身份地位,有利于观众在视觉上对人物进行辨别。墨兰的衣服以惹人注目的玫红、翠绿为主,体现出了人物张扬的性格,以及趋炎附势的俗媚;而明兰的衣服则较为朴素,少有扎眼的颜色,衬得人物干净朴素,也符合明兰的人物设定。服饰将人物的内心状态和结局以另一种方式鲜明地呈现给观众[8]。“小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9],影视剧里的服饰也都有指定的人物,每一套服饰都是为一个人物量身定做的,好的影视作品会在服饰上面下功夫,具体分析美感特质[10],用服饰体现人物性格,不仅是对细节的追求,也是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的技巧。因此,影视服装设计师应根据特定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物的特征,结合影片的类型与题材,从人物的年龄、职业、成长背景等方面对服饰进行考虑。细节“丰富了故事内容,渲染了故事氛围,是精华中的一种类别”[11],合适的服饰能让影片更值得品味。
2.2 传统文化体现影视作品的时间背景
“社会是一个大背景,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故事背景的社会性”[12],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不一样的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带有各自的特点,具有时代归属感。换句话说,一看到某种事物我们就能自动将其带入某个时间段,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以服饰文化为例,我们看到曲裾的时候会联想到秦朝,看到襦裙会想到唐朝,看到宋褙想到宋朝,看到立领长衫则想到明朝,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衣制,通过统治者的推行,形成一个时代的印迹。一些以准确历史时间为大前提的影视剧,必须重视传统服饰。历史真实性是第一位,电视剧是第二位,脱离历史的影视剧终会变得低俗,没有坚实的文化根基和强烈历史感的作品如同没有根基的摩天大楼,看似美丽,实则大厦将倾[13]。《女医明妃传》《大明风华》《长安十二时辰》这几部剧不仅演员演技精湛,剧情紧凑有看点,而且在服饰上大下功夫,我们可以从人物身上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特点,准确定位时间。传统服饰的历史归属感让整部剧显得更加用心,贴近历史,有利于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影视剧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优秀的影视剧能吸引大量观众,通过影视剧的传播,发扬剧中的传统文化。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翻阅资料了解传统文化,更多的人会通过影视剧接触传统文化。影视剧容易让大众对传统文化形成刻板形象,所以影视必须担任文化责任,尽量还原历史,心怀希望,适时反思,付诸行动[14],帮助大众认识真正的传统服饰,帮助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15]。影视剧应该围绕中华文化复兴、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多维度发展,挖掘服饰的历史感与文化,基于真实生活,用艺术手段诠释现实主义[16]。 2.3 传统文化凸显影视卖点
当今影视剧种类繁多,如何吸引观众,并让观众认可其价值,是影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传统文化上,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军事、经济,更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7],故传统文化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重点发展对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传统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个体的生存有赖于社会,个体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社会上为自身寻找到立足点”[19],每一部影片都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载体[20]。当代的影视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对于商品来说,要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接受,并产生持久的传播效果,其营销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宣扬精湛的演技、完美的画面、令人眼前一亮的滤镜,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影视剧更可以用体现传统文化的细节进行宣传。例如,《延禧攻略》在宣传时就重点突出南京绒花与服饰的精美重工,最后达到了传统文化与影视剧共赢的目的。影视剧利用传统文化开发联名产品,既可以使影视剧的影响时间延长,又能带动传统文化市场的发展。例如,《陈情令》曾出过相关汉服联名产品,最后商家与影视剧双赢,这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渠道和可能[21]。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给予了影视剧市场营销更多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影视剧的潜力,成了一个新的市场卖点[22]。
3 结语
随着我国影视剧的不断发展,影视工作者们愈发重视影视行业肩负的文化使命,逐渐将传统文化融入影视作品,用传统文化增强影视作品的历史感,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优秀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杨元元.浅析电影《无名之辈》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69-70.
[2] 顾雯清.浅析电影《夜宴》中的插曲《越人歌》[J].黄河之声,2019(19):138-139.
[3] 范瑞懿.从《驿路》看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44-45.
[4] 刘彦汝.浅析影片《流浪地球》之突破点[J].汉字文化,2019(08):140-141.
[5] 顾诗怡.浅谈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细节处理——以《买地方报的女人》为例[J].汉字文化,2020(10):126-127.
[6] 姚佳.浅析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戏剧之家,2019(29):96,98.
[7] 李晓薇,郑仁霞.浅析《水形物语》的叙事策略及主题表达[J].艺术评鉴,2019(15):157-158.
[8] 郭译之.浅析电影《归来》中的光影色调设计对剧情的暗示[J].汉字文化,2019(18):109-110.
[9] 许凌云.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10):85-86.
[10] 范瑞懿.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J].黄河之声,2019(19):6-7.
[11] 杨元元.浅析电影《无名之辈》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69-70.
[12] 许凌云.浅析《驿路》中的社会性表现[J].戏剧之家,2019(22):106-107.
[13] 朱天慈.浅谈席慕蓉诗作中体现的爱情观及其社会意义[J].汉字文化,2019(14):80-81.
[14] 沈嘉欣.从“乌青体”看当代诗歌的多元化特点[J].汉字文化,2020(03):33-35.
[15] 范瑞懿.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J].黄河之声,2019(19):6-7.
[16] 胡佳敏.浅论电影《幸福的拉扎罗》中的魔幻与现实[J].汉字文化,2019(10):91-92.
[17] 王斐.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人的重塑作用[J].汉字文化,2020(02):51-52.
[18] 关欣瑜.淺析电影《入殓师》里的生死观[J].汉字文化,2019(11):99-100.
[19] 张驰.《琐窗寒·玉兰》的时空结构和典故运用[J].汉字文化,2020(02):71-72,75.
[20] 胡铭.从电影《小森林》(夏秋篇) 看日本小清新电影的成功之道[J].汉字文化,2019(12):82-83.
[21] 张媛媛.浅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意蕴与经济价值[J].汉字文化,2020(22):26-27,50.
[22] 赵紫薇.浅析电影《赎罪》中的爱情与人性[J].汉字文化,2019(16):127-128.
作者简介:吴雅倩(200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美学探究、影视作品欣赏。
指导老师:郑仁霞
关键词:传统文化;影视文化;服饰文化;文化传播;美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进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表现为历代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中华美学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独有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良好传播的基础上,文化传播的手段包括书籍、报刊、影视、新闻媒体、线下活动等。影视受众面更广,文化传播效果更好,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促进彼此的发展。利用传统文化丰富拓展作品内容[1],增强细节感,有利于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中华美学风格的作品,使影片更加耐人寻味;同时影视又能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1 影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作用
以往的环境过于闭塞,文化传承大多数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时间一久,传统文化则面临消亡。传统文化要实现发展,需要扩大受众面,而影视剧恰巧符合这一要求,故影视剧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绝佳跳板。传统文化脱离固有的小圈层,贴近大众,能激发人们对其的兴趣,促使人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影视剧的受众不仅限于国内,而且面向海外,因此影视剧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形成中国风,使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陈情令》结合画面对古琴与笛子等民族乐器进行展示,通过听觉与视觉信息的交融,升华了主题[2],实现了传统思想文化与影视剧的融合。剧中的各族家规,以及姑苏、金陵等古地名的再现,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该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促进了国外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为后来影视工作者传播传统文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3]。《延禧攻略》的走红带动了南京绒花技术的发展,使绒花艺术走进大众视野。马卡洛夫中校曾经对刘培强中校说:“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的,到那时候我们再带着孩子去钓鲑鱼。”希望传统文化与影视剧行业能在融合中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贝加尔湖畔,收获宝贵的鲑鱼[4]。
2 传统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
影视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形式,服饰是影视剧重要的视觉组成部分。优秀的服饰设计可以给影视剧加分不少,毕竟观众的直观感受剧中服饰的影响,精良的服饰会激发观众的兴趣。
2.1 服饰文化丰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诠释与刻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5]影视剧里的服饰可以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塑造作用,服饰颜色、款式、面料的不同,可以体现出人物之间的反差。因为传统服饰文化特别讲究颜色、面料、款式、花纹,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体现着穿着者的性格。中国传统服饰讲究“五色”,即青、赤、黄、黑、白,它们同间色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黄色在中国服饰文化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与皇家挂钩,故皇家的衣服以黄色为主,现在影视剧中皇家的衣服也受此影响,以黄色带龙纹为主(皇帝服饰为黄色大概从隋炀帝开始,到了唐高祖时期,高祖规定只有皇家可以着黄色,民间百姓不允许,以此区分等级)。在不同的时代,颜色又有不同的意义,秦朝以黑色为尊,故那时候的帝王服饰以黑色为主,讲究“玄衣纁裳”,现在的影视剧如《大秦赋》中的大王衣物也大多为黑色。显赫者戴冠,官员穿绫罗绸缎,服饰花纹方面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十二章纹就是其体现,普通平民多是粗布麻衣,不能与皇家使用同一种颜色、特殊花纹,所以服饰具有鲜明的人物阶级性特点。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服饰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剧中,齐小公爷等文官的朝服与顾二郎这个武官的朝服有所不同,这也是我国服饰文化的体现。“电影对色彩的选择离不开对主题的考虑”[6],电影的色彩包括人物服饰的色彩,人物服饰的色彩能在无形中放大人物的特点,同样承载着一定的叙事功能[7]。例如,林小娘、曼娘等妾室的衣着打扮普遍鲜艳俗媚,以玫红色为主;而当家主母们的服饰无论是颜色还是款式都更加端庄大气,颜色少有鲜艳媚色,多是深色,凸显身份的尊贵。服饰暗示着各个角色的身份地位,有利于观众在视觉上对人物进行辨别。墨兰的衣服以惹人注目的玫红、翠绿为主,体现出了人物张扬的性格,以及趋炎附势的俗媚;而明兰的衣服则较为朴素,少有扎眼的颜色,衬得人物干净朴素,也符合明兰的人物设定。服饰将人物的内心状态和结局以另一种方式鲜明地呈现给观众[8]。“小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9],影视剧里的服饰也都有指定的人物,每一套服饰都是为一个人物量身定做的,好的影视作品会在服饰上面下功夫,具体分析美感特质[10],用服饰体现人物性格,不仅是对细节的追求,也是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的技巧。因此,影视服装设计师应根据特定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物的特征,结合影片的类型与题材,从人物的年龄、职业、成长背景等方面对服饰进行考虑。细节“丰富了故事内容,渲染了故事氛围,是精华中的一种类别”[11],合适的服饰能让影片更值得品味。
2.2 传统文化体现影视作品的时间背景
“社会是一个大背景,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故事背景的社会性”[12],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不一样的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带有各自的特点,具有时代归属感。换句话说,一看到某种事物我们就能自动将其带入某个时间段,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以服饰文化为例,我们看到曲裾的时候会联想到秦朝,看到襦裙会想到唐朝,看到宋褙想到宋朝,看到立领长衫则想到明朝,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衣制,通过统治者的推行,形成一个时代的印迹。一些以准确历史时间为大前提的影视剧,必须重视传统服饰。历史真实性是第一位,电视剧是第二位,脱离历史的影视剧终会变得低俗,没有坚实的文化根基和强烈历史感的作品如同没有根基的摩天大楼,看似美丽,实则大厦将倾[13]。《女医明妃传》《大明风华》《长安十二时辰》这几部剧不仅演员演技精湛,剧情紧凑有看点,而且在服饰上大下功夫,我们可以从人物身上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特点,准确定位时间。传统服饰的历史归属感让整部剧显得更加用心,贴近历史,有利于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影视剧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优秀的影视剧能吸引大量观众,通过影视剧的传播,发扬剧中的传统文化。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翻阅资料了解传统文化,更多的人会通过影视剧接触传统文化。影视剧容易让大众对传统文化形成刻板形象,所以影视必须担任文化责任,尽量还原历史,心怀希望,适时反思,付诸行动[14],帮助大众认识真正的传统服饰,帮助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15]。影视剧应该围绕中华文化复兴、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多维度发展,挖掘服饰的历史感与文化,基于真实生活,用艺术手段诠释现实主义[16]。 2.3 传统文化凸显影视卖点
当今影视剧种类繁多,如何吸引观众,并让观众认可其价值,是影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传统文化上,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军事、经济,更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7],故传统文化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重点发展对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传统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个体的生存有赖于社会,个体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社会上为自身寻找到立足点”[19],每一部影片都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载体[20]。当代的影视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对于商品来说,要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接受,并产生持久的传播效果,其营销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宣扬精湛的演技、完美的画面、令人眼前一亮的滤镜,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影视剧更可以用体现传统文化的细节进行宣传。例如,《延禧攻略》在宣传时就重点突出南京绒花与服饰的精美重工,最后达到了传统文化与影视剧共赢的目的。影视剧利用传统文化开发联名产品,既可以使影视剧的影响时间延长,又能带动传统文化市场的发展。例如,《陈情令》曾出过相关汉服联名产品,最后商家与影视剧双赢,这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渠道和可能[21]。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给予了影视剧市场营销更多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影视剧的潜力,成了一个新的市场卖点[22]。
3 结语
随着我国影视剧的不断发展,影视工作者们愈发重视影视行业肩负的文化使命,逐渐将传统文化融入影视作品,用传统文化增强影视作品的历史感,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优秀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杨元元.浅析电影《无名之辈》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69-70.
[2] 顾雯清.浅析电影《夜宴》中的插曲《越人歌》[J].黄河之声,2019(19):138-139.
[3] 范瑞懿.从《驿路》看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44-45.
[4] 刘彦汝.浅析影片《流浪地球》之突破点[J].汉字文化,2019(08):140-141.
[5] 顾诗怡.浅谈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细节处理——以《买地方报的女人》为例[J].汉字文化,2020(10):126-127.
[6] 姚佳.浅析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戏剧之家,2019(29):96,98.
[7] 李晓薇,郑仁霞.浅析《水形物语》的叙事策略及主题表达[J].艺术评鉴,2019(15):157-158.
[8] 郭译之.浅析电影《归来》中的光影色调设计对剧情的暗示[J].汉字文化,2019(18):109-110.
[9] 许凌云.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形象[J].汉字文化,2019(10):85-86.
[10] 范瑞懿.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J].黄河之声,2019(19):6-7.
[11] 杨元元.浅析电影《无名之辈》的艺术特色[J].汉字文化,2019(12):69-70.
[12] 许凌云.浅析《驿路》中的社会性表现[J].戏剧之家,2019(22):106-107.
[13] 朱天慈.浅谈席慕蓉诗作中体现的爱情观及其社会意义[J].汉字文化,2019(14):80-81.
[14] 沈嘉欣.从“乌青体”看当代诗歌的多元化特点[J].汉字文化,2020(03):33-35.
[15] 范瑞懿.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J].黄河之声,2019(19):6-7.
[16] 胡佳敏.浅论电影《幸福的拉扎罗》中的魔幻与现实[J].汉字文化,2019(10):91-92.
[17] 王斐.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人的重塑作用[J].汉字文化,2020(02):51-52.
[18] 关欣瑜.淺析电影《入殓师》里的生死观[J].汉字文化,2019(11):99-100.
[19] 张驰.《琐窗寒·玉兰》的时空结构和典故运用[J].汉字文化,2020(02):71-72,75.
[20] 胡铭.从电影《小森林》(夏秋篇) 看日本小清新电影的成功之道[J].汉字文化,2019(12):82-83.
[21] 张媛媛.浅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意蕴与经济价值[J].汉字文化,2020(22):26-27,50.
[22] 赵紫薇.浅析电影《赎罪》中的爱情与人性[J].汉字文化,2019(16):127-128.
作者简介:吴雅倩(200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美学探究、影视作品欣赏。
指导老师:郑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