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校中的预备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各高校党建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对这个群体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预备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力图建立一套合理的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
【关 键 词】预备党员 教育管理 有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曾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和核心力量,大学生党员是大学校园中的先进分子,是学生的榜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不仅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还承担起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政治使命,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十分注重学生党建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断加大学生党员发展规模,力图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使党永葆青春、永葆先进性。根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1638所普通高校全部建立党组织,学生党员超过251万名,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已成为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
国内各专家学者、高校党建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党员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对正式党员后续教育研究较深入,并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成果,但是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培养教育、考核监督机制的建立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随着预备党员比例逐年提高,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和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中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向党组织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预备党员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由于发展过快,数量过多,在加上有些高校党组织缺乏对预备党员实施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导致党员预备期作用明显削弱,这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1.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思想意识不强
随着大学生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学校党建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有些高校党建工作主体是辅导员,由于辅导员人数较少,工作繁重,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制约了对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对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连贯性。
2.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载体陈旧
党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但在很多高校在实际教育中主要是理论阐述为主,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往往是各级党组织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学习内容一般都是传达文件、阅读文章,缺乏新意,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同时,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很少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等情况。另外,对网络和多媒体软件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互联网丰富、快捷的时事信息资料,多媒体软件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以及感染力,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
3.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实效性不足
目前各个高校对积极分子和正式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相对薄弱,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有的高校虽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制度,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很多高校基本采取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同样的教育管理制度,没有考虑到预备党员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时间短,组织观念淡薄等先天的特点,没有制定针对预备党员自身特点的一些教育管理。这些情况导致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富有实效的具体行动。
4.高校学生预备党员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备党员是党组织中的新人,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部分预备党员意识淡薄,与党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支部对党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对预备党员缺乏单独的监督标准,预备党员转正把关不严,转正程序过于简单,有的支部只要学生在预备期内没犯什么错误,一般都给予按期转正。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入党严进宽出,因预备期内培养不到位, 预备党员转正后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1]。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机制
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党章这样规定就是为了对其更进一步的考察,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和党员的质量。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的培养和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思想意识,明确预备党员管理的重要性
要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思想意识,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通过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可以整体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干部的思想意识,明确对预备党员管理的职责。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注重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完善奖惩制度,责任到人,切实做好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新举措,培养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学生党员队伍[2]。
(二)创新高校预备党员教育载体,讲求教育的针对性
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进一步坚定学生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提高其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需要创新高校预备党员教育载体,讲求教育的针对性。首先要充分利用党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实施教育。党校应为预备党员定期开设理论教育课, 进行科学理论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水平;还可组织观看红色电影,使预备党员在其中熏陶渐染,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宣传舆论载体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要善于发现党员中的典型并进行大力宣传,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等媒介举办预备党员论坛或专题讨论,把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第三要充分发挥好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学生党支部是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其他形式教育的聚集点。党支部应定期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对思想上有退步的学生预备党员应及时找其谈话,分析原因,帮其进步。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度是确保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保证。应健全完善预备党员汇报思想制度、转正答辩制度、党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新党员制度、保证新党员质量的目标责任制度等,实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构建高校预备党员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高校预备党员培养模式,从制度上保证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有章可循,不流于形式。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联系人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组织要规范组织生活的内容,积极创新,改进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同时应结合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大学生預备党员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加强教育的实效性,把理想信念教育、入党动机教育、先进性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心理素质锻炼、工作能力培养等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完整性;要从满足大学生预备党员全面发展的最新需要出发,把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等纳入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要从大学生预备党员所在学科、专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方法、学科前沿知识、成长成才规划、就业择业指导等纳入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大学生预备党员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启迪、学习上有新风貌、工作上有新思路的目标。
(四)健全高校预备党员考核机制,形成教育的规范性
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及评估体系,考核合格才予以转正。作为在校学生,可以从政治理论和先锋模范作用两方面进行考核,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推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着重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对党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平时表现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等。预备党员被介绍入党后,入党介绍人仍要对其负责,通过信访、谈话等方式,对其进行跟踪考察,这是入党介绍人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落实这一机制,一方面要对入党介绍人进行责任和任务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跟踪管理预备党员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负责地承担起这一工作;一方面也要鼓励预备党员多回头看看,及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和党组织沟通。预备党员转正时各支部举行由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答辩会,顺利通过答辩的预备党员才能按期转正。这一制度在促使预备党员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五)完善高校预备党员监督机制,增强管理的公开性
完善高校预备党员监督机制,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对预备党员除了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外,还应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让预备党员自觉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促进预备党员健康成长。加强党内监督,在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预备党员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指出,让预备党员接受党员的监督,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改进;培养人要时刻关注自己培养的预备党员,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预备党员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他们改正;高校辅导员也要监督所管的预备党员;在党内进行民主测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预备党员。对预备党员进行党内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党外监督,实行预备党员挂牌制度,让周围的学生知道他们预备党员的身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他们,监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每半年让党外的同学对预备党员进行民主测评。
参考文献:
[1]孙刘涛,王松祥.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浅谈[J].科技信息,2007(5).
[2]谢俊平.当前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再教育的路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8).
【关 键 词】预备党员 教育管理 有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曾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和核心力量,大学生党员是大学校园中的先进分子,是学生的榜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不仅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还承担起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政治使命,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十分注重学生党建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断加大学生党员发展规模,力图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使党永葆青春、永葆先进性。根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1638所普通高校全部建立党组织,学生党员超过251万名,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已成为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
国内各专家学者、高校党建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党员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对正式党员后续教育研究较深入,并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成果,但是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培养教育、考核监督机制的建立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随着预备党员比例逐年提高,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和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中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向党组织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预备党员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由于发展过快,数量过多,在加上有些高校党组织缺乏对预备党员实施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导致党员预备期作用明显削弱,这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1.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思想意识不强
随着大学生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学校党建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有些高校党建工作主体是辅导员,由于辅导员人数较少,工作繁重,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制约了对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对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连贯性。
2.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载体陈旧
党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但在很多高校在实际教育中主要是理论阐述为主,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往往是各级党组织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学习内容一般都是传达文件、阅读文章,缺乏新意,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同时,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很少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等情况。另外,对网络和多媒体软件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互联网丰富、快捷的时事信息资料,多媒体软件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以及感染力,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
3.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实效性不足
目前各个高校对积极分子和正式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相对薄弱,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有的高校虽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制度,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很多高校基本采取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同样的教育管理制度,没有考虑到预备党员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时间短,组织观念淡薄等先天的特点,没有制定针对预备党员自身特点的一些教育管理。这些情况导致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富有实效的具体行动。
4.高校学生预备党员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备党员是党组织中的新人,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部分预备党员意识淡薄,与党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支部对党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对预备党员缺乏单独的监督标准,预备党员转正把关不严,转正程序过于简单,有的支部只要学生在预备期内没犯什么错误,一般都给予按期转正。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入党严进宽出,因预备期内培养不到位, 预备党员转正后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1]。
二、建立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机制
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党章这样规定就是为了对其更进一步的考察,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和党员的质量。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的培养和教育,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思想意识,明确预备党员管理的重要性
要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思想意识,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通过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可以整体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干部的思想意识,明确对预备党员管理的职责。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注重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完善奖惩制度,责任到人,切实做好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新举措,培养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学生党员队伍[2]。
(二)创新高校预备党员教育载体,讲求教育的针对性
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进一步坚定学生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提高其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需要创新高校预备党员教育载体,讲求教育的针对性。首先要充分利用党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实施教育。党校应为预备党员定期开设理论教育课, 进行科学理论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水平;还可组织观看红色电影,使预备党员在其中熏陶渐染,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宣传舆论载体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要善于发现党员中的典型并进行大力宣传,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等媒介举办预备党员论坛或专题讨论,把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第三要充分发挥好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学生党支部是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其他形式教育的聚集点。党支部应定期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对思想上有退步的学生预备党员应及时找其谈话,分析原因,帮其进步。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度是确保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保证。应健全完善预备党员汇报思想制度、转正答辩制度、党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新党员制度、保证新党员质量的目标责任制度等,实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构建高校预备党员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高校预备党员培养模式,从制度上保证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有章可循,不流于形式。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联系人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组织要规范组织生活的内容,积极创新,改进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同时应结合学生党员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大学生預备党员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加强教育的实效性,把理想信念教育、入党动机教育、先进性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心理素质锻炼、工作能力培养等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完整性;要从满足大学生预备党员全面发展的最新需要出发,把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等纳入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要从大学生预备党员所在学科、专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方法、学科前沿知识、成长成才规划、就业择业指导等纳入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大学生预备党员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启迪、学习上有新风貌、工作上有新思路的目标。
(四)健全高校预备党员考核机制,形成教育的规范性
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及评估体系,考核合格才予以转正。作为在校学生,可以从政治理论和先锋模范作用两方面进行考核,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推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着重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对党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平时表现以及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等。预备党员被介绍入党后,入党介绍人仍要对其负责,通过信访、谈话等方式,对其进行跟踪考察,这是入党介绍人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落实这一机制,一方面要对入党介绍人进行责任和任务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跟踪管理预备党员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负责地承担起这一工作;一方面也要鼓励预备党员多回头看看,及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和党组织沟通。预备党员转正时各支部举行由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答辩会,顺利通过答辩的预备党员才能按期转正。这一制度在促使预备党员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五)完善高校预备党员监督机制,增强管理的公开性
完善高校预备党员监督机制,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对预备党员除了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外,还应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让预备党员自觉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促进预备党员健康成长。加强党内监督,在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预备党员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指出,让预备党员接受党员的监督,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改进;培养人要时刻关注自己培养的预备党员,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预备党员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他们改正;高校辅导员也要监督所管的预备党员;在党内进行民主测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预备党员。对预备党员进行党内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党外监督,实行预备党员挂牌制度,让周围的学生知道他们预备党员的身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他们,监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每半年让党外的同学对预备党员进行民主测评。
参考文献:
[1]孙刘涛,王松祥.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浅谈[J].科技信息,2007(5).
[2]谢俊平.当前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再教育的路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