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一连三年遭遇严重经济困难,我的家乡甘肃本来就穷,这时候更是雪上加霜,当时贫下中农每人每天一斤粮食,我们这些地富家庭每人每天还不到半斤粮,再加一些政治压力,无奈之下,我身上带了两元钱就逃离了老家,经过四十多天的流浪,乞讨,还曾卖过血,一路向西,流落到了哈密,是兵团当时的哈密管理处收留了我,并将我分配到了工程大队去工作,在没有接受像我这样的盲流之前,工程大队实际上是劳改队,后来接受了近400名像我这样20多岁的壮劳力,成立工程二队,我们整天同劳改犯一起修水渠、盖房子,筛沙子等,干基建一类的重体力活。那个时候,兵团长年基本上没有礼拜天,每天都是天不亮起来干活,天黑了才下班,还经常和劳改犯一起搞劳动竞赛,工资试用期标准是34.32元,我一直干了近十年才转为一级农工,工资变成36.96元。
记得1964年大年三十晚上,车站来了两车皮水泥,每个车皮60吨,连里派了我们五个人去卸,要把水泥从车皮上扛下来,跨过两个道轨,然后搬上站台码好,等我们五个人搬完时,天都亮了,又饥又冻,累得站都站不住了。回去后昏昏沉沉睡了两天,也算是过了个年,现在哪个农民工能干这么重的活?
兵团管理完全是军事化的,像我们工程队,这里的活干完了,下一个点搬哪里干都保密,工人们从来不知道。我清楚地记得1965年3月8日这天,来了几辆解放车,要我们立即打行李搬家,结果将我们拉到了天山脚下的五道沟的红星渠首,那里根本没有房子,领导说自己找地方露天打地铺睡,男女各选地方,明天开始给红星渠作防渗,三月份天山脚下还堆积着几十公分厚的雪,我们只好把雪铲了,把石头拣一下。晚上零下三十度,穿着棉衣盖着被子挤在一起露宿,天不亮起来支大锅烧开水加盐拌混凝土,用能装200公斤的大筐子往渠道里抬,在渠道里抹十公分厚的防渗混凝土,到现在红星渠上还存在着。
当时一个班一次占200米长,在厚钢板上拌和,依次类推,我们16个班,加上劳改队几百人,搞完一段往下挪,每晚收工后提着马灯去昨晚睡觉处找行李,一天搬几公里,几天后累得连雪也不刮,石头也不搬,那时大家都年轻,随便找个地势稍低的地方就睡了,开始男女还各住一处,最后女的冻的不行也和男的挤一堆了。当时兵团人思想都比较单纯,也没有什么男女之间的风言风语。
记得那时兵团的粮食供应虽说是基建工人每月45斤,基本上80%是从吐鲁番调拨的红高粱面为主,由于活重体力消耗大,根本吃不飽,窝窝头送到工地冻得一咬一个冰碴子。工程好不容易搞到一多半时,有天夜里紧急集合,说渠首上的人骑马过来通知,因白天山里阳坡处消雪形成洪水,顺渠道马上就流下来了,为了保护前三天打的混凝土,连长决定突击装沙袋,垒在还没有凝固好的段面上堵截洪水。
谁知刚做好准备,洪水就冲下来了,老连长带头跳进了渠道,接着一大群人都跳了进去,渠道形成了三排人墙,前面的人堵水,后面突击垒沙袋,同时在渠道上开挖了排洪口,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折腾,洪水终于堵住了,不但保护了尚未凝固的防渗面,而且又便利了继续做防渗的作业面。
可当这三十多个人从水中拉出来时,一个个腿脚失去了知觉,棉裤冻硬了几乎不能打弯,脱也脱不下来,只好用剪刀剪开,冻僵的腿在被窝里暖了大半天才恢复知觉。至今我的腿关节留下了后遗症,只要天气稍有些变化就发痛。经过近两个月的突击,红星渠的防渗工程才搞完,两个月没脱衣服,大家身上都长满了虱子,现在的人谁受得了。
兵团的基建部队外出施工经常是几十个人睡一个大地窝子,老职工几家人睡一个帐篷,那时每天干十五六个小时,根本没人说什么加班费或钱的事,文革中闹派性把我们工程大队的400多人押解到红星二场解散,大部分分到各农业连队,大概因我身强力壮,还会技术,仍留在了改编的十二连,农闲时仍为红星二场干基建活,遇“三夏”(夏收夏种夏灌)三秋常常去支援农业连队,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少,像割麦基本上全靠人工,农业单位割几天后还要打压脱谷,腾地复种等。而我们基建单位好像每年要割40多天,割麦可是霸王苦活,看似简单,拿镰刀一把一把割,那时有任务,定额是每人每天割8分地,麦熟季节天气炎热,哈密有时温度达到40度,麦芒一碰上镰刀就飞起来了,落到脸上脖子里奇痒难耐,一些南方的人,特别是女同志,根本不会割麦子,手忙脚乱,割伤腿脚的事天天都有。
兵团人历来是轻伤不下火线,兵团的地,每隙3.6米宽,一个人占一隙,别人割完前面走了,你落在后面又难看又着急,不会割的,每割几把就要站起来看一下,一蹲一站,腰不停地一弯一抬,半天后腰酸胀疼痛难忍,又不得不咬牙坚持。我在老家从小就割麦子,又当过麦客,我早就学会了割走镰(不弯腰的割法),轻轻松松每天可以割3亩以上。完成任务光荣,但超支消耗体力,饭量比别人大得多,一个月馍票早早就吃光了,况且越出力大,伙食费比别人就高得多。有的女同志完不成任务经常拿着馍票求我帮忙替她割麦子。
实际上干得再多,每月的工资不会多一分钱,在老家要养活两个老人,更难的是还得攒钱给我弟弟娶媳妇,当时陇东的彩礼要上千元,那时算是天文数字了。此外,我还要养孩子,我的三个孩子吃饭穿衣上学……花一毛钱都得精打细算,夏天连队来了卖瓜的,我把孩子关在家里,不敢让看见。那时兵团自己种瓜,五分钱一公斤,我都买不起。那时我的女儿正在上托儿所,不懂事,看见人家娃娃吃瓜就哭着要。
由于当时生活所迫,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为了活得好一些,我不得不见啥学啥,稍有空闲,我就在家里学做木工,有时为自己,有时帮人做。高低柜,写字台,讲究的人还叫我做大衣柜。后来我又买了一部旧缝纫机,学会了做衣服。我先是比着衣服在水泥纸上画,后来就可以直接在布上裁了。不久,大人小孩的衣服裤子都会做了。有人从上海等地买回一些新款式的衣服,我稍为比划一下,就能翻做出来,有时还能在口袋、领角上作些创新。后来不少职工家属都来请我做衣服,当然大多是尽义务,有时人家也会送些包谷面之类作为回报,从我有手艺后生活就比邻家好多了。
现在说兵团辉煌,兵团人艰苦创业,兵团锻练人,我亲身体验了二十多年的兵团农工的艰辛,但兵团人的思想教育确实始终没有放松过,割麦子那么忙,天天晚上要开会,指导员每晚坚持念报纸,表彰好人好事。
兵团人的待遇,艰辛几乎超人承受极限,但从没有人有怨言,有个老连长拉肚子脱水,绑上尿片子,不顶用缠上一条烂裤子坚持继续干,现在人谁能做得到?我之所以能创业成功,其实是兵团磨练的结果,那时我把三十几元工资支配得让全家人都体面地生活着,想想没有那时的磨练,就没有现在的我能自如地掌控十数亿资产进行运作,并不断飞速滚动。
往事如烟,抹不去那些难忘的记忆。兵团,那些苦难的岁月,我永远也忘不了她给我的精神财富,正是得益于她的滋养,才让我一步步地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责任编辑 胡 洋
记得1964年大年三十晚上,车站来了两车皮水泥,每个车皮60吨,连里派了我们五个人去卸,要把水泥从车皮上扛下来,跨过两个道轨,然后搬上站台码好,等我们五个人搬完时,天都亮了,又饥又冻,累得站都站不住了。回去后昏昏沉沉睡了两天,也算是过了个年,现在哪个农民工能干这么重的活?
兵团管理完全是军事化的,像我们工程队,这里的活干完了,下一个点搬哪里干都保密,工人们从来不知道。我清楚地记得1965年3月8日这天,来了几辆解放车,要我们立即打行李搬家,结果将我们拉到了天山脚下的五道沟的红星渠首,那里根本没有房子,领导说自己找地方露天打地铺睡,男女各选地方,明天开始给红星渠作防渗,三月份天山脚下还堆积着几十公分厚的雪,我们只好把雪铲了,把石头拣一下。晚上零下三十度,穿着棉衣盖着被子挤在一起露宿,天不亮起来支大锅烧开水加盐拌混凝土,用能装200公斤的大筐子往渠道里抬,在渠道里抹十公分厚的防渗混凝土,到现在红星渠上还存在着。
当时一个班一次占200米长,在厚钢板上拌和,依次类推,我们16个班,加上劳改队几百人,搞完一段往下挪,每晚收工后提着马灯去昨晚睡觉处找行李,一天搬几公里,几天后累得连雪也不刮,石头也不搬,那时大家都年轻,随便找个地势稍低的地方就睡了,开始男女还各住一处,最后女的冻的不行也和男的挤一堆了。当时兵团人思想都比较单纯,也没有什么男女之间的风言风语。
记得那时兵团的粮食供应虽说是基建工人每月45斤,基本上80%是从吐鲁番调拨的红高粱面为主,由于活重体力消耗大,根本吃不飽,窝窝头送到工地冻得一咬一个冰碴子。工程好不容易搞到一多半时,有天夜里紧急集合,说渠首上的人骑马过来通知,因白天山里阳坡处消雪形成洪水,顺渠道马上就流下来了,为了保护前三天打的混凝土,连长决定突击装沙袋,垒在还没有凝固好的段面上堵截洪水。
谁知刚做好准备,洪水就冲下来了,老连长带头跳进了渠道,接着一大群人都跳了进去,渠道形成了三排人墙,前面的人堵水,后面突击垒沙袋,同时在渠道上开挖了排洪口,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折腾,洪水终于堵住了,不但保护了尚未凝固的防渗面,而且又便利了继续做防渗的作业面。
可当这三十多个人从水中拉出来时,一个个腿脚失去了知觉,棉裤冻硬了几乎不能打弯,脱也脱不下来,只好用剪刀剪开,冻僵的腿在被窝里暖了大半天才恢复知觉。至今我的腿关节留下了后遗症,只要天气稍有些变化就发痛。经过近两个月的突击,红星渠的防渗工程才搞完,两个月没脱衣服,大家身上都长满了虱子,现在的人谁受得了。
兵团的基建部队外出施工经常是几十个人睡一个大地窝子,老职工几家人睡一个帐篷,那时每天干十五六个小时,根本没人说什么加班费或钱的事,文革中闹派性把我们工程大队的400多人押解到红星二场解散,大部分分到各农业连队,大概因我身强力壮,还会技术,仍留在了改编的十二连,农闲时仍为红星二场干基建活,遇“三夏”(夏收夏种夏灌)三秋常常去支援农业连队,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少,像割麦基本上全靠人工,农业单位割几天后还要打压脱谷,腾地复种等。而我们基建单位好像每年要割40多天,割麦可是霸王苦活,看似简单,拿镰刀一把一把割,那时有任务,定额是每人每天割8分地,麦熟季节天气炎热,哈密有时温度达到40度,麦芒一碰上镰刀就飞起来了,落到脸上脖子里奇痒难耐,一些南方的人,特别是女同志,根本不会割麦子,手忙脚乱,割伤腿脚的事天天都有。
兵团人历来是轻伤不下火线,兵团的地,每隙3.6米宽,一个人占一隙,别人割完前面走了,你落在后面又难看又着急,不会割的,每割几把就要站起来看一下,一蹲一站,腰不停地一弯一抬,半天后腰酸胀疼痛难忍,又不得不咬牙坚持。我在老家从小就割麦子,又当过麦客,我早就学会了割走镰(不弯腰的割法),轻轻松松每天可以割3亩以上。完成任务光荣,但超支消耗体力,饭量比别人大得多,一个月馍票早早就吃光了,况且越出力大,伙食费比别人就高得多。有的女同志完不成任务经常拿着馍票求我帮忙替她割麦子。
实际上干得再多,每月的工资不会多一分钱,在老家要养活两个老人,更难的是还得攒钱给我弟弟娶媳妇,当时陇东的彩礼要上千元,那时算是天文数字了。此外,我还要养孩子,我的三个孩子吃饭穿衣上学……花一毛钱都得精打细算,夏天连队来了卖瓜的,我把孩子关在家里,不敢让看见。那时兵团自己种瓜,五分钱一公斤,我都买不起。那时我的女儿正在上托儿所,不懂事,看见人家娃娃吃瓜就哭着要。
由于当时生活所迫,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为了活得好一些,我不得不见啥学啥,稍有空闲,我就在家里学做木工,有时为自己,有时帮人做。高低柜,写字台,讲究的人还叫我做大衣柜。后来我又买了一部旧缝纫机,学会了做衣服。我先是比着衣服在水泥纸上画,后来就可以直接在布上裁了。不久,大人小孩的衣服裤子都会做了。有人从上海等地买回一些新款式的衣服,我稍为比划一下,就能翻做出来,有时还能在口袋、领角上作些创新。后来不少职工家属都来请我做衣服,当然大多是尽义务,有时人家也会送些包谷面之类作为回报,从我有手艺后生活就比邻家好多了。
现在说兵团辉煌,兵团人艰苦创业,兵团锻练人,我亲身体验了二十多年的兵团农工的艰辛,但兵团人的思想教育确实始终没有放松过,割麦子那么忙,天天晚上要开会,指导员每晚坚持念报纸,表彰好人好事。
兵团人的待遇,艰辛几乎超人承受极限,但从没有人有怨言,有个老连长拉肚子脱水,绑上尿片子,不顶用缠上一条烂裤子坚持继续干,现在人谁能做得到?我之所以能创业成功,其实是兵团磨练的结果,那时我把三十几元工资支配得让全家人都体面地生活着,想想没有那时的磨练,就没有现在的我能自如地掌控十数亿资产进行运作,并不断飞速滚动。
往事如烟,抹不去那些难忘的记忆。兵团,那些苦难的岁月,我永远也忘不了她给我的精神财富,正是得益于她的滋养,才让我一步步地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责任编辑 胡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