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现代教育技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就可以达到教学媒体、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国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识字6》一课是由四组词串组成的:“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虽然一共只有12个词语,却分别介绍了我国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给每一组词串都通过多媒体制作了一段配有当地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和具有当地特色景物的不同画面。在学习中或先看画面再读词语,或先读词语再看画面,或边看图边想词。学生们由枯燥地学习词语似乎变成了跟着老师到我国各地参观旅游,学习兴趣盎然,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整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熟读、记住了这些词语,还分别领略了我国塞北、江南、海岛和高原的不同风土人情。很多孩子在课后还请求我再播放一遍这些视频,也有很多孩子表示将来要亲眼去这些地方看一看。
二、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教学中,若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国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的《鲁班和橹板》一课,一年级的孩子根本就没见过橹板,很难想象橹板是怎么根据鸭子的腿和脚蹼做成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橹板。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橹板是怎样由一根普通的圆木棍而变成像鸭子的腿形的板。最后,我通过动画演示没有橹板时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的样子和有了橹板后的小船行驶得飞快的效果图。这样孩子们就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乐于实践的品质,课文的难点也迎刃而解。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既动脑又动手,边看边想,视觉、听觉、想象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现代教育要求教学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去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受,为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能创造条件。学生的学习从感知开始,多媒体技术图、文、声、色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感知环境,为教学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感官通道,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知觉学习。
三、利用网络,培养能力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提供信息的丰富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最好地优化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国标苏教版五年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交互软件,并和互联网链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电脑前自主学习有关维也纳的历史、音乐、杰出人物等各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全面、丰富地了解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学习,并通过把各种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形成了自己关于维也纳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还能通过交互媒体和全班同学交流、和老师对话。整堂课学生就犹如身临其境地畅游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维也纳迷人的音乐氛围,并随时地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的工具。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自己的作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人物、名胜、作品等),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信息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其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四、讲究适度,忌喧宾夺主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锦上添花;反之,亦能束缚住教师的手脚,被它牵着鼻子走,本应充满灵性的生命课堂也就成了机械化、模式化的课件演示过程。
例如:《詹天佑》一课中,有教师通过播放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这两部分内容。动画生动形象,并配有解说,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可不知哪个学生却冷不丁冒出一句:“真好玩!”本以为通过FLASH的播放,“中部凿井法”的施工方式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变得一目了然,却换来一句“真好玩!”FLASH动画的播放,这看似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由于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少,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詹天佑的超群智慧和创新精神,学生说“真好玩”也不足为怪。而有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人”字形线路原理。学生想出了多种阐述方法:用钢笔、尺子当火车比划;用“老鹰抓小鸡”的队伍演示;在黑板上画“人”字形并讲解等。方法简单,而学生们思维活跃。由此可见,多媒体的使用,切勿通过多媒体课件先入为主,代替了学生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否则,就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
其实,多媒体课件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工具和途径之一,而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情绪的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有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用画面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它媒体,却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合情合理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江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国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识字6》一课是由四组词串组成的:“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虽然一共只有12个词语,却分别介绍了我国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给每一组词串都通过多媒体制作了一段配有当地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和具有当地特色景物的不同画面。在学习中或先看画面再读词语,或先读词语再看画面,或边看图边想词。学生们由枯燥地学习词语似乎变成了跟着老师到我国各地参观旅游,学习兴趣盎然,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整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熟读、记住了这些词语,还分别领略了我国塞北、江南、海岛和高原的不同风土人情。很多孩子在课后还请求我再播放一遍这些视频,也有很多孩子表示将来要亲眼去这些地方看一看。
二、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教学中,若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国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的《鲁班和橹板》一课,一年级的孩子根本就没见过橹板,很难想象橹板是怎么根据鸭子的腿和脚蹼做成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橹板。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橹板是怎样由一根普通的圆木棍而变成像鸭子的腿形的板。最后,我通过动画演示没有橹板时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的样子和有了橹板后的小船行驶得飞快的效果图。这样孩子们就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乐于实践的品质,课文的难点也迎刃而解。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既动脑又动手,边看边想,视觉、听觉、想象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现代教育要求教学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去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受,为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能创造条件。学生的学习从感知开始,多媒体技术图、文、声、色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感知环境,为教学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感官通道,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知觉学习。
三、利用网络,培养能力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提供信息的丰富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学习,最好地优化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国标苏教版五年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交互软件,并和互联网链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电脑前自主学习有关维也纳的历史、音乐、杰出人物等各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全面、丰富地了解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学习,并通过把各种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形成了自己关于维也纳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还能通过交互媒体和全班同学交流、和老师对话。整堂课学生就犹如身临其境地畅游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维也纳迷人的音乐氛围,并随时地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的工具。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自己的作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人物、名胜、作品等),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信息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其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四、讲究适度,忌喧宾夺主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锦上添花;反之,亦能束缚住教师的手脚,被它牵着鼻子走,本应充满灵性的生命课堂也就成了机械化、模式化的课件演示过程。
例如:《詹天佑》一课中,有教师通过播放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这两部分内容。动画生动形象,并配有解说,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可不知哪个学生却冷不丁冒出一句:“真好玩!”本以为通过FLASH的播放,“中部凿井法”的施工方式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变得一目了然,却换来一句“真好玩!”FLASH动画的播放,这看似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由于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少,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詹天佑的超群智慧和创新精神,学生说“真好玩”也不足为怪。而有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人”字形线路原理。学生想出了多种阐述方法:用钢笔、尺子当火车比划;用“老鹰抓小鸡”的队伍演示;在黑板上画“人”字形并讲解等。方法简单,而学生们思维活跃。由此可见,多媒体的使用,切勿通过多媒体课件先入为主,代替了学生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否则,就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
其实,多媒体课件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工具和途径之一,而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情绪的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有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用画面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它媒体,却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合情合理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