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陷阱”教学研究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从“陷阱”教学的特点功能,途径方法及其在数学实践中的应用入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克服“陷阱”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陷阱”教学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活动带来缕缕清风,给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程的教学观,对教与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义务教育段的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全能型的人才。这对实施初中数学“陷阱”教学研究提出一个可行的平台。
  一、“陷阱”的含义及认识功能
  一般意义上讲,“陷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的片面性。纵观数学史,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数学研究者曾经陷入过无数个“陷阱”而不断进步。
  人们之所以为“陷阱”所诱,说到底是由于人们总是受知识经验的局限,思维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因此,陷入一个个“陷阱”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陷阱”诱使人们对数学世界的认识发生错误;同时,“陷阱”也是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冲出 “陷阱”便意味着获得了新知,同时也扩大了视野,完善了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探讨“陷阱”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陷阱”的特点及教学功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有数学史上的“老陷阱”,又有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片面性,思维缺陷而设置的,导致学生产生片面、错误的结果的新“陷阱”。学生学习过程与数学家探索过程在认识上是相似的,考虑到初中数学的特殊性,因而,“陷阱”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
  1、从认知角度讲
  设置“陷阱”可以诱发、暴露学生认知中一些错误、片面的观点,有得于教师及时捕捉、弄清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教学过程、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消除学生认知中错误,片面的观点,使之转化为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和方法。
  2、从思维角度讲
  针对学生某些不良习惯(粗心、片面、混乱等),设置一些针对性“思维型陷阱”,并引导学生分析陷入“陷阱”的原因,从“陷阱”中冲出来,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从训练、培养学生全面仔细、严谨、有序、灵活变通的思维素质。
  3、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讲
  设置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陷阱”,并让学生经历:陷入“陷阱”——冲出“陷阱”——再陷入“陷阱”——再从新“陷阱”中冲出来——这一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经历了螺旋式上升过程,完善了认知结构,掌握了摆脱“陷阱”的方法,深化了认知过程。
  4、情感角度讲
  陷入“陷阱”是认知中知识、方法应用的一种错误、片面的表现,结果上表现为失败,情感上表现为痛苦。从“陷阱”中冲出来,认知上表现为获得新知,在结果上表现为成功,在情感上表现为欢乐和兴奋。在陷入“陷阱”到冲出“陷阱”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训练学生顽强的意志及坚持不拔的毅力。(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陷阱”设置的途径和方法
  初中数学设置“陷阱”途径和方法,应从数学新课教学、习题教学等方面,充分利用平时出现过的一般“陷阱”及根据学生认知与新学知识和方法的相互作用下挖掘新的特殊的“陷阱”。
  1、在新课教学中,设置“陷阱”途径和方法
  (1)把握学生认知中“先有观念”定势,设置“陷阱”,促使“现有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例如:七年级《有理数减法》教学法中,我们认识到学生认知中存在“减去一个数,所得的差一定不大于被减数”这一“陷阱”,出示中国地图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与吐鲁番高度的比较,发现两者的高度差大于其中之一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到已陷入了“陷阱”,然后通过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教学,分析陷入“陷阱”的原因,从而揭示数的范围扩大以后,两数的差与被减数的的大小是不确定的,把原有的观念转化为正确的科学的规则。
  (2)针对数学定理所具有的适用条件,设置“陷阱”,完善对定理、法则的认识。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探索得到韦达定理,针对学生没有认识韦达定理应用必须验证根的判别式这一条件。设置如下“陷阱”:已知X1、X2是方程K2X2+2(K+1)X+1=0的两根,且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的值。(分析略)
  (3)针对学生思维片面性、粗糙性,设置“思维型陷阱”,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完整地把握所学的新知识。例如,在《用正多边形铺设瓷砖》教学中,设置“陷阱”问题: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能否铺设成平整的,没有空隙的地面。由于学生受足球外观的影响,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可以的,我们运用实验,动手操作,直观地判断,否定学生上述观点。当学生知识陷入“陷阱”后,再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全面分析原因,即围绕每个顶点镶嵌而成的角度之和为周角。
  2、习题教学中,从解答问题的环节上设置“陷阱”,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解题能力
  (1)在审题环节上设置“条件型陷阱”。针对学生审题粗心,不细致的弱点,在命题时可以把条件“隐藏”起来,或给出“多”条件等方式设置“陷阱”,使学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捕捉条件中信息。
  例:要使关于X的方程 的解为负数。求m的取值范围。
  错解:去分母整理的 ,∵ 此方程的解为负数 ∴ x<0即 <0 ∴ m>-1 ∴ m的取值范围为m>-1
  分析:本题设置的“陷阱”为隐藏条件分式方程存在增根,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注意方程的增根X=-2.在负数的范围内,即当X=-2时M=3.所以正确的解为M>-1且M≠3。通过设置和分析“条件型陷阱”,训练和培养学生全面、仔细的思维品质。
  (2)在选用对概念的理解和定理的推求上设置“知识型陷阱”。关于概念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涵,特别要注意概念成立的条件和适用的范围,注意区分易混概念。在华师大九年级(上)分式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例 某人上同的速度为V1,后又沿原路下山,速度为V2,那么这个人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分析:因为学生对概念的实质看不透、容易错解为B.这是因为学生未区别“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这两个概念。
  通过设置分析“知识型陷阱”,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3)在选用解题方法环节中,设置“方法型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问题的思考不周,图形存在情况分析不全,导致陷入陷阱。
  例 已知圆的半径为5,两条平行弦长分别是6和8,则这两条平行弦之间的距离。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考虑两平行弦在圆心的两侧忽视了两平行弦可以在圆心的同侧的情况(解略)。
  设置和分析“方法型”陷阱,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严谨、周密、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素质。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陷阱”的克服方法
  陷入“陷阱”是难免的,但重要的是如何从“陷阱”中冲出来,把握克服“陷阱”的有效方法。下面从二个方面分析:
  1、识破“陷阱”避免陷入“陷阱”
  (1)分析解答问题时,要求全面仔细地捕捉问题的信息。例如:文字、图形或图象中往往隐藏着某些条件。显性地外露着一些非本质干扰条件。这些常使我们陷入“陷阱”。为了避免“陷阱”,要求学生把问题中一些日常用语转化数学符号或数学语音。定性定量地描述,从而揭示本质,排除、摒弃非本质干扰因素。(2)严谨地分析思考问题。A要求正确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选用正确,最一般的方法解答。B要求严密性,能用变量来描述不同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灵活运用最常规上的方法(如:函数、图象等)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C要求科学性,解答某些问题虽然选用方法正确,推理过程严密,但推理的结果有时不符合实际,往往陷入“陷阱”,为了避免这种“陷阱”,应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推理,实验论证。
  2、陷入陷阱后,能从陷阱中冲出来,走向成功
  (1)要求学生能正确,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动手实验判断推理结果正确与否,从而判断是否陷入“陷阱”。其方法是:A常用逻辑方法有:特殊值法。(有些推理结果往往在特殊情形下暴露错误),这用不同的方法和互佐证推理结果是否矛盾,分析比较推理结果是否与实际原理矛盾。B多角度思维,正确、灵活运用不同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同一问题,联系于边缘学科。从“陷阱”中冲出来,取得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
期刊
【摘 要】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对待听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掌握听力的一般方法,克服听力训练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  【关键词】听力训练;发展趋势;一般方法;组织教学;业务素质;材料;思维;困难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留下了英语教育中的“聋哑”后遗症。如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给我们
期刊
【摘 要】一个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如果想要做到事半功倍,那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得法的英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1)抓住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重点培养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夯实基础。最后,素质教育深入其中是关键。  【关键词】主动性;积极性;探索;追求;实施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言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如果想要做到事半功倍,那么有一套行
期刊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改已经启动,历史教师如何作出回应,如何按新课改的要求实现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无疑是处在课改前沿的一线历史教师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作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课改的大潮。    一、教学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地借助于粉笔、板书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除非老师的语言生动、幽默、形象,否则是很难打动学生,也未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
期刊
【摘 要】“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强调了在物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物理教学必须创新等几个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创新  2005年,钱学森先生曾对前去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
期刊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错误出现,但是在平时我们比较关注学生的闪亮点,对于他们正确的回答津津乐道,却忽视了课堂上的错误。课堂是不可预测的,错误也是难免的。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它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意外”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我们要允
期刊
[摘 要] 文章主要论述了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的作用。开篇文章从理论上引入了教学支架这个概念,并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支架的作用。然后文章引用教学实例进一步说明了支架在教学中的表现,最后文章从三部分表述了支架理论在应用中的注意点。  [关键词] 英语教学,支架,最近发展区,教学方法,  一、“支架”提法的理论渊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期刊
【摘 要】英语听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对待听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掌握听力的一般方法,克服听力训练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  【关键词】听力训练;发展趋势;一般方法;组织教学;业务素质;材料;思维;困难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留下了英语教育中的“聋哑”后遗症。如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给我们从事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因此,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
期刊
[摘 要]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对此,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应承载的使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摈弃功利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功利性人文关怀人文引导  一、高中语文教学功利化的原因这是一位高中生的心声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多么期待语文课老师能带领大家缓步于柔柔的康河畔;我多么期望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