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于20世纪60年代,在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的困难时期,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面旗帜,它所蕴含的献身理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大学生;成长成才
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苦战十年,挖山不止,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提供了思想基础、价值指引和内生动力。
一、红旗渠精神凝结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理想是照亮方向的指路明灯,信念是推动前进的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凝结着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带领林县干部群众为改变生存环境、解决用水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实践。受当地气候条件制约,林县全境十年九旱,长期以来严重缺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对水的渴望和期盼成为林县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情况下,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用水困难,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满怀造福人民的热情和信念,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攻难克艰,遇水架桥、逢山劈路,历时10年,终于引漳入林,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使甘露清泉绕山转,实现了林县人民世世代代的盼水夙愿。这是一次民心的大凝聚,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大锤炼。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困难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和必胜信念。
新时代,总书记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鞭策。党的十九大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P70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是其自身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民族复兴梦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他们实现,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给予殷切厚望。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无怨无悔、真诚奉献。
二、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奋斗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彰显着巨大的能量。十年修建红旗渠,英雄的林县人民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红旗渠开工之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技术落后,物资匮乏,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经济极端困难的现状,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民向太行山宣战,宁愿苦战,不愿苦熬,迸发出极大的修渠热情。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资金自己筹,整个红旗渠工程由县社队三级自筹的资金达到了85.06%。[2]正是凭着无比顽强的意志和决心,靠一根钢钎一双手,林县人民生生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终结了林县百年旱荒史,彻底改变了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和人民群众恶劣的生活条件。
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正像习总书记所说:“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同样,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价值引领的大学生是不可能健康成长成才的。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不畏困难、迎接挑战。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唯此,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由于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奇缺的问题,林县人民虽然先后修建了多个大型引水渠和三座中型水库,但遇到大旱之年,仍然得面对渠道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的残酷现实。为了彻底解决水源问题,林县党委和政府决定远道取水,实施“引漳入林”工程。在技术落后、设备不足、水利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上马这样浩大的工程,绝不能只凭敢想敢干的热血和勇气,如何攻克技术难关、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都需要慎重思考、勇于创新。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县委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激发修渠民工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土专家”路银根据多年测量经验自制水平仪,节约了生产成本。红旗渠总干渠通到白家庄地段时被露水河拦住,如何解决渠水河水十字交叉的问题,经过技术人员缜密设计论证,在河床上砌成一座空心坝,相当于修建一个平面立交桥,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回顾红旗渠的建造史,我们不难发现,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贯穿于修渠始终。
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将勇于创新的红旗渠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开拓创新中引领风尚。创新不是好高骛远、坐而论道、异想天开,深厚扎实的知识积淀是创新创造的基础。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创新创造奠定坚实基础。要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领悟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锤炼改革创新意志,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四、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担当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
红旗渠精神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探索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忠诚为民、敢于担当精神的高度体现。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自古人多地少,山高沟深,十年九旱的恶劣环境给林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在筹备“引漳入林”工程的日子里,林县县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前是艰难险阻,身后是倍受干旱缺水煎熬的人民群众,林县县委不做“太平官”“平安官”,以前所未有的担当和勇气向太行山开战。杨贵书记曾说:“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人民谋利益就不能怕苦怕累怕担风险。”[2]P35林县县委主要领导用实际行動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出共产主义战士敢于担当的赤胆忠心。
新时代大学生要继续弘扬忠诚为民、敢于担当的红旗渠精神,自觉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党的事业挺在胸前,把国家的兴旺扛在肩上,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上,自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苦干奋斗,在追求理想、开拓未来、服务社会的进程中书写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3]李妲,张衡.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其弘扬[J].党性修养,2019(5).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大学生;成长成才
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苦战十年,挖山不止,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提供了思想基础、价值指引和内生动力。
一、红旗渠精神凝结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理想是照亮方向的指路明灯,信念是推动前进的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凝结着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带领林县干部群众为改变生存环境、解决用水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实践。受当地气候条件制约,林县全境十年九旱,长期以来严重缺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对水的渴望和期盼成为林县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情况下,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用水困难,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满怀造福人民的热情和信念,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攻难克艰,遇水架桥、逢山劈路,历时10年,终于引漳入林,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使甘露清泉绕山转,实现了林县人民世世代代的盼水夙愿。这是一次民心的大凝聚,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大锤炼。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困难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和必胜信念。
新时代,总书记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鞭策。党的十九大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P70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是其自身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国家栋梁,民族复兴梦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他们实现,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给予殷切厚望。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红旗渠精神,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无怨无悔、真诚奉献。
二、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奋斗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都彰显着巨大的能量。十年修建红旗渠,英雄的林县人民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红旗渠开工之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技术落后,物资匮乏,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经济极端困难的现状,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民向太行山宣战,宁愿苦战,不愿苦熬,迸发出极大的修渠热情。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资金自己筹,整个红旗渠工程由县社队三级自筹的资金达到了85.06%。[2]正是凭着无比顽强的意志和决心,靠一根钢钎一双手,林县人民生生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终结了林县百年旱荒史,彻底改变了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和人民群众恶劣的生活条件。
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正像习总书记所说:“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同样,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价值引领的大学生是不可能健康成长成才的。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不畏困难、迎接挑战。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唯此,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红旗渠精神蕴含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由于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奇缺的问题,林县人民虽然先后修建了多个大型引水渠和三座中型水库,但遇到大旱之年,仍然得面对渠道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的残酷现实。为了彻底解决水源问题,林县党委和政府决定远道取水,实施“引漳入林”工程。在技术落后、设备不足、水利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上马这样浩大的工程,绝不能只凭敢想敢干的热血和勇气,如何攻克技术难关、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都需要慎重思考、勇于创新。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县委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激发修渠民工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土专家”路银根据多年测量经验自制水平仪,节约了生产成本。红旗渠总干渠通到白家庄地段时被露水河拦住,如何解决渠水河水十字交叉的问题,经过技术人员缜密设计论证,在河床上砌成一座空心坝,相当于修建一个平面立交桥,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回顾红旗渠的建造史,我们不难发现,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贯穿于修渠始终。
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将勇于创新的红旗渠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开拓创新中引领风尚。创新不是好高骛远、坐而论道、异想天开,深厚扎实的知识积淀是创新创造的基础。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创新创造奠定坚实基础。要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领悟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锤炼改革创新意志,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四、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担当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
红旗渠精神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探索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忠诚为民、敢于担当精神的高度体现。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自古人多地少,山高沟深,十年九旱的恶劣环境给林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在筹备“引漳入林”工程的日子里,林县县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前是艰难险阻,身后是倍受干旱缺水煎熬的人民群众,林县县委不做“太平官”“平安官”,以前所未有的担当和勇气向太行山开战。杨贵书记曾说:“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人民谋利益就不能怕苦怕累怕担风险。”[2]P35林县县委主要领导用实际行動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出共产主义战士敢于担当的赤胆忠心。
新时代大学生要继续弘扬忠诚为民、敢于担当的红旗渠精神,自觉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党的事业挺在胸前,把国家的兴旺扛在肩上,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上,自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苦干奋斗,在追求理想、开拓未来、服务社会的进程中书写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3]李妲,张衡.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其弘扬[J].党性修养,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