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结合实际临床工作,分析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方法 对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结论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才能使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 头孢菌素;不良反应;临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将细菌杀死,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青霉素酶、毒性较低等优点[1],极大地降低了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对策,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263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14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2.3±3.4)岁。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疾病,具体用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药物进行治疗,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2 方法 对所研究的263例临床确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归类并做总结性分析,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2 不良反应类型
近年来,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 [2],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不例外。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如下:
2.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头孢类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第1、2、3代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一般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药物的代谢产物与患者体内一些大分子载体发生了结合[3]。
2.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为头孢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近年来,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这可能是与药物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菌群,进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4]。
2.3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出现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尿蛋白、血尿、肾炎,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头抱菌素由肾排泄,药物在尿液中浓度可比血浓度高几十倍或更多,易造成肾损害。
2.4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本类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数、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血象。主要原因是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从而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都将直接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临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引起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针对此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不良反應,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对策,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临床事故的发生。
3.1 重视临床诊断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家族过敏史、病史,有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患者慎用该类药物,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证,针对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禁止盲目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在患者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综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具体病情,经验性选药。
3.2 过敏反应的处理 临床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对于有此类药物物过敏史的患者,一般不宜选用该药。加强用药过程的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必须马上停药并给予抗过敏处理;若在临床上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症状,必须及时抢救,给予以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
3.3 胃肠道反应的处理
对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可消失,严重者就立即停药,并予止吐剂、止泻剂以控制症状。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时,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VB、VK的缺乏,引起凝血障碍[5]。因此,对于胃肠道手术、溃疡等有可能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PT变化,注意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倾向,必要时给予维生素K,以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3.4 肾损害的处理 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期间须注意观察患者尿色、尿量变化及血尿的出现。对于合并肾脏原有基础疾病或合用高效利尿药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一旦出现血尿,必须立即停药且输入足量液体,同时应用止血剂和地塞米松。预防肾损害的措施是要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若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则先补足,后给药。
4 总 结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中虽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随着这类药物使用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率、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的不断上升,该类药物用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严密监护,及时抢救,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才能使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潇潇.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中国药房,2004,5(8):495-496.
[2] 孔戴艳,戴晓莉,张征,等.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8):511.
[3] 谭国平.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健康必读(下月旬),2012(3):352.
[4] 乔新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5] 图雅.第3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143.
【关键词】 头孢菌素;不良反应;临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将细菌杀死,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青霉素酶、毒性较低等优点[1],极大地降低了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对策,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263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14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42.3±3.4)岁。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疾病,具体用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药物进行治疗,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2 方法 对所研究的263例临床确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归类并做总结性分析,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2 不良反应类型
近年来,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 [2],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不例外。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如下:
2.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头孢类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第1、2、3代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一般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药物的代谢产物与患者体内一些大分子载体发生了结合[3]。
2.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为头孢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近年来,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这可能是与药物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菌群,进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4]。
2.3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出现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尿蛋白、血尿、肾炎,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头抱菌素由肾排泄,药物在尿液中浓度可比血浓度高几十倍或更多,易造成肾损害。
2.4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本类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数、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血象。主要原因是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从而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都将直接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临床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引起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针对此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的不良反應,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对策,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临床事故的发生。
3.1 重视临床诊断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家族过敏史、病史,有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患者慎用该类药物,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证,针对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禁止盲目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在患者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综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具体病情,经验性选药。
3.2 过敏反应的处理 临床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家族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对于有此类药物物过敏史的患者,一般不宜选用该药。加强用药过程的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必须马上停药并给予抗过敏处理;若在临床上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症状,必须及时抢救,给予以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
3.3 胃肠道反应的处理
对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可消失,严重者就立即停药,并予止吐剂、止泻剂以控制症状。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时,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VB、VK的缺乏,引起凝血障碍[5]。因此,对于胃肠道手术、溃疡等有可能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PT变化,注意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倾向,必要时给予维生素K,以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3.4 肾损害的处理 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期间须注意观察患者尿色、尿量变化及血尿的出现。对于合并肾脏原有基础疾病或合用高效利尿药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一旦出现血尿,必须立即停药且输入足量液体,同时应用止血剂和地塞米松。预防肾损害的措施是要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若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则先补足,后给药。
4 总 结
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中虽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随着这类药物使用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率、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的不断上升,该类药物用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严密监护,及时抢救,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才能使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潇潇.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中国药房,2004,5(8):495-496.
[2] 孔戴艳,戴晓莉,张征,等.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8):511.
[3] 谭国平.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健康必读(下月旬),2012(3):352.
[4] 乔新江.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5] 图雅.第3 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