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勇于探索,奋斗不息,创立了中国人权理论。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中国人权理论更加完善和成熟。深入研究和科学评价中国人权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权理论; 地位; 意义
[中图分类号] D6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2-0019-02
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人权进步,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为了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今天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中国人权理论,并科学评价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为创立中国人权理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征程中,在这一征程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人都为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推动中国人权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中国革命和人权进步的特殊任务,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取到了生存权、民族独立权、国家主权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同志为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所描绘的“四化”蓝图以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种种探索,也都是那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党的宗旨所付出的心血。这些都为创立中国人权理论和推动中国人权进步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中,根据国际人权斗争形势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人权及与其相关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在坚持存在两种人权观、国权和主权比人权重要、搞强权政治的国家没有资格讲人权等理论观点的同时,他又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共富”等著名论断,引领中国迅速摆脱了“一穷二白”面貌,第一次使大多数人过上了温饱生活,还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邓小平是第一位直面人权问题并对此发表过较多言论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他为中国人权理论的形成构建起了基本框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更多、更主动、更旗帜鲜明地面对人权问题,参与国际人权斗争。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之一,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强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和人权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重大战略思想,而且又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问题。他概括而精辟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细细研读,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权信息更为丰富,人权内涵更为广博,人权思想更为深刻,人权意义更为深远。科学发展观不但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指针,而且是照耀中国人权进步道路的灯塔;不但指明了中国人权进步的性质、目标、任务、主体、动力、价值导向、成果分配,而且提出了推动人权进步的根本要求、根本方法、实施重点;不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权思想,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创新了我们党已有的人权思想。科学发展观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理论引领到新境界,提升到新高度,展现出新面貌。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全面推进,同时又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种战略构想和总体布局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的我们取得重大成就的大量数据,就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必要的、正确的。
另外还要看到,近几年我们已经相继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写入了宪法,写入了党章,这就从国法、党规的最高层面体现出我们对人权的重视和对人权的保障,这种重视程度和保障举措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少有的。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已经使得中国人权理论体系形成并成熟、全面而系统,完全具备了一个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
三、要科学认识和评价中国人权理论形成的深远意义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随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的相继创立,党的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人权理论,也在不断形成和成熟中。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那么,在这个时期随之形成并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中国人权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权进步的需要,也是胜利进行国际人权斗争和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需要。
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最新理论成果时,应该看到,若相对独立地分析(即从“块块”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各个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各种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曾经分别对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人权进步等作出过科学周密的论述并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若进行纵向的连贯性分析(即从“条条”上讲),由上述各种理论成果所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然可以而且应当细分为若干重要方面或曰子系统,如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人权进步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它的相继与相承、坚持与发展、完善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要把党创立的中国人权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向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而且也向国外介绍,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理论是科学的、先进的、受到人民拥护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权进步的伟大引领者、推动者,同时也是国际人权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对此,我们宣传思想、理论学术界的同志有条件先做,更有责任先做,也有能力去做好。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责任编辑柳波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权理论; 地位; 意义
[中图分类号] D6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2-0019-02
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人权进步,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为了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今天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中国人权理论,并科学评价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为创立中国人权理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征程中,在这一征程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人都为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推动中国人权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中国革命和人权进步的特殊任务,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取到了生存权、民族独立权、国家主权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同志为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所描绘的“四化”蓝图以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种种探索,也都是那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党的宗旨所付出的心血。这些都为创立中国人权理论和推动中国人权进步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中,根据国际人权斗争形势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人权及与其相关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在坚持存在两种人权观、国权和主权比人权重要、搞强权政治的国家没有资格讲人权等理论观点的同时,他又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共富”等著名论断,引领中国迅速摆脱了“一穷二白”面貌,第一次使大多数人过上了温饱生活,还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邓小平是第一位直面人权问题并对此发表过较多言论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他为中国人权理论的形成构建起了基本框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更多、更主动、更旗帜鲜明地面对人权问题,参与国际人权斗争。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之一,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强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和人权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重大战略思想,而且又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问题。他概括而精辟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细细研读,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权信息更为丰富,人权内涵更为广博,人权思想更为深刻,人权意义更为深远。科学发展观不但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指针,而且是照耀中国人权进步道路的灯塔;不但指明了中国人权进步的性质、目标、任务、主体、动力、价值导向、成果分配,而且提出了推动人权进步的根本要求、根本方法、实施重点;不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权思想,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创新了我们党已有的人权思想。科学发展观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理论引领到新境界,提升到新高度,展现出新面貌。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全面推进,同时又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种战略构想和总体布局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的我们取得重大成就的大量数据,就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必要的、正确的。
另外还要看到,近几年我们已经相继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写入了宪法,写入了党章,这就从国法、党规的最高层面体现出我们对人权的重视和对人权的保障,这种重视程度和保障举措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少有的。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已经使得中国人权理论体系形成并成熟、全面而系统,完全具备了一个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
三、要科学认识和评价中国人权理论形成的深远意义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随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的相继创立,党的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人权理论,也在不断形成和成熟中。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那么,在这个时期随之形成并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中国人权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权进步的需要,也是胜利进行国际人权斗争和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需要。
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最新理论成果时,应该看到,若相对独立地分析(即从“块块”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各个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各种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曾经分别对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人权进步等作出过科学周密的论述并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若进行纵向的连贯性分析(即从“条条”上讲),由上述各种理论成果所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然可以而且应当细分为若干重要方面或曰子系统,如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人权进步等,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它的相继与相承、坚持与发展、完善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要把党创立的中国人权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向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而且也向国外介绍,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理论是科学的、先进的、受到人民拥护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权进步的伟大引领者、推动者,同时也是国际人权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对此,我们宣传思想、理论学术界的同志有条件先做,更有责任先做,也有能力去做好。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责任编辑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