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合2020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情况,立足海洋测绘学科发展分析海洋测绘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海洋大地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图制图、测量装备及仪器研究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简要介绍了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存在的差距,以及作者如何借鉴和吸收已有理论,进而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旨在为广大海洋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2020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情况,立足海洋测绘学科发展分析海洋测绘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海洋大地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图制图、测量装备及仪器研究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简要介绍了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存在的差距,以及作者如何借鉴和吸收已有理论,进而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旨在为广大海洋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合成了三种钌(Ⅱ)芳烃配合物[(η6-p-cymene) Ru(bpy)(py-R)]2+(bpy=2,2\'-联吡啶,py=吡啶,R=N(CH3)2,H,NO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及DNA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单齿配体吡啶对位取代基的推拉电子能力如何影响配合物的光致配体解离能力.研究发现,当单齿配体吡啶对位取代基为拉电子基团硝基时,配合物具有光致单齿配体解离能力及潜在的光活化抗肿瘤活性.
席夫碱是一类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化合物.本文使用二苯甲胺和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1,3-二苯基-2-亚丁烯基)二苯甲胺席夫碱,并进行了光催化选择性双键转移的研究.结果 表明,当苯乙酮与二苯甲胺投料比为3∶1,先在135C反应4h,然后升温到165C继续反应3h,可选择性合成(1,3-二苯基-2-亚丁烯基)二苯甲胺席夫碱.该席夫碱在汞灯照射下选择性地使C=N双键发生转移.使用金属卟啉类手性催化剂催化C=N双键转移可得到手性(1,3-二苯基-丁-2-烯基)二苯亚甲胺,其中二价锡卟啉手性催化剂的效果最佳,产物收率和e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因其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富锂锰基材料严重的电压衰减成为其实现商业化的一大难点.本文从富锂锰基材料的晶体结构出发,总结了造成材料电压衰减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针对电压衰减提出了有效的改性策略,最后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作了展望.
环境刺激响应性超分子凝胶材料在传感器、光开关、人工触角、药物缓释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核心含偶氮苯官能团聚苄醚型树枝状分子凝胶因子CA-G2.成胶性能测试表明,该凝胶因子在23种有机溶剂和混合溶剂中均可以形成稳定的淡黄色凝胶,其中在苯中表现出最优的成凝胶性能,临界成胶浓度(CGC)可达2.0mg/mL(0.23 (wt)%),相当于一个树枝状分子可以固定1.5×104个溶剂分子,表明该凝胶因子具有非常优异的成凝胶性能.并且,该类凝胶材料能够同时对热、超声和触变等外界环境刺激产
以环氧环己烷作为改性单体,通过环氧氯丙烷与环氧环己烷阳离子开环聚合获得分子量约为3000的共聚醚主链.然后以联苯为介晶基元、亚氨基二乙酸为末端螯合基团,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在对其结构鉴定以及基础物理性质测定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该树脂对水中Cu2+吸附的影响因素、再生性能、吸附选择性、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 表明,该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再生性能和选择性,其对水中Cu2+的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介绍了季铵盐分子的特性(安全低毒、性能稳定、水溶性强)以及合成工艺,综述了季铵盐分子近年来在缓蚀剂、杀菌剂、页岩抑制剂以及有机改性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作用机理.对于同一类处理剂的优缺点,季铵盐分子易生物降解、作用效果强使其使其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化学品中并符合钻井、完井、采油环保以及抗高温要求.结合上述四种油田化学处理剂的作用特点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虾青素(astaxanthin)又名虾黄质、龙虾壳色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虾青素合成国内外有几条路线,本文根据虾青素国内合成工艺对虾青素中间产物进行路线的优化,并对关键步骤α-紫罗兰酮选择性环氧化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对多钨酸纳米团簇[XW12O40]n-(X=P,Si,Ge,B)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子跃迁机理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光催化劈裂水产氢气机理进行了计算.结果 显示,实验观测到紫外-可见吸收峰均来自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跃迁(LMCT),即电子由氧原子p轨道跃迁到金属钨的d轨道.因单电子还原(OER)中间体激发后总能量超过实验阈值(λ>300nm),催化剂通过能量弛豫回到基态成为有利途径.接下来的双电子还原(TER)和氢气产生均存在热力学有利的放热反
对海洋放线菌S592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体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将菌株S592进行大量发酵,采用色谱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对所获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从海洋放线菌S592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含2个螺环抗生素lobophorin类化合物,1个环肽类化合物,2个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以及1个喹唑啉酮类化合物.这6个化合物对至少一种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8300)均具有抑制活性,4个化合物对耻垢分枝杆菌
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氟硼酸盐与(NH4)3[FeMo6 O24 H6]·7H2 O多酸盐为原料,通过H管水溶液界面扩散方式合成一种新颖的Anderson型超分子化合物(H2 DABCO)2[FeMo6 O24 H4]·4H2 O(1).并通过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元素分析、XRD粉末衍射、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介电常数测试等方式对化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及电学性质进行表征.单晶X衍射结果显示该晶体在低温-室温下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其多酸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