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对工程专业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企业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这也充分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实践教学条件方面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导向;培养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及管理科学的结合,为建筑行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稳定增长。在高职毕业生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办好工程管理专业,如何对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值得进一步探究。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摒弃不合理的地方,是适应知识经济挑战的选择。
1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实践少理论多,某些课程开设时间不妥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重点,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工程管理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而轻视了实践性较强技能的培养。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有借鉴许多职业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尽可能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结合,但在一些学校中,工程管理专业必修课过分强调管理学基础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等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教学,使学生职业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
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开课时间与开课方式方面来看,工程管理学基础、土木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其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过多的理论课程集中在第一学年,加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很容易挫伤新生入学时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应具有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1.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多,但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尤其是部分院校缺乏工程管理专业领头能力的教师与优秀骨干教师。
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为重点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是应届的毕业生,即使是新招聘的青年教师,也不过是从一个校门迈入另一个校门,普遍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实训课程的教师也往往只是根据课程目标与课程教程进行教学,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3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脱节
一方面,许多院校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训室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的需求,也未能参考其他院校同种类型实训室去更换相关设备,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技能训练与现实工作脱节问题比较突出,如某些课程实训所选择的信息资料基本上是一些普通工程单位业务资料,甚至一些案例资料也是过时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能力差、技术经验落后等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应变的培养。正是上述问题,造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2.1重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起复合型的工程管理课程体系,需要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期安排必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经验,有主干课程搭配两个学分的专业实训课程,再在学期末设置2~3周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让更多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网络实习等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从更多的实训课程中学习有用的知识,从而拓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深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调整课程的课时,考虑到信息化时代下工程管理人员工作职能逐渐向管理型过渡,因此可以在现有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有关课程的课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整理能力,在第一学年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理论课程,增加一些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中,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能力。青年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且学习能力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津贴、职称等激励措施,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网络技术与网络新知识的积极性,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提高青年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可以更好的将专业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使青年教师更好的带动部分中老年教师学习网络新知识,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转型发展。
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专职教师前往企业参观学习与实习,通过各种岗位工作帮助专职教师积累实践经验,积累业务处理技能方法,使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除此之外,在聘请教师时,高职院校还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企业实习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专职教师,还可以从企业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养高的工程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采用与专职教师有区别的管理方法与待遇,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2.3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契机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政府资金方面的扶持,与企业建立起线上线下互动合作的模式,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经费投入,及时更换老旧实训设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云技术”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应该在严格遵守实训基地管理标准下工作,还应该根据本部门实训基地教学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实训教师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使用记录等,管理人员还应该定期检查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与仪器。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重新调整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具备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坚强,章天刚."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一体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衢州學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2):115-83.
[2]陈文峰,孟文怡.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4):123-124.
作者简介
黄登辉(1976.12—),女,湖南浏阳人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导向;培养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及管理科学的结合,为建筑行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意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稳定增长。在高职毕业生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办好工程管理专业,如何对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值得进一步探究。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摒弃不合理的地方,是适应知识经济挑战的选择。
1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实践少理论多,某些课程开设时间不妥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重点,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工程管理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而轻视了实践性较强技能的培养。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有借鉴许多职业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尽可能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结合,但在一些学校中,工程管理专业必修课过分强调管理学基础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等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教学,使学生职业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
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开课时间与开课方式方面来看,工程管理学基础、土木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其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过多的理论课程集中在第一学年,加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很容易挫伤新生入学时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应具有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1.2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多,但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尤其是部分院校缺乏工程管理专业领头能力的教师与优秀骨干教师。
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为重点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是应届的毕业生,即使是新招聘的青年教师,也不过是从一个校门迈入另一个校门,普遍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实训课程的教师也往往只是根据课程目标与课程教程进行教学,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3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脱节
一方面,许多院校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训室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的需求,也未能参考其他院校同种类型实训室去更换相关设备,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技能训练与现实工作脱节问题比较突出,如某些课程实训所选择的信息资料基本上是一些普通工程单位业务资料,甚至一些案例资料也是过时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能力差、技术经验落后等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应变的培养。正是上述问题,造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2.1重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起复合型的工程管理课程体系,需要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期安排必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经验,有主干课程搭配两个学分的专业实训课程,再在学期末设置2~3周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让更多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网络实习等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从更多的实训课程中学习有用的知识,从而拓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深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调整课程的课时,考虑到信息化时代下工程管理人员工作职能逐渐向管理型过渡,因此可以在现有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有关课程的课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整理能力,在第一学年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理论课程,增加一些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中,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能力。青年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且学习能力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津贴、职称等激励措施,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网络技术与网络新知识的积极性,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提高青年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可以更好的将专业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使青年教师更好的带动部分中老年教师学习网络新知识,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转型发展。
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专职教师前往企业参观学习与实习,通过各种岗位工作帮助专职教师积累实践经验,积累业务处理技能方法,使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除此之外,在聘请教师时,高职院校还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企业实习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专职教师,还可以从企业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综合素养高的工程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采用与专职教师有区别的管理方法与待遇,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2.3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契机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争取政府资金方面的扶持,与企业建立起线上线下互动合作的模式,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经费投入,及时更换老旧实训设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云技术”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应该在严格遵守实训基地管理标准下工作,还应该根据本部门实训基地教学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实训教师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使用记录等,管理人员还应该定期检查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与仪器。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重新调整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具备专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坚强,章天刚."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一体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衢州學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2):115-83.
[2]陈文峰,孟文怡.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4):123-124.
作者简介
黄登辉(1976.12—),女,湖南浏阳人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