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伟大旗帜奋力开启法治建设先行区新征程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sm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领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党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天津要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伟大旗帜,学深悟透新思想,把准把牢新坐标,笃定笃行新任务,展现展示新作为,奋力开启法治建设先行区新征程。
   一、学深悟透新思想,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忠实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坚定捍卫者、模范践行者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治篇”,我们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1.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第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科学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第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是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第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标志着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注重从中华法治文明中汲取精神养分,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第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迈上了新征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历史时刻,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和魂,奠定了全党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出了总动员令,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根本遵循。第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标志着法治成为“中国之治”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第六,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标志着人类法治文明新的时代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运用法治和制度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等重大理论观点,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2.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有观大势、揽全局的战略视野,又有强化问题意识的现实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一要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由谁领导、为了谁、走什么路等大是大非问题,科学指明了法治中国的前进方向。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自觉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路子。二要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考虑出发,科学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工作布局。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有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增强法治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要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如何重点突破的问题,科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战略安排。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依据,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善于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占领法治制高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四要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等问题,科学指明了加强全面依法治国保障的工作方向。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3.深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法治领域重大辩证关系,廓清了思想困惑,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和强烈的辩证思维,为我们正确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一要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党和法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问题。必须牢记一个根本观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最大的区别。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能有片刻的迟疑,不能有一步的退让!必须认清一个政治陷阱。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我国法律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党依照法律办事,两者相互统一。必须划清一个重大界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就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二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各有侧重、密不可分,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一方面,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保障。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我们党是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如果不能把党的各项工作纳入党内法规轨道,不能严格按制度治党,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宪法法律为包括党组织和党员在内的一切组织和个人提供了基本行为规则,全党都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实现不了,依规治党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持续增强党依法执政的本领,既要增强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的本领,也要增强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本领,切实履行好党在新时代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三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法律有效实施需要道德支撑;另一方面,道德践行离不开法律保障。四要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和法治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相辅相成、相伴而生,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在法治下推进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只有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才能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改革和法治,就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滚滚向前。
   二、把准把牢新坐标,从法治天津建设创新实践中汲取信心和力量
   民主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法治天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提供了遵循。市委印发了《法治天津建设规划(2021-2025年)》《天津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我们要深刻理解法治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信心、把握形势、破解难题,让法治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城市“金名片”。
   1.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取得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天津实施的政治和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法治天津建设,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一是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全面加强,有力夯实法治天津建设的政治根基。市委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掀开法治天津建设新篇章。市委书记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形成党委牵头抓总、一把手负总责、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专题汇报,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市委成立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力推动天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法治化进程。二是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市人大、市政府出台依法防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的法规规章,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从严从快打擊违法犯罪,依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推行市场主体免罚清单制度等。三是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天堑,天津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的城市之一。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来津视察、党的十九大召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全国“两会”等一系列重要节点重大维稳安保任务;连续实现进京非访、群体性事件等“六个零发生”;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无黑”城市目标;命案、枪案、绑架案连续六年全破,刑事警情连续五年下降,全国平安建设考核天津位居前列。四是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项工作。地方立法特色更加鲜明,制定地方性法规121件、政府规章40件,在湿地保护、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等方面,创造了地方立法多项全国首次。法治政府建设提档增速,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推出“民营经济19条”“海河英才”“营商环境三年行动”等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司法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成功办结一大批中央交办重大专案,司法标准化、员额遴选政治理论考查、司法裁判执行联动中心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肯定,法检两院工作报告人大通过率屡创历史新高。“七五”普法圆满收关,深入推进“12·4”国家宪法日暨宣传周活动,法治副校长遍布全市877所小学和527所中学,全市47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五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蹚出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依法整治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隐患,全面拆除违法“大棚房”,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有效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问题。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2020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5.75%。“飞地治理”攻坚战取得重要战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方案》,进一步巩固“飞地治理”成果。    2.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面依法治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更高标准要求。一是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当前各地纷纷发力法治建设,上海提出“使法治成为上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北京提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浙江提出“法治中国示范区”,深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天津如何提高法治工作水平,更好发挥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二是依法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的任务更加艰巨。天津作为党中央“家门口”、首都政治“护城河”,如果在依法处理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马上会授人以柄、给人口实,政治“护城河”就会有漏洞。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立足首都之稳、全国大局之稳,深入推进天津依法治市工作,当好天津卫、守好东大门。三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新期待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我们把法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3.清醒看到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不够深入透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进展还不平衡,部分党员干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信心不足,追求效率忽视程序等错误思想仍然存在;对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法治对高质量发展保障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基层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依然突出;对标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执法司法效率效能不高,为民宗旨意识不牢,机械办案、关门办案、就案办案问题时有发生;对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完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还不强,政策碎片、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执法手段单一,搞“一刀切”治理,效果“南辕北辙”;对标德才兼备、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要求,不忠、不公、不廉、不敬、不为、不能、不实“七不”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制约法治天津建设进程。
   三、笃定笃行新任务,把法治建设先行区美好蓝图变为实景
   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法治建设先行区”的目标要求。聚焦这一目标,我们要以更高政治站位、更严标准要求、更实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把法治建设先行区的总蓝图转变为津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
   1.明确“为什么”提出法治建设先行区。党中央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其中“改革开放先行区”是第一定位。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改革开放先行区”其中内在涵盖了“法治先行”要求。“法治建设先行区”与“改革开放先行区”共同发力,能够更好地引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2.明确法治建设先行区内涵“是什么”。法治建设先行区,一是强调争“先”,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领先、创先、当先,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强调践“行”,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宪法法律执行、施行、遵行,力争在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政府治理法治化、公正司法能力、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市民整体法治素养、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社会治理法治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明确实现法治建设先行区“怎么干”。构建“1+3+10”工作格局。“1”是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这一条主线;“3”是必须一体推进法治天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大建设;“10”是必须抓好“十件要事”。一要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解读等重点工作,认真做好下半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到各地专项督察的迎检准备工作。二要抓好高质量立法。围绕科技创新、公共卫生、防范风险、京津冀协同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推进高质量、高效率立法,加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突出天津特色,既搞一些“大块头”,也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三要抓好法治政府建设。以《天津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出台实施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深化行政執法体制改革,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构建符合直辖市特点的政府治理体系。四要抓好司法公信力建设。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五要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为牵引,全面加强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执法监管能力,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企法治宣传服务,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公平公正成为市场主体扎根天津发展的“压舱石”。六要抓好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加强宪法学习培训,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好年终述法工作,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七要抓好市民法治素养提升。依靠法治权威解决信访不信法、缠访闹访等困扰基层单位的问题。为“八五”普法开好局,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八要抓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增强政法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九要抓好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要支持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开展工作,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加快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公安、智慧司法建设,提升法治天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十要抓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把“严”的主基调一贯到底,全面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力推进讲担当促作为抓落实、深入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净化政治生态。这“十件要事”既覆盖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各领域,又紧扣制约法治天津建设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问题,是实现法治建设先行区目标的主要抓手。    四、展现展示新作为,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2021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落实年”。法治天津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改革创新的精神、扭住不放的韧劲抓好落实,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坚持党的领导抓落实。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法治思想、法治理论、法治体系上正本清源,对法治领域的错误言论观点寸步不让、坚决斗争。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市的制度机制。完善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协调小组工作制度机制,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各级党委要聚焦党中央和市委关心、社会关注、基层期盼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深化从形式法治到良法善治的伟大变革。要坚持依法治市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以法治理念统领依法治市和依规治党,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依法治市和依规治党全过程各方面。
   2.紧跟“十四五”规划抓落实。要以法治护航京津冀协同重大战略实施。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要领域协同立法,加强执法司法协同工作,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着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法治引擎。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法治轨道上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以法治保稳定、促发展。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加快推进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建设天津市企业家法治服务中心。要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能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化解的就要积极化解。
   3.紧贴群众需求抓落实。要回应群众期盼、反映群众心声。要坚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让法规规章成为体现人民意志、增进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要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要求,强化公众参与保障,提高决策民主化水平。要既严格遵循法律,又充分兼顾公理和情理,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要重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领域执法力度,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要对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司法腐败、徇私枉法等下重拳、出狠手,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坚决破除“关系网”、斩断“利益链”。要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法治公共产品。要多从群众角度看问题,强化“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抓好2021年推出的10件法治为民实事,打造一批法治工作亮点,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要引导全体市民树立法治信仰。要从法治工作部门做起,坚决破除社会上的各类潜规则。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通过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4.紧盯“关键少数”抓落实。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市,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坚定信念、统一行动,发挥好“四个带头”作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踏入干部队伍的第一天起抓起,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常用法律法规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弄明白法律规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打牢依法办事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帶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纪国法,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劵”,也没有“铁帽子王”。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力亲为,真抓真管。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作者系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和新兴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指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酝酿兴起之时,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全球视野下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分别从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基于党的百年辉煌奋斗历程得出的根本经验结论,启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牢牢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以强大的思想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