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单孔器件辅助经阴道胃镜胆囊切除术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2年,增大2个月于2010年3月16日入住妇科,追问病史有右上腹隐痛,入院后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要求子宫肌瘤和胆囊结石同时手术,既往无手术史.入院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前壁近宫底可及直径6.0 cm子宫肌瘤.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宫颈检查未见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细胞.B超检查:胆囊外形正常,壁不厚,胆汁透声好,腔内探及2.1 cm×1.7 cm聚合光团伴声影,胆道未及异常.子宫外形正常,被膜光滑,宫底探及5.8 cm ×4.9 cm×5.6 cm低回声,边界清晰,边缘规则,内膜厚约0.6 cm,双侧附件未及异常.B超诊断:胆囊结石,子宫肌瘤.

其他文献
患者男,24岁,因间断腹痛3d,加重1d入院。患者3d前醉酒后出现腹痛,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腹部平片检查示右下腹区域多个钩状金属异物(图1)。入院诊断考虑为小肠金属异物。于当日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于脐轮穿刺置入腹腔镜,脐平面两旁距脐6cm穿刺置入操作器械,腹腔镜下探查肠管,未能明确异物位置。
患者女,17岁.因"间断性上腹不适伴反酸、胃纳减少2个月余"于2009年11月27日收住我院消化科.入院前3 d中解成形黑便2次.病程中无呕吐或呕血,无腹泻,无畏寒发热、胸闷、气急、心悸,体质量稳定,睡眠体力尚可.患者无既往胃病史.2009年7月曾发现外阴部出现红色丘疹,软骨样硬度,渐大,破溃,稍痒偶稍痛,自涂"百多邦"2~3次,1~2周后外阴部皮疹消失.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腹壁柔软,
目的 运用散点图模拟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规律探讨定位小肠病灶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择由胶囊内镜诊断且病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30例纳入A组,以胶囊自屈氏韧带至病灶的运行时间占通过全小肠所用时间的百分比定义为时间指数,设为横坐标,而将手术中测得的病灶距屈氏韧带的实际距离设为纵坐标,画出散点图并拟合得出最佳曲线的函数方程.以相同的入选标准连续选择患者30例纳入B组,验证上述曲线方程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在内镜治疗困难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入院行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困难患者81例,随机分为胰管支架治疗组35例,而未放置胰管支架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2组使用相同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取出胰管支架(平均11d),出院后随访3个月。结果2组术前平均年龄、发病至接受内镜时间、Glasgow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女,60岁,因胸骨后疼痛2h前来就诊。2h前患者喝鱼汤时不慎吞入鱼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经多次吞咽食物后未能改善症状。入院X线钡餐见食管中段一异物嵌顿,遂转入我中心进行治疗。签署同意书后,常规术前准备,肌注地西泮10mg、盐酸山莨菪碱10mg。
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胃镜下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常缺乏特异性表现,使得活检有一定的盲目性.色素染色法可显示胃黏膜微小病变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及时发现病灶,为钳取黏膜标本提供准确目标.我们对110例胃黏膜异常者进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探讨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患者女,60岁,因上腹不适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镜下见食管距门齿约27cm处右前壁一直径约0.7cm半球形隆起突向腔内,表面黏膜尚光滑,略有透明感,局部色微蓝,钳触之有韧性(图1)。胃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物。超声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7cm处隆起位于第3层,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得到了广泛开展,成为胃癌根治术的常规术式之一,前瞻性研究报道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具有相近的5年生存率。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已完成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D2)35例,现报道如下。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包括腹腔探查、腹膜活检、肝脏活检、胃肠及肠肠吻合、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微创外科技术[1].2005年ASGE和SAGES的14位专家在纽约的会议中认为感染预防在NOTES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排第3位[2].NOTES的感染预防是否值得如此重视,目前的研究进
患者男,59岁,主因上腹间断性疼痛不适半年就诊.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示: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示:肝曲处见一Ⅰ p型息肉样隆起物,长径约1.5 cm,表面光滑,色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