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舞动灵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我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数学.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效教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学习
  
  1. 和蔼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石
  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爱,使每一位孩子在和蔼课堂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 和蔼课堂,是打开学生学习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无间隔的接触. 这种课堂里潜藏着不可估量的能源,“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 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达到从实质上优化课堂教学.
  2. 设置矛盾冲突,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
  矛盾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原因. 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课堂提问中设置矛盾冲突可以形成化为悬念,让学生产生企盼、混乱、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三角形里面最多有几个直角?”学生的答案不统一,在矛盾冲突中告诉学生:“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接着拿出一副三角板,思考:“一块三角板有几个直角?”“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认知冲突不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学生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和谐有效.
  3. 动手操作,是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 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引导,互动互助,动脑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过程. 因此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探究方法置于同一时空内,让学生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方法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讲究探索方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在多种方法的观察和比较中统一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经历了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形成过程,又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合作交流,是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归宿
  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讨论交流中能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 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启发创新思维,可以使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了解,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优化,并作出判断.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围坐一起,每组的桌上准备了一大堆的实物,有乒乓球、小皮球、茶叶罐、牙膏盒等,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要求小组合作提出分类标准,并得出分类结果,教材中仅提供两种分法,即“按形状分”与“按大小分”,而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些分法,如“按制作物体材料的不同分”“按颜色的不同分”“按用途的不同分”,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五彩纷呈. 学生通过交流,必将会悟出许多新思想、新策略.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换思想,必将拥有多种思想.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时机,通过伙伴交流,真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去做、去发现、去研究,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索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表达,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使学生的智慧在跳动,能力得到发展. 始终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数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的光辉使命,但因数学试题的技巧性、灵活性及对思维韧性的较高要求使得許多学生望题兴叹.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把一些高考与自主招生的典型题转化为用最基本、较浅层次的方法来处理,我想不仅可以拉近高考、自主招生与常规教学的距离,也可以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向更高层次的问题发起挑战,进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思维力.下面通过对几道不等式题目的处理,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摘要】分析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计算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计算工具.在生源多元化趋势下,我们对文、理科各专业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以往经验,找出我院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
【摘要】目前农村高中生由于自身、家庭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没有目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这样就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出现.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需要探究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中《正态分布》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改进学困生学习状态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原因;对策  在调查
【背景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是苏科版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让
【摘要】 幼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生活的环境逐步扩大,从家庭、邻舍到幼儿园、公园、街道,等等. 在他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东西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老师的脸是圆圆的,两只眼睛是大大的;看到自己的小手有五个手指,粗细、长短各不一样;知道皮球是圆的,积木有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 幼儿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感知着数、量、形、类别、次序、空间等数学
【摘要】 课堂的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时,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 课堂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以有效的导入方法来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为整个课堂的成功铺下基石.  【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入技巧;悬念;故事;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起始环节,演绎着重要
学习在教育学领域中是人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那么作为我们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和利于发挥学生认识与实践的“场所”,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从而使其身心获得发展,个体意识得到自我超越.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
一、评价先行,了解起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低段的“图形与位置”要求为:能够描述方位和物体间的相互位置. 一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内容,为了了解学情,寻找学生的起点,我精心设计了课前的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区分“左”字和“右”字,第二个问题考查学生能否分清楚左手与右手,第三个问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的分清楚两人面对面时的左与右:  前两个问题24名同学中只有一名答错,第
【摘要】 小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到年龄等限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他们既不能正确理解某些应用题的题意,也不能有效分析某些纯粹的数量关系,故而容易对枯燥的数学问题产生厌烦心理. 画图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描述出来,有利于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正确理解题意、有效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关键词】 图画;数学;教学  一、于画
教材内容整合,是指在不违背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根本思想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知识衔接、学生基础、教学进度等实际因素,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切割、有效合并、顺序微调等局部调整,使知识在逻辑上更加紧凑、学生在衔接上更加顺畅,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教材内容整合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联系性原则,二是统筹性原则.下面简单谈谈这两条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联系性原则  从知识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