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静宁隧道的塌方情况及对塌方的处理方法。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成功的,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黄土隧道;塌方;处理
一、工程概况
静宁隧道位于平凉市境内静宁县东南5km处。隧道地处静宁盆地北部边缘。地貌上总体属于盆地边缘黄土梁峁区,西临葫芦河,东近东峡水库,沟壑发育,梁峁起伏,地面支离破碎,地表水侵蚀强盛,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土崩塌、滑坡、落水洞等为区内最常发生的不良地质现象。本区黄土覆盖层较厚,地表覆盖层以上更新统风积黄土、饱和黄土、一般新黄土为主,下伏老黄土和泥岩。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区,洞口段分布饱和黄土,围岩极易坍塌变形。隧道洞身穿越地层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土质均一,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易产生崩塌,围岩稳定性较差,静宁隧道下行线进口段,由于该段属于典型的失陷性黄土区,地下空隙水较发育,属于Ⅵ围岩。
二、隧道塌方情况及原因
2007 年7月静宁隧道SK208+737~SK8+772段发生冒顶塌方,该塌方段正处在二衬与掌子面之间,一次衬砌还没有封闭(仰拱没有施工),地表出现大陷坑,塌方情况见图1 、图2 。该段地表有一冲沟穿过,且在设计上为Ⅵ围岩与Ⅴ围岩的交界段,围岩变化段土质松软,含水量极大,洞内施工时有渗水。加之该年夏季雨水较多,连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半月之久,这是形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三、塌方处理方案
工程建设各方本着及时果断,先加固塌方体两端,控制塌方继续发展,加固和支护必须宁强勿弱,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必须充分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原则,就其处理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处理方案如下。
(一)塌体加固措施
为防止洞内塌方段继续扩展延续,故需先加固塌方段的二衬。其加固范围向后延伸15m ,采用二衬施工台车结合I20工字钢拱架,间距30cm ,拱架间采用22 钢筋连接,间距50cm 的方法,保证塌方段不向外延伸。
(二)洞内塌体处理
先对塌方体采用20cmC25喷射混凝土封闭,以助其逐步稳定,进而为下一步注浆时提供一个防止漏浆的外壳。待该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小导管配合双液(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液) 注浆,使得塌方段形成一个有足够强度的整体。
(三)洞外塌陷区处理
洞顶塌陷段采用深孔注浆的方法,采用水泥净浆注浆,使得塌陷区土体密实,强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在隧道穿越范围内形成一个坚硬的岩体,保证隧道穿越的安全性,同时满足隧道结构施工技术要求。注浆深度为70m,该隧道塌方段埋深为75m,注浆孔间距为1.5m,注浆孔布置在整个塌陷区40m€?0m的范围内,注浆施工严格按照公路施工规范施工,注浆结束后,对顶部塌方体采用粘土分层夯填至地表,封闭陷坑,同时在陷坑地表周边施做排水沟,以防地表水渗入。对周围落水洞采用以上方法分别处理。
(四)开挖及支护
1、大管棚注浆施工
采用大小导管配合双液(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液) 注浆后,在待穿过的塌方体中形成一个有足够强度的凝结复合土体外壳,采用89€?的超前管棚,间距30cm,拱部全环布置,导管长9m,环间搭接3m;开挖时管棚间采用42小导管,径向布置,每50cm施作一环,全断面设置,共同形成超前支护。
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是一项有效处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技术。其原理:就是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不同的小断面分别开挖支护施工,最后形成整体隧道开挖断面,这种方法有效的运用的小洞室效应,防止围岩变形过大而产生失稳坍塌。该方法结合洞内和洞外注浆后开挖,更加有效保证开挖安全。该施工方法安全可靠性,现阶段得到了广泛运用。
侧壁导洞采用小型机具开挖,用小型三轮翻斗车外运至集中处理处,然后用翻斗车运至洞外渣场。开挖长度为0.5m,初期支护分别跟进,两侧壁洞均设临时钢架横撑,做到分别封闭成环。该段施工过程中结合初衬背后注浆,确保拱背及一衬连接部位衔接密实,结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实现信息化、动态化施工,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拆除临时格栅支撑,施作该段二次衬砌。施工时两侧导坑应错开开挖施工,一侧(如3部)的侧导坑落后于另一侧导坑(如1部)4~6m,中间土体部分(如5部)开挖初期支护落后最后面侧导坑开挖面6~8m。
(1)侧导洞左右错开开挖,主要采用一些小型机具开挖及运渣,如三轮车在侧洞内运输弃渣等。开挖台阶长度5~6m,每次开挖进尺为50㎝,开挖前先施作小导管,小导管长度为2 m,环向间距为40㎝,每榀为25根,开挖结束成形后紧跟施作初期支护,施工时保证不欠挖,控制超挖。
(2)断面初期支护。a、初喷:粘土层段视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情况,在开挖后进行初喷,以便尽早封闭拱顶暴露面,喷射混凝土厚4~5cm。b、I25a工字钢和 I16钢临时支撑:钢拱架制作符合设计规范,满足施工要求;安设时清除浮土,拱脚夯实或设置垫板,钢支撑纵向间距按设计要求每榀0.5m,纵向设20连接筋,其环向间距为1m,交错布置。c、挂网:单層铺设,采用6钢筋,网格15€?5cm,作成1.5m€?.7m的网片,铺设在钢拱架的背后位置,密贴围岩,并与钢拱架连接牢固。d、侧壁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TK-961型湿喷机喷护,砂层段第一次喷射厚度3~5cm,然后复喷至设计厚度20 cm。e、一衬支护采用C25模筑混凝土,厚度为60 cm。f、锁脚锚管:在拱脚处打设4根60锚管,其尾部与格栅钢架焊接牢固。喷砼时注意保护好管口,喷砼结束后,及时压浆。
(3)超前小导管作业。钻孔:超前小导管采用风钻直接顶入,压浆前用高压风清孔。超前小导管选用普通42€?mm钢管加工而成,顶部切削成尖靴,尾部焊接垫圈,长度为拱部为12根6m长,侧壁临时支护为17根2 m长,环向间距均为40 cm。超前小导管按设计范围沿拱部周边轮廓线设置,超前小导管从钢架腹部空间穿过,外插角在20€白笥遥膊坑敫旨芎噶映梢惶濉W⒔何Vぷ⒔柿浚⒔翱卓诖ε?0cm混凝土封堵。采用高压注浆泵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不大于2.5Mpa,浆液配合比视地质情况及现场试验确定,保证浆液扩散互相咬接,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4)中间上部及核心土和下部开挖及支护。待两侧洞初支护施作好一定时间后,开挖中间土体,落后最后一侧侧洞开挖初支5~6m,开挖时要预留一定尺寸的核心土,以保证掌子面土体稳定。中间上部施工工艺流程图:施作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开挖土石方→初喷混凝土4~5cm→安设钢格栅,焊纵向联接筋→钢架之间安设钢筋网→复喷混凝土达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小导管长度为6米,环向间距为40 cm,每环为38根。
分析各部开挖支护后的变形收敛情况,处于基本稳定后,开挖中间下部土体,下部开挖落后上部30~50m。施工工艺流程图为:中间下部土体开挖→中间底部钢格栅和钢筋网的安装→喷混凝土封闭底部仰拱→下一循环。
隧道施工工序图
双侧壁导坑施工原图
(五)二衬及仰拱施工
仰拱及二衬施工及时跟进,尽快发挥强支护的作用,塌方段及其过渡段延伸20m段的衬砌及仰拱均采用Ⅵ围岩衬砌施工。仰拱中加设I20工字钢钢支撑,间距30cm,用25钢筋横向连接,间距80cm,与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共同形成闭合环。同时在二次衬砌中加设25@200€?00mm钢筋网,以加强支护,确保运营安全。
四、结束语
采用以上方案对静宁隧道塌方段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隧道施工顺利通过了塌方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 JTJ026- 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2]黄成光.公路隧道施工.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5 .
[3]沈卫平.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受力研究.岩土工程界, 2000, 3
作者简介:刘鹏舟(1976-),男,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公路隧道。
关键词:黄土隧道;塌方;处理
一、工程概况
静宁隧道位于平凉市境内静宁县东南5km处。隧道地处静宁盆地北部边缘。地貌上总体属于盆地边缘黄土梁峁区,西临葫芦河,东近东峡水库,沟壑发育,梁峁起伏,地面支离破碎,地表水侵蚀强盛,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土崩塌、滑坡、落水洞等为区内最常发生的不良地质现象。本区黄土覆盖层较厚,地表覆盖层以上更新统风积黄土、饱和黄土、一般新黄土为主,下伏老黄土和泥岩。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区,洞口段分布饱和黄土,围岩极易坍塌变形。隧道洞身穿越地层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土质均一,结构疏松,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易产生崩塌,围岩稳定性较差,静宁隧道下行线进口段,由于该段属于典型的失陷性黄土区,地下空隙水较发育,属于Ⅵ围岩。
二、隧道塌方情况及原因
2007 年7月静宁隧道SK208+737~SK8+772段发生冒顶塌方,该塌方段正处在二衬与掌子面之间,一次衬砌还没有封闭(仰拱没有施工),地表出现大陷坑,塌方情况见图1 、图2 。该段地表有一冲沟穿过,且在设计上为Ⅵ围岩与Ⅴ围岩的交界段,围岩变化段土质松软,含水量极大,洞内施工时有渗水。加之该年夏季雨水较多,连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半月之久,这是形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三、塌方处理方案
工程建设各方本着及时果断,先加固塌方体两端,控制塌方继续发展,加固和支护必须宁强勿弱,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必须充分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原则,就其处理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处理方案如下。
(一)塌体加固措施
为防止洞内塌方段继续扩展延续,故需先加固塌方段的二衬。其加固范围向后延伸15m ,采用二衬施工台车结合I20工字钢拱架,间距30cm ,拱架间采用22 钢筋连接,间距50cm 的方法,保证塌方段不向外延伸。
(二)洞内塌体处理
先对塌方体采用20cmC25喷射混凝土封闭,以助其逐步稳定,进而为下一步注浆时提供一个防止漏浆的外壳。待该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小导管配合双液(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液) 注浆,使得塌方段形成一个有足够强度的整体。
(三)洞外塌陷区处理
洞顶塌陷段采用深孔注浆的方法,采用水泥净浆注浆,使得塌陷区土体密实,强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在隧道穿越范围内形成一个坚硬的岩体,保证隧道穿越的安全性,同时满足隧道结构施工技术要求。注浆深度为70m,该隧道塌方段埋深为75m,注浆孔间距为1.5m,注浆孔布置在整个塌陷区40m€?0m的范围内,注浆施工严格按照公路施工规范施工,注浆结束后,对顶部塌方体采用粘土分层夯填至地表,封闭陷坑,同时在陷坑地表周边施做排水沟,以防地表水渗入。对周围落水洞采用以上方法分别处理。
(四)开挖及支护
1、大管棚注浆施工
采用大小导管配合双液(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液) 注浆后,在待穿过的塌方体中形成一个有足够强度的凝结复合土体外壳,采用89€?的超前管棚,间距30cm,拱部全环布置,导管长9m,环间搭接3m;开挖时管棚间采用42小导管,径向布置,每50cm施作一环,全断面设置,共同形成超前支护。
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是一项有效处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技术。其原理:就是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不同的小断面分别开挖支护施工,最后形成整体隧道开挖断面,这种方法有效的运用的小洞室效应,防止围岩变形过大而产生失稳坍塌。该方法结合洞内和洞外注浆后开挖,更加有效保证开挖安全。该施工方法安全可靠性,现阶段得到了广泛运用。
侧壁导洞采用小型机具开挖,用小型三轮翻斗车外运至集中处理处,然后用翻斗车运至洞外渣场。开挖长度为0.5m,初期支护分别跟进,两侧壁洞均设临时钢架横撑,做到分别封闭成环。该段施工过程中结合初衬背后注浆,确保拱背及一衬连接部位衔接密实,结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实现信息化、动态化施工,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拆除临时格栅支撑,施作该段二次衬砌。施工时两侧导坑应错开开挖施工,一侧(如3部)的侧导坑落后于另一侧导坑(如1部)4~6m,中间土体部分(如5部)开挖初期支护落后最后面侧导坑开挖面6~8m。
(1)侧导洞左右错开开挖,主要采用一些小型机具开挖及运渣,如三轮车在侧洞内运输弃渣等。开挖台阶长度5~6m,每次开挖进尺为50㎝,开挖前先施作小导管,小导管长度为2 m,环向间距为40㎝,每榀为25根,开挖结束成形后紧跟施作初期支护,施工时保证不欠挖,控制超挖。
(2)断面初期支护。a、初喷:粘土层段视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情况,在开挖后进行初喷,以便尽早封闭拱顶暴露面,喷射混凝土厚4~5cm。b、I25a工字钢和 I16钢临时支撑:钢拱架制作符合设计规范,满足施工要求;安设时清除浮土,拱脚夯实或设置垫板,钢支撑纵向间距按设计要求每榀0.5m,纵向设20连接筋,其环向间距为1m,交错布置。c、挂网:单層铺设,采用6钢筋,网格15€?5cm,作成1.5m€?.7m的网片,铺设在钢拱架的背后位置,密贴围岩,并与钢拱架连接牢固。d、侧壁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TK-961型湿喷机喷护,砂层段第一次喷射厚度3~5cm,然后复喷至设计厚度20 cm。e、一衬支护采用C25模筑混凝土,厚度为60 cm。f、锁脚锚管:在拱脚处打设4根60锚管,其尾部与格栅钢架焊接牢固。喷砼时注意保护好管口,喷砼结束后,及时压浆。
(3)超前小导管作业。钻孔:超前小导管采用风钻直接顶入,压浆前用高压风清孔。超前小导管选用普通42€?mm钢管加工而成,顶部切削成尖靴,尾部焊接垫圈,长度为拱部为12根6m长,侧壁临时支护为17根2 m长,环向间距均为40 cm。超前小导管按设计范围沿拱部周边轮廓线设置,超前小导管从钢架腹部空间穿过,外插角在20€白笥遥膊坑敫旨芎噶映梢惶濉W⒔何Vぷ⒔柿浚⒔翱卓诖ε?0cm混凝土封堵。采用高压注浆泵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不大于2.5Mpa,浆液配合比视地质情况及现场试验确定,保证浆液扩散互相咬接,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4)中间上部及核心土和下部开挖及支护。待两侧洞初支护施作好一定时间后,开挖中间土体,落后最后一侧侧洞开挖初支5~6m,开挖时要预留一定尺寸的核心土,以保证掌子面土体稳定。中间上部施工工艺流程图:施作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开挖土石方→初喷混凝土4~5cm→安设钢格栅,焊纵向联接筋→钢架之间安设钢筋网→复喷混凝土达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小导管长度为6米,环向间距为40 cm,每环为38根。
分析各部开挖支护后的变形收敛情况,处于基本稳定后,开挖中间下部土体,下部开挖落后上部30~50m。施工工艺流程图为:中间下部土体开挖→中间底部钢格栅和钢筋网的安装→喷混凝土封闭底部仰拱→下一循环。
隧道施工工序图
双侧壁导坑施工原图
(五)二衬及仰拱施工
仰拱及二衬施工及时跟进,尽快发挥强支护的作用,塌方段及其过渡段延伸20m段的衬砌及仰拱均采用Ⅵ围岩衬砌施工。仰拱中加设I20工字钢钢支撑,间距30cm,用25钢筋横向连接,间距80cm,与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共同形成闭合环。同时在二次衬砌中加设25@200€?00mm钢筋网,以加强支护,确保运营安全。
四、结束语
采用以上方案对静宁隧道塌方段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隧道施工顺利通过了塌方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 JTJ026- 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2]黄成光.公路隧道施工.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5 .
[3]沈卫平.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受力研究.岩土工程界, 2000, 3
作者简介:刘鹏舟(1976-),男,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公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