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但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思、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思:就是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
首先,教师对学生做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此外,教师在讲课时还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使教师真正成为一个课堂主导者,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同学都能听的懂,学的会,知识能牢固掌握。
二、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以后的工作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入学起,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规范、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一年级新生,就好比一张白纸,要想在上面描绘出美好的画面,就得靠老师从点滴做起。教师从教写数字起,就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例如,数字“0”的书写,可根椐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编成有趣的儿歌,指导学生书写:“0字像鸡蛋,圆圆一个圈,上面开始写,从左往右弯,拐弯弯得圆,写出才好看。” 又如数字“8”的书写,强调从右上角起笔、向左拐等。
训练学生规范书写的方法林林种种,只要我们从细处着眼,多给学生以指导,并严格训练,肯定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作业与考试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动脑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并逐步养成习惯。首先,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其次,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第三,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对学生不成熟的意见不过早地干涉和暗示,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潜力,在同学交流互动中提供相互沟通、碰撞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教”。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思、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思:就是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
首先,教师对学生做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此外,教师在讲课时还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使教师真正成为一个课堂主导者,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同学都能听的懂,学的会,知识能牢固掌握。
二、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以后的工作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入学起,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规范、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一年级新生,就好比一张白纸,要想在上面描绘出美好的画面,就得靠老师从点滴做起。教师从教写数字起,就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例如,数字“0”的书写,可根椐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编成有趣的儿歌,指导学生书写:“0字像鸡蛋,圆圆一个圈,上面开始写,从左往右弯,拐弯弯得圆,写出才好看。” 又如数字“8”的书写,强调从右上角起笔、向左拐等。
训练学生规范书写的方法林林种种,只要我们从细处着眼,多给学生以指导,并严格训练,肯定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作业与考试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动脑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并逐步养成习惯。首先,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其次,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第三,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对学生不成熟的意见不过早地干涉和暗示,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潜力,在同学交流互动中提供相互沟通、碰撞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