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风力机叶片经典颤振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补偿滑模控制来控制风力机叶片的变桨运动。依据弹簧-质量-阻尼器的典型叶型截面模型以及变桨激励器的二阶模型,给出了系统的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滑模变桨控制通过控制叶片的变桨运动,达到抑制叶片颤振、保护叶片的目的,但是在系统到达滑模面后,滑模控制器会迫使系统沿滑模面做小幅度、高频率的运动,即出现抖振现象。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能力可以逼近非线性函数,采用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器进行补偿。实验选取5组不同的基本结构参数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能够抑制
研究了带参数四阶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ODE)边值问题({u?(t)+au?(t)+bu″(t)+cu′(t)+du(t)=rf(t,u(t),u″(t)),0
建立海陆一体高程基准是全面建成"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新型基础测绘框架系统内容之一。受客观条件限制,在海域无法通过布设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实现高程传递,由此制约了高程控制与精准测量,并对海岸带及海域地质调查的地理测绘造成影响。包含北斗系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建立长距离、大跨度控制网提供了便利。本文利用GNSS系
对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强度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两者的时序变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协调状态,进而采用熵权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计算各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开发强度和耦合协调度,为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和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2011~2018年安徽省各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省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个别市的得分会产生较明显的波动;总体上,安徽省各地级市国土开发强度不大,但分布不均衡,整体上皖北的开发强度大于皖南,局部呈现出了聚集的特征;安徽省各地级市资源环境承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64.6km~2,分为8个景区,由于各景区陆续、分别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时间跨度较大,使用调查参考规范不同,导致公园内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和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本文基于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数据,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地质遗迹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共有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发育大量低渗储层,低渗油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总结出研究区储层发育有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的六种孔隙类型和五种吼道类型。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建立沉积之初原始孔隙度和经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后次生孔隙度的定量恢复评价方法。经定量计算: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平均降低88.12%,胶结作用导致孔隙损失54.50%,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60.99%。定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
面向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多核、众核处理器飞速发展,为了降低并行编程的难度,提高并行计算效率,数据驱动的并行编程模型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AceMesh是数据流驱动的、支持多核和众核异构平台的任务并行编程模型,能自动发掘结构化网格应用中存在的数据驱动的任务图并行性。但如果任务粒度划分较细,其构图过程会造成很大开销。本研究结合“申威26010”异构众核处理器的结构特点,从主、从核通信优化、内存池、无后继任务收集等方面对AceMesh构图过程进行优化,并采用航天飞行器应用中的7个热点子程序对优化效果进行测试
针对我国弃风问题,将光热电站与风电联合运行,利用其出力的互补性以及储热装置的可调度性应对风电出力的波动性、反调峰性,平滑风电出力以及净负荷曲线,降低火电机组调峰的成本,提高风电利用率。但此方法受到储热装置容量的限制以及机组最小出力和旋转备用的约束,对弃风情况改善有限,因此在需求侧引入需求响应措施与光热-风电系统配合。以系统发电运行成本、弃风惩罚费用和需求响应成本为目标函数,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建立了需求响应与光热-风电系统联合优化的两阶段调度模型,源荷侧配合促进风电最大化的消纳。设置4种情景进行算例分析,通
如何准确、有效地发现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社区或群体是复杂社交网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认为在线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显性的对话或彼此评论形成了一种网络结构,既包含社交网络底层的拓扑结构信息,又包含网络实体进行交互的确切时间,具有时效性。为了揭示虚拟社交网络中隐藏的动态现象,给出了一种同时考虑主题和时间的在线社交网络发现算法——多时间密集子图发现算法。首先,将在线社交网络中的对话或评论建模为一个交互网络,再利用拓扑结构将网络划分为属于不同主题(如热门新闻或话题)的社区,然后依据时间维度对每个主题下的社区挖掘稠密子
通过对合肥市15个地温监测孔的长期观测,分析了该市浅层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浅层地温场整体呈西低东高分布特征,区内恒温带平均温度在17.4℃左右,恒温带深度在12~32m左右,地温梯度在2.3~4.1℃之间。浅层地温场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同时受地层岩性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影响。200m以浅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胶结程度差,结构松散,且地下水贫乏,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适宜采用地埋管型地源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