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f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准确地获取水体信息对于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不同分类方法探讨多种数据源在不同天气场景下水体提取的最优技术,结合Sentinel和Landsat系列数据,对红碱淖1973—2018年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云的情况下,使用Sentinel-2结合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效果最好,精度为99.30%;Sentinel-1利用面向对象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70%,最大似然分类法次之;融合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精度最高,比Sentinel-1数据总体精度提高了2.00%
其他文献
摘 要: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胁迫关系,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和交互胁迫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9个省(区)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研究时段初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后期整体处于良好协调状态,整体上越来越协调;在空间格局
通过比较分析了含Nb高速钢离心铸造轧辊不同温度淬火后的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及硬度变化规律,获得最佳的淬火热处理工艺.结果 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度降低,且在淬火温
摘 要:水库和淤地坝的拦沙作用是黄河泥沙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连续10 a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潼关以上黄河流域淤地坝和水库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而计算了水库和淤地坝在不同时期的拦(引)沙量、反演了黄河流域过去100 a的产沙情势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是水库、淤地坝和灌溉工程拦(引)沙最多的时期,合计达5亿t/a,之后逐步降低,2010—2019年为2.73亿t/a。还原水库和淤
通过调整大规格SCM440钢轧后冷却工艺,得到不同截面显微组织的热轧盘条样品,对两种热轧态组织样品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冲击性能及冲击断口进行
摘 要:浅水方程由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推导而来,是一种描述具有自由表面的浅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数学模型。实际浅水流动不可能是完全理想的情况,必须考虑底坡和摩阻等源项的存在,它们影响计算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格式的不和谐,因此源项处理是求解浅水流动方程的关键,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介绍目前求解浅水方程存在的4个主要困难,介绍浅水方程的各种离散方法以及优缺点,阐述源项处理的
摘 要:采用黄河流域九省(区)2004—2018年统计资料,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并利用障碍度函数定量诊断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整体向良好方向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且差异
摘 要:为揭示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响应规律,根据灌区2002—2017年地下水埋深、灌溉水量和种植结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受农业节水的影响,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2012年开始地下水埋深增大速率变大;受季节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年内呈周期性变化,分布呈W形,年内5—10月地下水埋深增幅最大,原因是该时期灌溉水量减少
摘 要: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对1961—2019年黄河流域95个气象观测站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 a黄河流域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全流域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4 mm/10 a;2004年以后,蒸发量下降趋势加剧(气候倾向率为-219.4 mm/10 a);夏季下降趋势相
摘 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使得水文序列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在变化环境下传统频率分析方法不再适用。选择沁河下游武陟站1951—2016年共66 a实测年径流量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Hurst系数法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初步诊断,再运用线性回归、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3种方法对序列进行趋势诊断,采用Bayesian变点分析、Pettitt检验等9种方法进行跳跃诊断,基于水
摘 要: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决溢、河道迁移等事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探讨了明清时期河工建设与黄河洪水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明清时期河工建设明显响应于黄河洪水事件,河工与水患呈现正相关性,明代后期黄河水患的发生频率高于前期,河工建设也呈现相应趋势;明代前中期,河南地区水患频繁,河工建设也较多;明代后期和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