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问中到达“情理共生”的彼岸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趋向于对“理”的甄别,人文性更趋向于对“情”的唤醒。如何才能在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既关注“理”又激发“情”?我们认为,课堂追问是一种恰当的表现手法和助推方式。
  一、 追问,漾起情感涟漪的缕缕微风
  1. 在追问中体察“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教师抓住关键触点,结合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设计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体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细流,体味其中的意趣情感,可以达到心灵相通、入情入境的美妙境地。《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中,教师围绕“赶”字展开教学。
  师:想一想,蝴蝶们赶来聚会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它们一定非常高兴。
  师(追问):是呀,它们一定是迫不及待地赶来,这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1:是你追我赶,你早我更早地赶来!
  生2:就是它们看到花丛就快速飞过去,看到树林就小心地穿过去,看到小溪就用力越过去,绝不耽误一点点时间。(出乎意料:这孩子居然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生3:它们争先恐后地来,穿着鲜艳的衣服。
  师(追问):哪些鲜艳的衣服呀?
  生:红的、黄的、绿的,还有紫的,色彩很多。
  师:这就是句子中所说的——
  生:色彩斑斓!
  师:真是兴高采烈地赶、迫不及待地赶、争先恐后地赶呀!让我们带上这样的情感来读好它!
  在以上的片段教学中,教师抓住点睛之词——“赶”,不失时机地追问:它们赶来聚会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自然将学生的触角引向蝴蝶的世界。
  2. 在追问中抒“情”达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学《渔歌子》时,教师出示了一首张松龄的应和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在指导学生感悟品味时,通过不停地追问,将学生的情感引向和作者共通的美好境界。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生反复唱和)
  师(追问):为什么任凭张松龄怎么劝,张志和都不回去?(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相关资料)读了这段资料,想想张志和虽然钓不到鱼,却钓到了什么?
  生:他钓到了悠闲的生活。
  师:怪不得他情不自禁地吟唱——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追问):仅仅是指不想回家吗?
  生1:还表明自己不想出仕做官的决心。
  生2:从这里我体会到张志和是非常正直的,他不甘心和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因此,他才决定隐居。
  生3:张志和和晋代的陶渊明一样,有着非常高洁的品性,令我们赞叹。
  师:是呀,从中我们还读到了张志和一颗淡泊的心。
  教师的一句追问:为什么任凭张松龄怎么劝,张志和都不回去?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地引导学生。张志和虽然钓不到鱼,却钓到了什么?钓到的是悠闲的生活。作者仅仅是指不想回家吗?耐人寻味的一问,学生的触角直抵心灵最深处,激烈的情感随之喷涌而出。
  二、 追问,串起理趣项链的条条丝线
  1. 在追问中梳“理”方法。合理有效的课堂追问,能迅速帮助学生解开语言文字的密码,梳理文章的脉络,使语文知识在不断追问中敞亮起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站在儿童的立场,通过反复的追问,将语文知识在学生面前行云流水般地铺陈开来,让在场的所有师生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思想旅程。
  师: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朱自清却能写得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你感觉到时间匆匆流过。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画出最重要的句子,并想想是怎样让你感觉到很匆匆的。
  (学生自读后交流)
  生:作者把八千多日比作了针尖上的一滴水,让我们感觉到时光过得非常快。
  师(追问):对呀,他用了——
  生1:比喻的方法。
  生2:我从“溜”感受到作者把时间写得很活泼,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师(追问):八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你觉得漫长还是短暂?
  生:短暂。
  师(再追问):他把时间夸大还是夸小了?
  生:夸小了。
  师:是呀,作者用了夸张把时间夸短了,“滴答”,二十几年过去了,“滴答”,二十几年过去了,“滴答”,又一个二十几年过去了,再一个“滴答”,人没了。于是我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 在追问中学“理”致用。教学中,教师通过系列追问,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对话的桥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细细品味,含英咀华,触摸作者跳动的思想,并在自由抒写中比较体悟作者的写法。《匆匆》一文教学,薛老师通过让学生谈谈“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法之妙。
  师:我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些什么?
  生: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
  师(追问):不优美。想想怎么说会更优美些?
  生:读书的时候,日子从翻动的书页上溜过。
  师:真好啊!
  生:弹琴时,日子从手指尖过去了。
  师(追问):怎样的手指尖呢?
  生:日子从弹动的手指尖过去了,从舞动的手指尖过去了。
  师:这样的日子看得见吗?(看得见)摸得着吗?(摸得着)有意义吗?(有)那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而要写起床、吃饭这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事情呢?
  生:因为洗手、吃饭这些事是我们每天要做的事。
  师(追问):是呀,不起床行吗?不吃饭行吗?不洗手行吗?不行的。这些事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做着做着,感觉就——
  生:很寻常。
  师(追问):寻常到什么程度了?
  生: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
  师(追问):是呀,寻常到不能再寻常,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就怎样啦?
  生:就习惯了。
  师(追问):一习惯就——
  生:就感觉不到了。
  师:寻常的事情习惯到快要淡忘了,觉察不到了。但是朱自清突然告诉你,时间是在吃饭中、洗手时、默默时过去的,你恍然大悟,原来时间是不知不觉过去的,让你有一种惊奇之感。
  追问,是一种思想;追问,是一门艺术。追问中,教师智慧地引领着;追问中,学生自由地创造着。学生在追问与被追问中激荡着情感,跳动着思维,飞扬着个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字幕: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摘自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Subtitles: If a people
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GB10396-1999《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并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针
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往往存在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危险因素,以致酿成事故。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办法。(1)挤压危险两部件相对运动,且有一个作圆周运动时,如相互啮合
1948年12月21日。蚌埠火车站。 一列火车鸣叫着驶进站台,徐徐停下。 蒋纬国一身戎装,满面春风地从车箱里走出来,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 这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以及第六
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于英刊《文本实践》(Textual Practice)第15卷第2期(2001年)发表文章,对阿尔都塞的阅读和自我阅读理论进行了探讨,这里选取的是他论阿尔都塞晚期写
混凝土空心大板住宅建筑山墙板裂缝是长期来存在的一个普遍而需解决的问题。问题产生的主因乃是温差及混凝土收缩所引起的变形。因此,提高大板抗裂能力的方向是:一方面减少
清朝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七月,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商量为给同治筹办婚事,让人去苏杭操办龙衣。慈禧太后的宠宦狡黠自私的安德海嗅到了这个难得机会,他认为此行可大捞一把,
思念是一种享受。比如,在冬日里思念起小花萌芽的早春,在春日里思念起十月的枫红;闷热如煮的夏日里,忆起冬日飞舞的雪片;或是在冰河封冻的严冬,突然记起百花争艳的盛夏,都会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许多杰出人物舍生忘死,冒着极大的危险打入国民党内部,担任国民党要员的秘书。他们在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中,掌握了敌人大量核心机密,向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
日本投降后,伪国府主席陈公博东逃日本隐藏,10月3日被押解回国。关押在南京宁海路25号军统局看守所。这里专门用以收容从各地押解来的汉奸头目。陈公博因是伪职中最高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