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内皮素-1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5-10岁单纯肥胖儿童45例作为肥胖组,另选取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55例作为正常组。测定2组患者BMI指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肥胖组儿童的BMI、TC、TG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5),而肥胖组中炎症因子(TNF-α、IL-6)、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1);经相关分析直线分析法单纯性肥胖儿童内皮素-1与TC、TNF-α、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儿童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素表达升高。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炎症因子;氧自由基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人数急剧增加,尤其表现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根据中国家庭健康调查(CHNS)调查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超重和肥胖人数仅有1.6亿多,而2009年统计发现该数字已超过5亿,并且以年增长率10.8%速度递增。另据国外研究报道,2013年我国肥胖症人口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达到4600万[1]。肥胖在儿童中发展更加迅速,城市中5岁以下儿童肥胖率已从2005年的5.3%升至2010年的8.5%,目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人数已高达12%[2]。肥胖已在少年儿童中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其不仅影响儿童正常发育,成年后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据多项研究报道,单纯性儿童肥胖由于摄入热量过多,导致脂肪组织堆积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代谢紊乱,同时引发过多的炎症因子产生[3]。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中炎症因子与调节心血管的内皮素的关系,探讨其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选取本院5-10岁儿童45例,依据身高体重标准同时排除继发性引起的肥胖症状,超过平均体重20%的儿童患者即可诊断为单纯性肥胖,排除内分泌及感染性疾病。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10岁,平均(8.19±2.84)岁。另选取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5-9岁,平均(7.52±2.19)岁。
1.2指标观察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即为身体质量指数,系为由专业护士测定其身高、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
取两组儿童空腹清晨的静脉血5ml,通过检验科沉淀、离心,获取该儿童血清,用于测定各种生化指标。常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采用放射免疫法依据南京建成生物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内皮素-1(ET-1)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依据南京建成生物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各项指标数据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计量资料正态分布后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两组儿童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儿童性别、年龄、肝功能、肾功能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2.2两组儿童临床指标比较
肥胖组儿童的BMI、TC、TG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5),而肥胖组中炎症因子(TNF-α、IL-6)、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1)。结果见表1。
2.3 肥胖组内皮素-1与BMI、TC、TG 、TNF-α、IL-6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分析直线分析法单纯性肥胖儿童内皮素-1与TC、TNF-α、IL-6呈正相关(P<0.05),结果见表 3。
3 讨论
从上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肥胖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肥胖人口剧增,其中单纯性肥胖儿童增长快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具有储备能量外,还参与炎症因子(TNF-α、IL-6)、血管紧张素原、内皮素-1的释放过程,引起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血管组织过度收缩,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4-5]。血管内皮由单层细胞连续包围血管的物理表面,为血液流动运输营养物质提供基本的保障功能,同时受多种代谢和内分泌物质的调控,如内皮素、血小板因子、一氧化氮等调节因子,其中内皮素-1主要调节血管内皮收缩运动。正常人体当中舒张因子占主导地位,血管处于一定舒张程度的状态,有利于平滑肌增值并抑制血小板[6]。而在心血管发病前期,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过多的内皮素-1,使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正常代谢功能紊乱[7]。肥胖者脂肪组织中长期积累于血管组织,肥大的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过渡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6,参与特异性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其损坏血管内皮细胞研究中发现,TNF-α、IL-6可降低血管内皮因子生成,引起血管内皮障碍[8-9]。本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BMI、TC、TG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而炎症因子(TNF-α、IL-6)、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内皮素-1与TC、TNF-α、IL-6呈正相关,说明肥胖儿童TC、TNF-α、IL-6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素表达升高。因此,肥胖儿童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对于肥胖症患者应积极治疗、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以期延缓血管内皮障碍引起的疾病。
参考文献:
[1] 崔明辰,向国艳,王建国等.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776-1777.
[2] 阿依古丽,陈永红,杜军保等.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398-399.
[3] 周剑昕,杨永青.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生物标志物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5,10(3):416-418.
[4] 王娟,夏焙,李薇玢等.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的超声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2):81-84.
[5] 李亲.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55-356.
[6] 陈年发,段永强.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7):486-487.
[7] 卢静鸣,王郁文,王柳等.儿童肥胖症与内皮素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104-105.
[8] 李慧,邹大进.2型糖尿病及肥胖与慢性炎症因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1244-1246.
[9] 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等.肥胖人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29-30.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炎症因子;氧自由基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人数急剧增加,尤其表现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根据中国家庭健康调查(CHNS)调查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超重和肥胖人数仅有1.6亿多,而2009年统计发现该数字已超过5亿,并且以年增长率10.8%速度递增。另据国外研究报道,2013年我国肥胖症人口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达到4600万[1]。肥胖在儿童中发展更加迅速,城市中5岁以下儿童肥胖率已从2005年的5.3%升至2010年的8.5%,目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人数已高达12%[2]。肥胖已在少年儿童中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其不仅影响儿童正常发育,成年后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据多项研究报道,单纯性儿童肥胖由于摄入热量过多,导致脂肪组织堆积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代谢紊乱,同时引发过多的炎症因子产生[3]。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中炎症因子与调节心血管的内皮素的关系,探讨其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选取本院5-10岁儿童45例,依据身高体重标准同时排除继发性引起的肥胖症状,超过平均体重20%的儿童患者即可诊断为单纯性肥胖,排除内分泌及感染性疾病。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10岁,平均(8.19±2.84)岁。另选取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5-9岁,平均(7.52±2.19)岁。
1.2指标观察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即为身体质量指数,系为由专业护士测定其身高、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
取两组儿童空腹清晨的静脉血5ml,通过检验科沉淀、离心,获取该儿童血清,用于测定各种生化指标。常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采用放射免疫法依据南京建成生物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内皮素-1(ET-1)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依据南京建成生物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各项指标数据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计量资料正态分布后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两组儿童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儿童性别、年龄、肝功能、肾功能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2.2两组儿童临床指标比较
肥胖组儿童的BMI、TC、TG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5),而肥胖组中炎症因子(TNF-α、IL-6)、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1)。结果见表1。
2.3 肥胖组内皮素-1与BMI、TC、TG 、TNF-α、IL-6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分析直线分析法单纯性肥胖儿童内皮素-1与TC、TNF-α、IL-6呈正相关(P<0.05),结果见表 3。
3 讨论
从上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肥胖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肥胖人口剧增,其中单纯性肥胖儿童增长快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具有储备能量外,还参与炎症因子(TNF-α、IL-6)、血管紧张素原、内皮素-1的释放过程,引起机体内的慢性炎症,血管组织过度收缩,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4-5]。血管内皮由单层细胞连续包围血管的物理表面,为血液流动运输营养物质提供基本的保障功能,同时受多种代谢和内分泌物质的调控,如内皮素、血小板因子、一氧化氮等调节因子,其中内皮素-1主要调节血管内皮收缩运动。正常人体当中舒张因子占主导地位,血管处于一定舒张程度的状态,有利于平滑肌增值并抑制血小板[6]。而在心血管发病前期,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过多的内皮素-1,使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正常代谢功能紊乱[7]。肥胖者脂肪组织中长期积累于血管组织,肥大的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过渡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6,参与特异性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其损坏血管内皮细胞研究中发现,TNF-α、IL-6可降低血管内皮因子生成,引起血管内皮障碍[8-9]。本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BMI、TC、TG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而炎症因子(TNF-α、IL-6)、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内皮素-1与TC、TNF-α、IL-6呈正相关,说明肥胖儿童TC、TNF-α、IL-6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素表达升高。因此,肥胖儿童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对于肥胖症患者应积极治疗、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以期延缓血管内皮障碍引起的疾病。
参考文献:
[1] 崔明辰,向国艳,王建国等.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776-1777.
[2] 阿依古丽,陈永红,杜军保等.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398-399.
[3] 周剑昕,杨永青.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生物标志物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5,10(3):416-418.
[4] 王娟,夏焙,李薇玢等.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的超声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2):81-84.
[5] 李亲.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55-356.
[6] 陈年发,段永强.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7):486-487.
[7] 卢静鸣,王郁文,王柳等.儿童肥胖症与内皮素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104-105.
[8] 李慧,邹大进.2型糖尿病及肥胖与慢性炎症因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1244-1246.
[9] 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等.肥胖人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