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衡水市要实现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從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着眼“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手。
【关键词】宜居;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社会保障体系
一、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衡水市以三年大变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宜居城市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在影响宜居城市的诸多因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的薄弱是衡水未来建设宜居城市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我市落后于省内同等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立足于本地的区位优势、生态特征以及资源环境条件,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化之路,以资源的低消耗来取得高效益的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低碳产业,积极扶持橡胶,丝网等特色产业,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抓好城市景观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构筑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抓好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抓好滏阳河休闲长廊的绿化和美化,加大衡水湖区的绿化面积,实现城郊森林化。按照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要求,对临街建筑进行亮化改造,建设一街一景,有品位、有特色的景观大道。其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突出抓好大气环境、水环境环境建设,重点抓好生活污水处理、河水净化,垃圾无害化处理、饮水工程等一批城市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同时要开展清洁卫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媒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宜居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全体市民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使维护城乡环境卫生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确保衡水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三、重视城市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挖掘我市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系列产品,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城市建筑展示深厚的儒家文化;作强酒产业,来挖掘酒文化;打响衡水三绝,繁荣特色文化;依托衡水湖,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其次,繁荣城市文化事业。第一,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及网络系统。重点建设市级图书馆,鼓励筹建街道社区图书馆。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办理读书卡等方法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共享共用。第二,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功能区。结合我市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以各社区、休闲中心为单位,建设若干个城市文化活动区,逐步建成相互交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街区文化体系。第三,充分发挥广场公园的文化作用。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因此我市应充分发挥城市广场的文化作用,以广场文化体现全市风貌,市民精神。第四,关注社区文化建设。我市社区文化建设较薄弱,文化活动单一,档次较低。因此需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完善各社区文化的基础设施。
四、着眼“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宜居城市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建设一个生活舒适性高的城市,住房问题,是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首要敏感因素,它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我市必须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大力发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完善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和中高档商品房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安居需求。同时重视城中村、河东老城区的整治、改造,以及设施更新,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质量。(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优化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体系,大力发展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工有其岗。(3)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公益性医疗服务设施,进一步推进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物力的投入和管理;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4)完善市场体系。注重市场定位和提高品牌意识,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监管、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为重点,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繁荣、便利的市场环境。(5)加强交通建设。全面建设以衡水城区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中枢、以县际县乡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以村村公路为网络,周边通达、覆盖全区的现代交通体系。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以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为群众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才能明显提升。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2年衡水市社科联课题《加快衡水宜居城市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宜居;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社会保障体系
一、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衡水市以三年大变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宜居城市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在影响宜居城市的诸多因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的薄弱是衡水未来建设宜居城市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我市落后于省内同等级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立足于本地的区位优势、生态特征以及资源环境条件,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化之路,以资源的低消耗来取得高效益的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低碳产业,积极扶持橡胶,丝网等特色产业,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首先抓好城市景观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构筑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抓好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抓好滏阳河休闲长廊的绿化和美化,加大衡水湖区的绿化面积,实现城郊森林化。按照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要求,对临街建筑进行亮化改造,建设一街一景,有品位、有特色的景观大道。其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突出抓好大气环境、水环境环境建设,重点抓好生活污水处理、河水净化,垃圾无害化处理、饮水工程等一批城市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同时要开展清洁卫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媒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宜居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全体市民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使维护城乡环境卫生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确保衡水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三、重视城市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挖掘我市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系列产品,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城市建筑展示深厚的儒家文化;作强酒产业,来挖掘酒文化;打响衡水三绝,繁荣特色文化;依托衡水湖,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其次,繁荣城市文化事业。第一,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及网络系统。重点建设市级图书馆,鼓励筹建街道社区图书馆。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办理读书卡等方法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共享共用。第二,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功能区。结合我市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以各社区、休闲中心为单位,建设若干个城市文化活动区,逐步建成相互交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街区文化体系。第三,充分发挥广场公园的文化作用。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因此我市应充分发挥城市广场的文化作用,以广场文化体现全市风貌,市民精神。第四,关注社区文化建设。我市社区文化建设较薄弱,文化活动单一,档次较低。因此需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完善各社区文化的基础设施。
四、着眼“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宜居城市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建设一个生活舒适性高的城市,住房问题,是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首要敏感因素,它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我市必须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大力发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完善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和中高档商品房组成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安居需求。同时重视城中村、河东老城区的整治、改造,以及设施更新,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质量。(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方位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优化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体系,大力发展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工有其岗。(3)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公益性医疗服务设施,进一步推进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物力的投入和管理;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4)完善市场体系。注重市场定位和提高品牌意识,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监管、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为重点,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繁荣、便利的市场环境。(5)加强交通建设。全面建设以衡水城区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中枢、以县际县乡公路为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以村村公路为网络,周边通达、覆盖全区的现代交通体系。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以公共客运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为群众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才能明显提升。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2年衡水市社科联课题《加快衡水宜居城市对策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