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故事类语篇缺乏多维度和多视角的整体性深度研读,将语言、思维和文化为一体的整体阅读割裂开来,使其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长期处在碎片化、浅层化、片面化、形式化的迷境中,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达成对故事主题意义、逻辑结构、人物、语言、文化、作者观点或思想等的深度理解。因此,有必要探究基于整体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故事类语篇 整体阅读
在初中英语日常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故事类语篇研读停留在单一维度和视角的碎片性和片面性层面,缺乏多维度和多视角的整体性的故事深度研读,将语言、思维和文化为一体的整体阅读割裂开来。其具体表现是:从故事研读视角看,整体意识缺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着眼于从故事主题到故事结构视角,而是局部或碎片化切入。从知识维度看,语篇、语用知识意识缺失,过分注重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从文化意识维度看,深入发掘文化价值意识缺失,只停留在文化知识感知和了解层面,不注重不同文化的分析与比较,不注重文化自信、认同和内化。从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看,关注信息间的内在逻辑意识缺失,过度关注语篇信息的提取和梳理,很少关注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或规律或矛盾冲突点。从思维层次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意识缺失,很少涉猎到对作者观点或思想的深度理解层面,更少涉及到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层面。总之,很多教师对故事主题意义、文本内涵、文化异同、作者观点或思想的理解深度不够,致使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整体融合不足。因此,故事类语篇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长期处在碎片化、浅层化、片面化、形式化的迷境中,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达成对故事主题意义、逻辑结构、人物、语言、文化异同、作者观点或思想等的深度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教师要整体优化设计学生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就必须建立在教师整体深度研读故事的基础之上。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基于整体阅读的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一、教师深度研读故事的维度与视角
故事类语篇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故事类语篇整体阅读的核心是将语言、思维和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整体阅读。它赋予语言学习以故事主题、情景和内容,以其特有的故事内在逻辑结构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故事信息,服务于故事主题意义的表达[1]。每个故事语篇都具有完整的意义和结构[2]。刘林峰、谢平认为文本解读的五个方面是:梳理篇章结构、提炼重要细节、品味赏析语言、推断隐含意义与评价阅读内容[3]。因此,教师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故事语篇进行深度研读,即从故事文体特征、内容和语言等角度深度解读文本。首先,根据故事文本特征,提取文本主线,剖析故事结构,理清故事脉络;其次,从故事内容角度分析故事内容与主题的逻辑关系,通过思维导图、表格和图片等来提炼出结构化知识;再次,通过阐释核心词汇、分析句法特征、赏析修辞手法等方法从语言角度深度解读文本;最后,关注故事隐含的价值取向,深挖故事背后的主题意义。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ll Section B “The Winning Team”为例进行分析。
1.宏观层面
(1)故事信息结构化
故事类语篇具有典型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是其结构特点,时间、地点和人物是其构成要素。本故事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故事主题是个人与团队,故事类型是人物叙事。该故事叙述的是Peter和球队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输球后所发生的事情。其故事主线是:一个小时前,Peter及其团队在足球场比赛失败,回到家十分钟后,他父亲主动给他提出建议,对团队来说,应该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对比赛来说,输赢是正常的,比率各占一半,但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成员之间如何沟通和如何共处,并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对Peter来说,对自己的过失不需要过分自责,对自己要求也不需要太过苛刻,决定一个球队的输赢毕竟不能完全依靠某一个人。第二天,回到足球训练场,Peter鼓足勇气,与其队友进行真诚沟通后,让Peter惊讶和兴奋的是他的队友都同意他的观点,所以Peter备受鼓舞,认为他和他的球队将来一定会赢。辅线是:Peter在本次失败中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变化,失败后倍感沮丧、生气、懊恼、担忧而自责,沟通后备受鼓舞而感到兴奋和高兴,最后充满信心而感到幸运。其结构是:以时间和地点为顺序,围绕Peter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故事内容逻辑化
每个故事语篇的信息组织和呈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指向故事主题。教师要深入研读故事,就必须找出故事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基于故事信息的解读,教师可以得出故事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一層,这是一个困惑或挫折的完整的解决过程;第二层,Peter在这个困惑解决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情感变化;第三层,故事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是按照一定的时间线或地点线来展开的。
(3)故事主题意义探究化
每个故事语篇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而展开,故事语篇的标题、内容、语言等都为故事主题意义而服务。根据故事标题“The Winning Team”和以上故事内容解读,追问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即故事主题意义为团队精神。成功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个人的奋斗必须建立在团队共同奋斗基础之上,团队成员要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真诚沟通、相互支持、彼此关爱、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善于反思并汲取失败教训等,这些是该故事主题应有之义。
教师除了从以上三方面对故事类语篇进行整体深度研读外,还可以从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作品背景、文本中涉及到的事件或资料背景等)、文化、情感等视角对故事类语篇进行深度解读。
2.微观层面
故事类语篇研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语言知识(词汇、句法、语法等)、句与句和段与段以及段与主题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方面。以本故事为例,有关主题的核心词块是:be hard on sb;support each other;pull together;learn from the mistakes; respect each other;communicate with;agree with;kick off;let down etc.语法知识是有关make sb.Adj.以及make sb. do sth.的句法知识。人物心情有关的核心词块:worried;angry;courage;smile;lucky;surprise;relief etc.关键句:故事第一部分中的How could he have missed scoring that goal?His stupid mistakes made him angry.He was really worried that his coach might kick him off the team.故事第二部分中有关他父亲给他提供的建议。故事第三部分中的Don’t worry about it.It’s never just one person’s fault.We should think about how we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主题句是:It made him feel lucky to know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修辞句是:He felt like there was a heavy weight on his shoulders as he walked home alone. 二、学生深度阅读活动设计的维度与视角
教师对故事的整体深度研读,对学生整体深度阅读故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大影响,进而为教师整体优化设计一系列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支撑。通过阅读活动的整体优化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故事的结构特点和要素、品味并鉴赏故事的语言魅力、追问故事情节和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究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人物特性、探析文化异同、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或思想、深挖故事主题意义。而整体活动设计的优化要立足于学生能够“理得清”“思得深”“用得活”,关注于确保学生阅读活动的实效性,即给予学生充分且必要的阅读时间、思考空间;尽最大可能确保学生参与面的广度;准确把握恰当的时机,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给予精准点拨或引导。
1.读前活动的设计
(1)聚焦关联性,关注学生知识联结
主题探讨活动:标题是故事的眼睛,是故事的中心,隐含故事主题、内容等重要信息。学生阅读故事语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标题,结合其已有的图式和背景知识以及经验,对故事主题进行大胆地探讨。“The Winning Team”的活动设计如下:学生四人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要大胆发表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探讨,每个共同体都要有一名成员负责记录或整理。每个共同体探讨完毕后,由一名成员负责汇报本共同体的各自的主题探讨结果,达成各共同体的主题观点分享与交流之目的。问题是:
①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tle mainly refer to?
②Please give your reasons.
学生探讨的结果是:故事主题是“团队”“团队与个人”等等。
(2)聚焦预测性,关注学生内容预测
故事内容预测活动:每个共同体分享完各自的主题探讨结果后,教师顺势借着学生的探讨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预测。活动如下:每个学习共同体可以根据成员自己的主题探讨结果,大胆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每个学习共同体可以根据各个共同体的汇报交流,修改或完善自己的主题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大胆预测故事内容。这两种方式都要有一名成员负责整理或记录并进行汇报。学生预测该故事的内容可能是围绕某个成员发生的事件叙述该团队要赢,也可能是围绕某个团队叙述其要赢。而这个团队可能是任何一类团队,运动类(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等等)、艺术类(音乐团队、绘画团队、舞蹈团队等等)、科技类等等。
2.读中活动的设计
(1)聚焦结构性,引导学生知识建构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现形式将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场景等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4]。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聚焦于故事的文体结构和信息脉络,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阅读活动,进而引导学生知识建构。活动一:学生个体快速通读全文,回答:What kind of the team is it?活动二:学生个体分部分再快速通读全文,独立依次完成如图1的思維导图。活动三:每个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合作、修改并完善思维导图,由一成员负责整理或记录,然后展示和分享各个共同体的成果。
(2)聚焦逻辑性,培育学生逻辑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故事结构后,顺势聚焦于故事内容或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一:学生个体根据故事的三大部分,分部分仔细阅读,在第一部分中,回答:
(1)What happened to Peter?
(2)What did he feel?Why?
在第二大部分中,完成以下表格并回答:
(1)Why did his teammates agree with him?
(2)What did he feel? Why?
在第三大部分中,回答Why did he feel he was lucky?活动二:每个学习共同体成员合作完善表格内容和答语,然后展示各个共同体的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故事每个部分的核心词、关键句、主题句或修辞句,进而体味和感悟故事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魅力,探究故事情节或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聚焦批判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批判性思维的第三级是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观点和思想提出合理的质疑,作出正确的评价[5]。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6]。在对待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观点、意图或思想上,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全部接受,而应该是推断理解、批判理解和相互理解[7]。也就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价值判断,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提出自己合理的质疑,并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以上活动后,很多学生对故事的文本结构、逻辑关系、人物情感等就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内容或情节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异同,对Peter、其父亲、队友、作者的观点或思想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进行深度思考。活动一:根据故事内容或情节的分析,Peter遇到挫折时,是他父亲主动找他谈话并提出建议的,请给出你的评价:①Do you agree with Peter?Why?②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father?活动二:在Peter鼓足勇气,真诚地与他的队友沟通后,请给出你的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teammates? Why?活动三:尽管故事中,作者没有明确给出他本人的观点或思想,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或评价,你认为作者想传递什么样的观点或思想?
3.读后活动的设计
(1)聚焦迁移性,关注学生问题解决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把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而聚焦迁移性,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新的情景下,运用新概念解决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度解读Peter遇到困惑时的解决历程后,就需要聚焦学生的实际情景,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或难题,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问题解决路径和措施,助力学生新问题的解决。困惑解决路径一般有三种:一是向他人(父母、朋友、专家等)请教;二是合作解决;三是自己解决。活动设计:请学生个体选择一个场景或你认为的一个困惑进行个体思考: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failed in the exam/argued with your parents/fought with your friends?etc.然后在各自的共同体内交流,最后由一个成员向大家分享各自团队的成果。 (2)聚焦创生性,引导学生意义探究
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9]。教师在设计学生语篇阅读活动过程中,应关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在和文本的对话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本故事的主题意义是团队精神,即成功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对一个团队而言,必须有团队灵魂或精神;对团队成员来说,应该有一位核心人物或带头人,在个人努力奋斗的前提下,团队成员必须团结协作;对价值取向来说,比赛的关键不在于输赢,而重在享受过程、重在善于汲取经验和教训。活动一:在一个成功的学习共同体中,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做?活动二:根据本故事的结构和内容,请你写一个你所在的学习共同体或日常生活团队中发生的故事。提示:①What’s your problem/mistake?②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③Who would you like to talk to? Why?④How did it make you feel?Why?⑤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experience?
在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整体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多维度、多视角整体深度研读故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多维度、多视角整体优化学生的阅读活动设计,牢牢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或活动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圖式、背景知识和经验;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整体阅读的核心是将语言、思维和文化融合为一体,引导学生既见故事中的森林,又见故事中的树木。教师在整体优化学生阅读活动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又要关注学生文化辨析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树立其文化自信力,还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应用。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恰切的阅读策略,聚焦故事知识体系重构,深挖故事文本内涵,探究故事背后的主题意义,进而促使学生成为高效且独立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9.
[2] 张献臣.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痛点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06):01-07.
[3] 刘林峰,谢平.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课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0(05):35-40.
[4] 杨延从.任务型阅读的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06):01-04.
[6] 周丽萍.指向思维培养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以《多维阅读》“Chicken Beat”为例[J].江苏教育,2019(91):38-42.
[7] 张光陆,赖娟英.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特征与实施[J].教育导刊,2020(09):71-76.
[8] 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05):45-50.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故事类语篇缺乏多维度和多视角的整体性深度研读,将语言、思维和文化为一体的整体阅读割裂开来,使其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长期处在碎片化、浅层化、片面化、形式化的迷境中,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达成对故事主题意义、逻辑结构、人物、语言、文化、作者观点或思想等的深度理解。因此,有必要探究基于整体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故事类语篇 整体阅读
在初中英语日常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故事类语篇研读停留在单一维度和视角的碎片性和片面性层面,缺乏多维度和多视角的整体性的故事深度研读,将语言、思维和文化为一体的整体阅读割裂开来。其具体表现是:从故事研读视角看,整体意识缺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着眼于从故事主题到故事结构视角,而是局部或碎片化切入。从知识维度看,语篇、语用知识意识缺失,过分注重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从文化意识维度看,深入发掘文化价值意识缺失,只停留在文化知识感知和了解层面,不注重不同文化的分析与比较,不注重文化自信、认同和内化。从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看,关注信息间的内在逻辑意识缺失,过度关注语篇信息的提取和梳理,很少关注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或规律或矛盾冲突点。从思维层次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意识缺失,很少涉猎到对作者观点或思想的深度理解层面,更少涉及到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层面。总之,很多教师对故事主题意义、文本内涵、文化异同、作者观点或思想的理解深度不够,致使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整体融合不足。因此,故事类语篇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长期处在碎片化、浅层化、片面化、形式化的迷境中,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达成对故事主题意义、逻辑结构、人物、语言、文化异同、作者观点或思想等的深度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教师要整体优化设计学生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就必须建立在教师整体深度研读故事的基础之上。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基于整体阅读的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一、教师深度研读故事的维度与视角
故事类语篇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故事类语篇整体阅读的核心是将语言、思维和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整体阅读。它赋予语言学习以故事主题、情景和内容,以其特有的故事内在逻辑结构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故事信息,服务于故事主题意义的表达[1]。每个故事语篇都具有完整的意义和结构[2]。刘林峰、谢平认为文本解读的五个方面是:梳理篇章结构、提炼重要细节、品味赏析语言、推断隐含意义与评价阅读内容[3]。因此,教师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故事语篇进行深度研读,即从故事文体特征、内容和语言等角度深度解读文本。首先,根据故事文本特征,提取文本主线,剖析故事结构,理清故事脉络;其次,从故事内容角度分析故事内容与主题的逻辑关系,通过思维导图、表格和图片等来提炼出结构化知识;再次,通过阐释核心词汇、分析句法特征、赏析修辞手法等方法从语言角度深度解读文本;最后,关注故事隐含的价值取向,深挖故事背后的主题意义。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ll Section B “The Winning Team”为例进行分析。
1.宏观层面
(1)故事信息结构化
故事类语篇具有典型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是其结构特点,时间、地点和人物是其构成要素。本故事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故事主题是个人与团队,故事类型是人物叙事。该故事叙述的是Peter和球队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输球后所发生的事情。其故事主线是:一个小时前,Peter及其团队在足球场比赛失败,回到家十分钟后,他父亲主动给他提出建议,对团队来说,应该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对比赛来说,输赢是正常的,比率各占一半,但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成员之间如何沟通和如何共处,并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对Peter来说,对自己的过失不需要过分自责,对自己要求也不需要太过苛刻,决定一个球队的输赢毕竟不能完全依靠某一个人。第二天,回到足球训练场,Peter鼓足勇气,与其队友进行真诚沟通后,让Peter惊讶和兴奋的是他的队友都同意他的观点,所以Peter备受鼓舞,认为他和他的球队将来一定会赢。辅线是:Peter在本次失败中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变化,失败后倍感沮丧、生气、懊恼、担忧而自责,沟通后备受鼓舞而感到兴奋和高兴,最后充满信心而感到幸运。其结构是:以时间和地点为顺序,围绕Peter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故事内容逻辑化
每个故事语篇的信息组织和呈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指向故事主题。教师要深入研读故事,就必须找出故事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基于故事信息的解读,教师可以得出故事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一層,这是一个困惑或挫折的完整的解决过程;第二层,Peter在这个困惑解决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情感变化;第三层,故事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是按照一定的时间线或地点线来展开的。
(3)故事主题意义探究化
每个故事语篇都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而展开,故事语篇的标题、内容、语言等都为故事主题意义而服务。根据故事标题“The Winning Team”和以上故事内容解读,追问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即故事主题意义为团队精神。成功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个人的奋斗必须建立在团队共同奋斗基础之上,团队成员要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真诚沟通、相互支持、彼此关爱、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善于反思并汲取失败教训等,这些是该故事主题应有之义。
教师除了从以上三方面对故事类语篇进行整体深度研读外,还可以从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作品背景、文本中涉及到的事件或资料背景等)、文化、情感等视角对故事类语篇进行深度解读。
2.微观层面
故事类语篇研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语言知识(词汇、句法、语法等)、句与句和段与段以及段与主题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方面。以本故事为例,有关主题的核心词块是:be hard on sb;support each other;pull together;learn from the mistakes; respect each other;communicate with;agree with;kick off;let down etc.语法知识是有关make sb.Adj.以及make sb. do sth.的句法知识。人物心情有关的核心词块:worried;angry;courage;smile;lucky;surprise;relief etc.关键句:故事第一部分中的How could he have missed scoring that goal?His stupid mistakes made him angry.He was really worried that his coach might kick him off the team.故事第二部分中有关他父亲给他提供的建议。故事第三部分中的Don’t worry about it.It’s never just one person’s fault.We should think about how we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主题句是:It made him feel lucky to know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修辞句是:He felt like there was a heavy weight on his shoulders as he walked home alone. 二、学生深度阅读活动设计的维度与视角
教师对故事的整体深度研读,对学生整体深度阅读故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重大影响,进而为教师整体优化设计一系列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支撑。通过阅读活动的整体优化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故事的结构特点和要素、品味并鉴赏故事的语言魅力、追问故事情节和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究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人物特性、探析文化异同、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或思想、深挖故事主题意义。而整体活动设计的优化要立足于学生能够“理得清”“思得深”“用得活”,关注于确保学生阅读活动的实效性,即给予学生充分且必要的阅读时间、思考空间;尽最大可能确保学生参与面的广度;准确把握恰当的时机,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给予精准点拨或引导。
1.读前活动的设计
(1)聚焦关联性,关注学生知识联结
主题探讨活动:标题是故事的眼睛,是故事的中心,隐含故事主题、内容等重要信息。学生阅读故事语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标题,结合其已有的图式和背景知识以及经验,对故事主题进行大胆地探讨。“The Winning Team”的活动设计如下:学生四人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要大胆发表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探讨,每个共同体都要有一名成员负责记录或整理。每个共同体探讨完毕后,由一名成员负责汇报本共同体的各自的主题探讨结果,达成各共同体的主题观点分享与交流之目的。问题是:
①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tle mainly refer to?
②Please give your reasons.
学生探讨的结果是:故事主题是“团队”“团队与个人”等等。
(2)聚焦预测性,关注学生内容预测
故事内容预测活动:每个共同体分享完各自的主题探讨结果后,教师顺势借着学生的探讨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预测。活动如下:每个学习共同体可以根据成员自己的主题探讨结果,大胆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每个学习共同体可以根据各个共同体的汇报交流,修改或完善自己的主题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大胆预测故事内容。这两种方式都要有一名成员负责整理或记录并进行汇报。学生预测该故事的内容可能是围绕某个成员发生的事件叙述该团队要赢,也可能是围绕某个团队叙述其要赢。而这个团队可能是任何一类团队,运动类(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等等)、艺术类(音乐团队、绘画团队、舞蹈团队等等)、科技类等等。
2.读中活动的设计
(1)聚焦结构性,引导学生知识建构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现形式将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场景等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4]。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聚焦于故事的文体结构和信息脉络,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阅读活动,进而引导学生知识建构。活动一:学生个体快速通读全文,回答:What kind of the team is it?活动二:学生个体分部分再快速通读全文,独立依次完成如图1的思維导图。活动三:每个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合作、修改并完善思维导图,由一成员负责整理或记录,然后展示和分享各个共同体的成果。
(2)聚焦逻辑性,培育学生逻辑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故事结构后,顺势聚焦于故事内容或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一:学生个体根据故事的三大部分,分部分仔细阅读,在第一部分中,回答:
(1)What happened to Peter?
(2)What did he feel?Why?
在第二大部分中,完成以下表格并回答:
(1)Why did his teammates agree with him?
(2)What did he feel? Why?
在第三大部分中,回答Why did he feel he was lucky?活动二:每个学习共同体成员合作完善表格内容和答语,然后展示各个共同体的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故事每个部分的核心词、关键句、主题句或修辞句,进而体味和感悟故事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魅力,探究故事情节或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聚焦批判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批判性思维的第三级是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观点和思想提出合理的质疑,作出正确的评价[5]。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6]。在对待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观点、意图或思想上,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全部接受,而应该是推断理解、批判理解和相互理解[7]。也就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价值判断,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提出自己合理的质疑,并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完成以上活动后,很多学生对故事的文本结构、逻辑关系、人物情感等就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内容或情节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异同,对Peter、其父亲、队友、作者的观点或思想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进行深度思考。活动一:根据故事内容或情节的分析,Peter遇到挫折时,是他父亲主动找他谈话并提出建议的,请给出你的评价:①Do you agree with Peter?Why?②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father?活动二:在Peter鼓足勇气,真诚地与他的队友沟通后,请给出你的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teammates? Why?活动三:尽管故事中,作者没有明确给出他本人的观点或思想,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或评价,你认为作者想传递什么样的观点或思想?
3.读后活动的设计
(1)聚焦迁移性,关注学生问题解决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把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而聚焦迁移性,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新的情景下,运用新概念解决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度解读Peter遇到困惑时的解决历程后,就需要聚焦学生的实际情景,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或难题,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问题解决路径和措施,助力学生新问题的解决。困惑解决路径一般有三种:一是向他人(父母、朋友、专家等)请教;二是合作解决;三是自己解决。活动设计:请学生个体选择一个场景或你认为的一个困惑进行个体思考: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failed in the exam/argued with your parents/fought with your friends?etc.然后在各自的共同体内交流,最后由一个成员向大家分享各自团队的成果。 (2)聚焦创生性,引导学生意义探究
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9]。教师在设计学生语篇阅读活动过程中,应关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在和文本的对话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本故事的主题意义是团队精神,即成功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对一个团队而言,必须有团队灵魂或精神;对团队成员来说,应该有一位核心人物或带头人,在个人努力奋斗的前提下,团队成员必须团结协作;对价值取向来说,比赛的关键不在于输赢,而重在享受过程、重在善于汲取经验和教训。活动一:在一个成功的学习共同体中,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做?活动二:根据本故事的结构和内容,请你写一个你所在的学习共同体或日常生活团队中发生的故事。提示:①What’s your problem/mistake?②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③Who would you like to talk to? Why?④How did it make you feel?Why?⑤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experience?
在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整体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多维度、多视角整体深度研读故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多维度、多视角整体优化学生的阅读活动设计,牢牢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或活动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圖式、背景知识和经验;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初中英语故事类语篇整体阅读的核心是将语言、思维和文化融合为一体,引导学生既见故事中的森林,又见故事中的树木。教师在整体优化学生阅读活动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又要关注学生文化辨析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树立其文化自信力,还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应用。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恰切的阅读策略,聚焦故事知识体系重构,深挖故事文本内涵,探究故事背后的主题意义,进而促使学生成为高效且独立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9.
[2] 张献臣.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痛点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06):01-07.
[3] 刘林峰,谢平.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课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0(05):35-40.
[4] 杨延从.任务型阅读的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06):01-04.
[6] 周丽萍.指向思维培养的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以《多维阅读》“Chicken Beat”为例[J].江苏教育,2019(91):38-42.
[7] 张光陆,赖娟英.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特征与实施[J].教育导刊,2020(09):71-76.
[8] 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05):45-50.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