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建立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历史信息化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120-02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领域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就历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而言,实现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也是国家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又进一步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历史教学,多媒体课件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历史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少缺陷,为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并不是各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手段,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依靠传统教学手段来弥补。如历史课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等,用多媒体视觉形象表达相当困难。传统教学中,教师用三言两语就能将某个复杂的历史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任何现代技术所不能代替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能最终替代传统教学,尤其是历史这门传统学科,更应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展其长、相辅相成,共同参与课堂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
教学改革是为教学服务的,课堂上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课堂更生动活泼、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易位,出现“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与传统教学要求一样,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有明确而突出的教学重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从而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与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三)遵循历史学科教学规律的原则
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因果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中,既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历史概念的教学,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公民意识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慎重选择、灵活运用,要深入分析各教学章节、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特点,恰当地选用电教手段和多媒体。
(四)遵循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原则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智慧。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把自己(或他人)做的课件拿到课堂上播放,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或观看课件,缺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提供的丰富的材料,或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模式
传统历史教学以教材中收录的有限的历史资料为范文,偏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学以广阔的网络资源为背景,更重视知识的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问题化
将网络上收集到的与课程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转化成教学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合作等方式激起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学内容活化成一系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人物、探索历史规律时,不但要善于提炼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發现问题、形成问题,然后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拓展,为学生课内外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二)教学过程探究化
探究型学习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通过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而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去收集相关资料获得基本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从而获得事实性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应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当然,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意识到学生在繁杂的历史素材面前,将不再是直面结论,而是直面问题、情景和事实,因而教师必须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对待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多条路径、多种结论,而不能仅把教材知识作为惟一答案,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预案,以求一题多解。
(三)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改变教师、学生都“教科书至上”、“惟教科书是瞻”而忽略其他历史课程资源的状况,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全面材料,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抽象思维过程,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养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结果创新化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新型探究式学习手段可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因此,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收集、整理资料,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如何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特别是用它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历史教学过程的变革,是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所探讨的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模式,也仅是就此研究课题提出一家之言,以期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2]于友西,叶小兵.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教学情景创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4]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历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120-02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领域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就历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而言,实现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也是国家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又进一步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历史教学,多媒体课件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历史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少缺陷,为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并不是各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手段,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依靠传统教学手段来弥补。如历史课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等,用多媒体视觉形象表达相当困难。传统教学中,教师用三言两语就能将某个复杂的历史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任何现代技术所不能代替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能最终替代传统教学,尤其是历史这门传统学科,更应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展其长、相辅相成,共同参与课堂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
教学改革是为教学服务的,课堂上运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课堂更生动活泼、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易位,出现“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与传统教学要求一样,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有明确而突出的教学重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从而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与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三)遵循历史学科教学规律的原则
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因果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中,既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历史概念的教学,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公民意识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慎重选择、灵活运用,要深入分析各教学章节、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特点,恰当地选用电教手段和多媒体。
(四)遵循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原则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智慧。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把自己(或他人)做的课件拿到课堂上播放,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或观看课件,缺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提供的丰富的材料,或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模式
传统历史教学以教材中收录的有限的历史资料为范文,偏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学以广阔的网络资源为背景,更重视知识的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问题化
将网络上收集到的与课程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转化成教学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合作等方式激起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学内容活化成一系列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人物、探索历史规律时,不但要善于提炼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發现问题、形成问题,然后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拓展,为学生课内外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二)教学过程探究化
探究型学习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通过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而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去收集相关资料获得基本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从而获得事实性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解决具体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应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当然,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意识到学生在繁杂的历史素材面前,将不再是直面结论,而是直面问题、情景和事实,因而教师必须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对待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多条路径、多种结论,而不能仅把教材知识作为惟一答案,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预案,以求一题多解。
(三)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改变教师、学生都“教科书至上”、“惟教科书是瞻”而忽略其他历史课程资源的状况,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全面材料,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抽象思维过程,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养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结果创新化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新型探究式学习手段可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因此,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收集、整理资料,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如何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特别是用它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历史教学过程的变革,是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所探讨的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模式,也仅是就此研究课题提出一家之言,以期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2]于友西,叶小兵.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教学情景创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4]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