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曾在西部某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个行政村蹲点调研3天,采写稿件反映当地群众因病、因孤致贫的问题。
3辆县政府的中巴车载着20多人,浩浩荡荡进了村。踏进贫困户家门,记者傻了眼:稿件中反映的患脑血栓、风湿性关节炎而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神奇”地站了起来,还换上了崭新睡衣;有的贫困户家原本蛛网密布,便壶、药盒到处乱丢,屋里臭气难闻,现在垃圾被打扫干净,房间也被归置整齐……
有扶贫办干部对记者直言不讳:“领导干部下乡搞扶贫调研,预先准备、提前收拾在一些地方成了惯例:扶贫效果好的村社是‘盆景’,各级领导、各个单位都扎堆去。发展滞后的村社,如果领导要去,也得提前‘装扮’一下。不然发展了这么多年,还这么穷,干部脸上挂不住。”
自欺欺人,“假装”脱贫
在基层扶贫工作中,随着“贫困帽”含金量逐年提高,不少地方戴上就不想摘。而有些地方却搞起了变味的“整村脱贫”,有限的扶贫资金并没能带动农民脱贫,村里还是被摘了“贫困帽”。
记者曾走访某“整村脱贫”村,当地群众却对扶贫效果不满意,有村民说:“硬化了10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建了14口水池,这就叫‘整村脱贫’啦?穷还是穷,变化不大。”
基层群众认为,扶贫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搞弄虚作假,既不能戴着“贫困帽”不丢,也不能罔顾实际,搞“假装”脱贫。
“包装”出来的扶贫项目
近些年,政府扶贫投入越来越多,扶贫领域也越来越广,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但深究一些扶贫项目发现,这些项目与真正的贫困户关系并不大。很多被“包装”出来的项目,没能解决贫困问题。
在西部某省贫困县,政府鼓励乡村发展旅游。“实事求是地说,乡村旅游扶贫补助与贫困户基本没关系。吃上‘旅游饭’的农民,没有一家是贫困户。”村委会主任给记者算了笔账,搞乡村旅游投入不菲,平均一家要花近20万元搞室内装修,环境改造。“贫困户一是没本钱,二是房子也破旧,咋装修得出来?”
(李松/文,摘自《半月谈》)
3辆县政府的中巴车载着20多人,浩浩荡荡进了村。踏进贫困户家门,记者傻了眼:稿件中反映的患脑血栓、风湿性关节炎而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神奇”地站了起来,还换上了崭新睡衣;有的贫困户家原本蛛网密布,便壶、药盒到处乱丢,屋里臭气难闻,现在垃圾被打扫干净,房间也被归置整齐……
有扶贫办干部对记者直言不讳:“领导干部下乡搞扶贫调研,预先准备、提前收拾在一些地方成了惯例:扶贫效果好的村社是‘盆景’,各级领导、各个单位都扎堆去。发展滞后的村社,如果领导要去,也得提前‘装扮’一下。不然发展了这么多年,还这么穷,干部脸上挂不住。”
自欺欺人,“假装”脱贫
在基层扶贫工作中,随着“贫困帽”含金量逐年提高,不少地方戴上就不想摘。而有些地方却搞起了变味的“整村脱贫”,有限的扶贫资金并没能带动农民脱贫,村里还是被摘了“贫困帽”。
记者曾走访某“整村脱贫”村,当地群众却对扶贫效果不满意,有村民说:“硬化了10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建了14口水池,这就叫‘整村脱贫’啦?穷还是穷,变化不大。”
基层群众认为,扶贫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搞弄虚作假,既不能戴着“贫困帽”不丢,也不能罔顾实际,搞“假装”脱贫。
“包装”出来的扶贫项目
近些年,政府扶贫投入越来越多,扶贫领域也越来越广,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但深究一些扶贫项目发现,这些项目与真正的贫困户关系并不大。很多被“包装”出来的项目,没能解决贫困问题。
在西部某省贫困县,政府鼓励乡村发展旅游。“实事求是地说,乡村旅游扶贫补助与贫困户基本没关系。吃上‘旅游饭’的农民,没有一家是贫困户。”村委会主任给记者算了笔账,搞乡村旅游投入不菲,平均一家要花近20万元搞室内装修,环境改造。“贫困户一是没本钱,二是房子也破旧,咋装修得出来?”
(李松/文,摘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