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地现在都普遍把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为了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进一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状况,今年七月,经过近半个月的时间,对桃源县牛车河乡三龙村民俗、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三龙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竞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172-02
1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三龙村位于桃源县牛车河乡西北部,距乡政府30多公里,和张家界市永定区的王家坪镇相邻,属于桃源县的高寒边远山区。该村是2010年4月由原真龙桥村、龟龙山村、龙凤山村合并而成,这里自然景观秀美奇特,穿心岩、雪花洞具有典型的张家界山水特色,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具有浓厚的土家族风俗,住吊脚楼,嫁女哭嫁,过年打糍粑,过节时唱阳戏、对山歌等,完全是土家族的风情。信仰宗教的村民约占五分之一,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和基督教。这个村方圆24.44km2,10个村民小组,539户1576人。现有党员79名,其中女党员12名。近年来,这里通过抓班子、兴产业,使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组级公路全面硬化,每天还有一班长途客车从该村出发,群众开始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远近有名、令人羡慕的山村。
总体来看,该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生活蓬勃发展,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建设不断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以来投资57万元,新建村部496m2,新增文化活动场600m2。农村文化活动逐步兴起,文化设施日趋齐备。村部配备有三万多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一部投影仪,有90m2的文化活动室、80m2的卡拉ok厅、40m2的图书室,有各类图书3800多册,有黑板专栏两个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该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两委”干部有五名成员,其中四人是高中以上学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在信息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村支两委一班人,越来越感觉到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通过自学,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村支书鲁胡子,已获得了常德市颁发的食品工程师的职称证书,村主任黄生文也在攻读大专文凭。村里的农村文化建设意识不断增强,而且摆上了农村工作议事日程,财力物力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近两年,投入文化建设设施资金近20万元。 (3)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实行五天一集的定期集市,每月逢3和8为集市日。村里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有自发组织的中老年艺术团两个、演唱团队两个,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具有浓厚的土家文化特色。郑召春同志组织的七人洋鼓洋号队和龚新艳同志组织的八人宣传队,每逢村民婚丧嫁娶、过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他们的演出受到普遍欢迎,活动足迹遍布临近的十多个乡村。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了当地文化传统。村民热爱学习,自发组织练习书画、写对联、诗歌等,有不少村民和张家界市的土家居民共同创办了“马头诗社”,有十五人是“马头诗社”的成员,其中全球和全汉铭同志还担任过“马头诗社”的副社长,郑天山的书法、张新仁的二胡在当地小有名气;村中小小的农民作家就有五人。2011年1月郑春兰同志出版的《柳林散咏》,全长球同志出版的《新编百人传歌词集》两本书,在当地广为传诵。据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从这里考取的大中专生有五十人之多。当地丰厚的农村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县文化局、汉剧团、组织部、计生局、宣传部送图书下乡,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县“五送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时常请过来演唱的王家坪镇的阳戏,给村民送来文化娱乐大餐,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2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龙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需求与文化建设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问题也不少,现状不容乐观。
(1)超前意识不强,战略眼光不高。“两委”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平均年龄54岁,年龄最小的妇女主任也有45岁。在文化建设上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勇于创新的人才后劲不足。个别村干部、少数村民对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在建设中有时勉为其难、虚于应付,满足于眼前。村民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看不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村村民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指数不可缺少的部分,更体会不到这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普及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喜人,但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文化建设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村部,文化生活普及率不平衡。新修的村部虽能满足村民的文化活动,但村民人口老年化,60岁以上村民已占70%,个别村民小组距文化活动中心有6公里的距离,开展一次全村的文化活动,对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民来说,有的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农民文化活动的频率还很低,享受精品文化的次数还很有限,分散在边缘地区的文化建设有的还处于死角状态。另外,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比较单一。这就需要丰富充实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大文化建设普及和资金投入的力度。
(3)引领作用单一,村民素质参差。不少村民觉得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普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别“两委”干部缺乏创新能力,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不足,村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村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打跑胡子、玩纸牌之风时有盛行,甚至有些村民沉迷于地下六合彩。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大,创新工作方法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同时,由于有的村民居住比较偏远、分散,生活环境,文化品味,宗教信仰的差异,以致不能很好地普遍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设施不全,专业人才匮乏。虽然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文化设施不够齐全,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还未跟上。有乒乓球室,没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缺少书画活动室、综合文娱活动室,文体活动的器械不齐全;尽管电话、电视比较普及,但宽带网络还很落后,现代化的科技设备也十分欠缺,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不足,城乡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还谈不上,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部分已外出到发达地区打工,农村年轻的文化建设人才寥寥无几,农村缺少一大批懂技术、懂科技、懂法律、会管理的年轻的专业人才,这也将是制约农村今后长久发展的一大因素。
3 几点建议和对策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的振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文化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值得人们去探讨。
(1)树立战略眼光,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如规范村幼儿园、村小学的建设发展;农民经常的文化教育、技术的培训、法律知识的普及、政策理论的宣传等,都应有具体的措施和长远的规划。运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加快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形成农村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政策。农业、农村和农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只有农村的全面小康,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如何使村支部、村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既需要“两委”思想上的高瞻远瞩,创新思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也需要加大农村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农村文化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
(3)加强阵地建设,发挥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三龙村浓厚的土家文化是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既要积极保护,又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土家农民艺术、鲁胡子辣酱食品和高山特色农产品、娃娃鱼养殖基地、烟叶和七星辣椒、油茶和茶叶种植基地,丰富的木材资源,与张家界市相邻的旅游优势,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壮大增添动力。
(5)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手机、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文娱体育,政策法律知识,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利用好土家文化,和张家界的旅游开发融为一体,增强旅游活力。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要适应时代要求,它关系到农民的全面小康,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传统文化既要挖掘继承,又要推陈出新;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要加以引导,循序渐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政策是前提,投入是支点,人才是关键。尽管这次调研的只是一个偏远高寒山区的乡村,不是很全面,也不够深入,但对于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同样可以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竞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172-02
1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三龙村位于桃源县牛车河乡西北部,距乡政府30多公里,和张家界市永定区的王家坪镇相邻,属于桃源县的高寒边远山区。该村是2010年4月由原真龙桥村、龟龙山村、龙凤山村合并而成,这里自然景观秀美奇特,穿心岩、雪花洞具有典型的张家界山水特色,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具有浓厚的土家族风俗,住吊脚楼,嫁女哭嫁,过年打糍粑,过节时唱阳戏、对山歌等,完全是土家族的风情。信仰宗教的村民约占五分之一,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和基督教。这个村方圆24.44km2,10个村民小组,539户1576人。现有党员79名,其中女党员12名。近年来,这里通过抓班子、兴产业,使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组级公路全面硬化,每天还有一班长途客车从该村出发,群众开始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远近有名、令人羡慕的山村。
总体来看,该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生活蓬勃发展,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建设不断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以来投资57万元,新建村部496m2,新增文化活动场600m2。农村文化活动逐步兴起,文化设施日趋齐备。村部配备有三万多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一部投影仪,有90m2的文化活动室、80m2的卡拉ok厅、40m2的图书室,有各类图书3800多册,有黑板专栏两个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该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两委”干部有五名成员,其中四人是高中以上学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在信息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村支两委一班人,越来越感觉到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通过自学,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村支书鲁胡子,已获得了常德市颁发的食品工程师的职称证书,村主任黄生文也在攻读大专文凭。村里的农村文化建设意识不断增强,而且摆上了农村工作议事日程,财力物力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近两年,投入文化建设设施资金近20万元。 (3)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实行五天一集的定期集市,每月逢3和8为集市日。村里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有自发组织的中老年艺术团两个、演唱团队两个,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具有浓厚的土家文化特色。郑召春同志组织的七人洋鼓洋号队和龚新艳同志组织的八人宣传队,每逢村民婚丧嫁娶、过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他们的演出受到普遍欢迎,活动足迹遍布临近的十多个乡村。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了当地文化传统。村民热爱学习,自发组织练习书画、写对联、诗歌等,有不少村民和张家界市的土家居民共同创办了“马头诗社”,有十五人是“马头诗社”的成员,其中全球和全汉铭同志还担任过“马头诗社”的副社长,郑天山的书法、张新仁的二胡在当地小有名气;村中小小的农民作家就有五人。2011年1月郑春兰同志出版的《柳林散咏》,全长球同志出版的《新编百人传歌词集》两本书,在当地广为传诵。据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从这里考取的大中专生有五十人之多。当地丰厚的农村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县文化局、汉剧团、组织部、计生局、宣传部送图书下乡,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县“五送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时常请过来演唱的王家坪镇的阳戏,给村民送来文化娱乐大餐,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2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龙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需求与文化建设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问题也不少,现状不容乐观。
(1)超前意识不强,战略眼光不高。“两委”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平均年龄54岁,年龄最小的妇女主任也有45岁。在文化建设上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勇于创新的人才后劲不足。个别村干部、少数村民对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在建设中有时勉为其难、虚于应付,满足于眼前。村民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看不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村村民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指数不可缺少的部分,更体会不到这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普及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喜人,但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文化建设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村部,文化生活普及率不平衡。新修的村部虽能满足村民的文化活动,但村民人口老年化,60岁以上村民已占70%,个别村民小组距文化活动中心有6公里的距离,开展一次全村的文化活动,对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民来说,有的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农民文化活动的频率还很低,享受精品文化的次数还很有限,分散在边缘地区的文化建设有的还处于死角状态。另外,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比较单一。这就需要丰富充实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大文化建设普及和资金投入的力度。
(3)引领作用单一,村民素质参差。不少村民觉得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普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别“两委”干部缺乏创新能力,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不足,村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村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打跑胡子、玩纸牌之风时有盛行,甚至有些村民沉迷于地下六合彩。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大,创新工作方法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同时,由于有的村民居住比较偏远、分散,生活环境,文化品味,宗教信仰的差异,以致不能很好地普遍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设施不全,专业人才匮乏。虽然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文化设施不够齐全,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还未跟上。有乒乓球室,没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缺少书画活动室、综合文娱活动室,文体活动的器械不齐全;尽管电话、电视比较普及,但宽带网络还很落后,现代化的科技设备也十分欠缺,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不足,城乡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还谈不上,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部分已外出到发达地区打工,农村年轻的文化建设人才寥寥无几,农村缺少一大批懂技术、懂科技、懂法律、会管理的年轻的专业人才,这也将是制约农村今后长久发展的一大因素。
3 几点建议和对策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的振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文化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值得人们去探讨。
(1)树立战略眼光,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如规范村幼儿园、村小学的建设发展;农民经常的文化教育、技术的培训、法律知识的普及、政策理论的宣传等,都应有具体的措施和长远的规划。运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加快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形成农村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政策。农业、农村和农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只有农村的全面小康,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如何使村支部、村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既需要“两委”思想上的高瞻远瞩,创新思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也需要加大农村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农村文化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
(3)加强阵地建设,发挥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三龙村浓厚的土家文化是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既要积极保护,又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和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土家农民艺术、鲁胡子辣酱食品和高山特色农产品、娃娃鱼养殖基地、烟叶和七星辣椒、油茶和茶叶种植基地,丰富的木材资源,与张家界市相邻的旅游优势,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壮大增添动力。
(5)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手机、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文娱体育,政策法律知识,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利用好土家文化,和张家界的旅游开发融为一体,增强旅游活力。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要适应时代要求,它关系到农民的全面小康,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传统文化既要挖掘继承,又要推陈出新;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要加以引导,循序渐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政策是前提,投入是支点,人才是关键。尽管这次调研的只是一个偏远高寒山区的乡村,不是很全面,也不够深入,但对于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同样可以引人深思,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