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46-01
俗话说,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把握“导入”这一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一改过去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视频、音乐、图像等)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为新课导入提供了直观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辅助教学。
在讲授《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一只小小鸟寻找不到自己能立身的家园的画面,并配以我是一只小小鸟的视频音乐,在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环境问题及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二、案例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是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等作为案例导入新课。这是一种喜闻乐见、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如在讲“什么是法律,它与纪律道德有何不同”时,为了避免枯燥无味,我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认真听以下案例,说说案例中涉及到的小明、王某、张氏兄弟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应受到怎样的处理?例一,小明上课无心听讲,写了张“大灰狼”的字条贴在前座同学的背上,此举引起其它同学的笑声;例二,为出气,王某将刘某自行车的气门芯拔出扔掉;例三,张氏兄弟的摩托车被盗,当二人沮丧地往家走时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车和盗车人,张氏兄弟用拳脚教训了盗车人并逼其家人送来了一万元现金以“私了”,后来张氏兄弟因涉嫌敲诈罪被依法逮捕。案例说完,学生们挣着抢着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小明的行为属违纪行为,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王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受舆论的遣责;张氏兄弟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应受法律的制裁。那么,什么是法律,它与纪律道德究竟有何不同?”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听得津津有味。
三、漫画导入法
漫画导入法是通过图画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容。如在讲“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联系密切”时,用投影打出一组漫画。画面一、学生A扶一老人过马路;画面二、学生A将路边废物拾起投入垃圾筒;画面三、学生B抢劫过路人的手包。漫画一出,学生们即刻兴趣盎然。我趁势引导:“请你们对图中A、B同学的行为做个评价?”学生们听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赞扬A,遣责B。我适时导入:“学生A尊敬老人、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德、道德高尚,受人尊敬喜爱;学生B的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应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品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安定和谐的治理所必需的。我国早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在此‘德’指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今天,我们就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及其与社会主义法律的联系。”这样自然就导入了新课。
四、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是选用歌词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歌曲为切入口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讲“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歌曲《爱的奉献》,听完歌曲让学生讨论有什么感想。我顺势引导:歌曲好听,充满爱心的歌词感人,但今天请同学们来这儿不是专门欣赏歌曲的,请问同学们每天都做哪些事情,为什么来上学?同学们争着发言。我归纳到:歌曲、爱心、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属于精神文明的内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哪些明确规定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五、表演导入法
表演导入法就是把课文内容编成微型小品、相声等,由教师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演示,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导入形式。如在讲“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责”时,我和学生一起演示以下场景。场景一,教师:“请同学自己到我这里领取一页复习材料。”学生无序地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场景二,教师:“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取剩余的复习材料,然后按座次顺序发给后面的同学”。学生领取后发放材料的秩序井然。通过以上演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了有无要求行为规范大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本课题内容。
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常用的几种方法外,有时还使用电影、录像、材料分析等方法导入。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把握“导入”这一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一改过去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视频、音乐、图像等)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为新课导入提供了直观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辅助教学。
在讲授《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一只小小鸟寻找不到自己能立身的家园的画面,并配以我是一只小小鸟的视频音乐,在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环境问题及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二、案例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是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等作为案例导入新课。这是一种喜闻乐见、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如在讲“什么是法律,它与纪律道德有何不同”时,为了避免枯燥无味,我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认真听以下案例,说说案例中涉及到的小明、王某、张氏兄弟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应受到怎样的处理?例一,小明上课无心听讲,写了张“大灰狼”的字条贴在前座同学的背上,此举引起其它同学的笑声;例二,为出气,王某将刘某自行车的气门芯拔出扔掉;例三,张氏兄弟的摩托车被盗,当二人沮丧地往家走时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车和盗车人,张氏兄弟用拳脚教训了盗车人并逼其家人送来了一万元现金以“私了”,后来张氏兄弟因涉嫌敲诈罪被依法逮捕。案例说完,学生们挣着抢着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小明的行为属违纪行为,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王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受舆论的遣责;张氏兄弟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应受法律的制裁。那么,什么是法律,它与纪律道德究竟有何不同?”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听得津津有味。
三、漫画导入法
漫画导入法是通过图画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容。如在讲“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联系密切”时,用投影打出一组漫画。画面一、学生A扶一老人过马路;画面二、学生A将路边废物拾起投入垃圾筒;画面三、学生B抢劫过路人的手包。漫画一出,学生们即刻兴趣盎然。我趁势引导:“请你们对图中A、B同学的行为做个评价?”学生们听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赞扬A,遣责B。我适时导入:“学生A尊敬老人、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德、道德高尚,受人尊敬喜爱;学生B的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应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品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安定和谐的治理所必需的。我国早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在此‘德’指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今天,我们就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及其与社会主义法律的联系。”这样自然就导入了新课。
四、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是选用歌词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歌曲为切入口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讲“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歌曲《爱的奉献》,听完歌曲让学生讨论有什么感想。我顺势引导:歌曲好听,充满爱心的歌词感人,但今天请同学们来这儿不是专门欣赏歌曲的,请问同学们每天都做哪些事情,为什么来上学?同学们争着发言。我归纳到:歌曲、爱心、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属于精神文明的内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哪些明确规定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五、表演导入法
表演导入法就是把课文内容编成微型小品、相声等,由教师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演示,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导入形式。如在讲“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责”时,我和学生一起演示以下场景。场景一,教师:“请同学自己到我这里领取一页复习材料。”学生无序地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场景二,教师:“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取剩余的复习材料,然后按座次顺序发给后面的同学”。学生领取后发放材料的秩序井然。通过以上演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了有无要求行为规范大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本课题内容。
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常用的几种方法外,有时还使用电影、录像、材料分析等方法导入。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