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睡眠是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活动,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好的身体。幼儿睡得好不好,不只是家长和老师烦不烦的问题,而是决定幼儿一生的最重要的问题。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那么,该怎样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让幼儿甜甜的入睡呢?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对不愿睡觉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分析从而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 幼儿 午睡 教育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面向幼儿的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显示其成效。所以,我将陶行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睡眠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有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一、用真心解除新入园孩子的焦虑
睡眠可以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当人感到疲劳时,很自然就会产生睡眠的要求,但强迫孩子睡觉,往往适得其反。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育经验:对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用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睡前活动
睡前活动对幼儿促进消化,平缓情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对活动内容的选择以轻松、活泼为主,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睡前过分的运动会引起幼儿兴奋和精神紧张,反而不利于睡眠。我们通常在小朋友们吃完午餐后会带他们到操场上散散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意思是说吃完饭后稍稍活动一下,再躺下睡觉这样很有利于健康。在散步活动的基础上,幼儿有了表达和表现的欲望,我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支持幼儿无阻碍的情感表达。例如:在餐后,让幼儿到图书角进行简单的阅读,或集体阅读,或小组阅读,或结对阅读,也可尊重幼儿的需要让他们自主阅读。这样日积月累,他们不但积累了知识,更交流了感情。还利用安静游戏,平和幼儿心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玩动作缓慢的游戏等。孩子们在玩这些安静游戏时,情绪稳定,为愉快地入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1.养成睡前入厕的习惯
在午睡前10分钟,应及时提醒幼儿进行大小便,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督促。幼儿大小便后,要求他们轻轻地进午睡室,自己安静地上床,对个别情绪易激动者,要更多的采用亲切柔和的言行态度,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使幼儿转移注意力,使他自然地安静下来,以保持一种安静的氛围。除此之外我还给幼儿开展睡前五分钟新闻的活动,就是用故事的方式引孩子入睡,时间长了,孩子对这种形式也开始表现得不耐烦了。一次我尝试着给孩子们讲了一则新闻,没想到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表现得特别乖,几则新闻听完就陆陆续续安静地入睡了。后来,每逢我值班,孩子们都吵着说:“老师,讲新闻吧。”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天睡前讲5分钟新闻,听完必须安静入睡。孩子们从没爽约。原先我总以为孩子们只对故事、动画片感兴趣,可实践后发现新闻的魅力也不小。看来,新闻还真是一种有效的助睡剂。
2.养成脱外套、鞋袜睡觉的习惯
平时,幼儿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关爱习以为常,要求别人给予过多的帮助与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稍不顺心就发脾气和哭闹,甚至会以长辈之间的相互争宠来威胁,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地位。在凡事皆由长辈代劳的背景下,“不会”成了幼儿拒绝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挡箭牌。殊不知,长辈们代劳、包办代替的行动不仅削弱了保教功能,而且延误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午睡时,还增加了保育员的额外负担。 为此在幼儿入睡前,依赖老师帮忙穿脱衣的幼儿有很多,面对这种现象,对不会穿脱衣服的幼儿,保育员应该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与教育。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使幼儿逐步养成睡前自己脱外套、鞋袜睡觉的习惯。
3.养成正确的午睡姿势
幼儿午睡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睡姿可谓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弓着身体扒着睡的,有把头蒙在被子里的,有把大拇指放进口里吸吮的,有光着腿子睡的。这些不正确的睡姿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姿势。
4.认真巡视幼儿午睡
整个午睡管理过程中这个环节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如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教师要及时发现、灵活处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家园合作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或几天之内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反复变化的过程。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形成,光靠幼儿园不是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
1.按时午睡
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幼儿不按时午睡的习惯,因此,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幼儿成长足迹》《班级网页》、个别交流等形式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并重视孩子的午睡。在家休息时采取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不要去破坏幼儿的生理习惯及“生物钟”。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不管忙不忙都要按时入睡,慢慢带动孩子午睡,逐步养成有规律进行作息的好习惯。
2.纠正不良习惯
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幼儿午睡时不良习惯很多,如摸毛巾的、抱背心的、挖肚肌眼的、挖鼻孔的、玩生殖器的等,据了解有些家长因为想让孩子快些入睡而允许他有某种不好的坏习惯,有些家长因为怕丢人而隐瞒孩子的坏习惯,或因孩子已养成习惯而纵容孩子。对此,我们要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及时和家长取得沟通,达成共识,对午睡表现好的请家长表扬鼓励,对午睡不好的请家长适时引导,配合纠正幼儿不良午睡习惯。只要做到了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培养,才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平时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寒暑假等期间,也能培养幼儿午睡习惯,使幼儿假期里的习惯与在园习惯统一。
总之,午睡活动在教师充分的设计准备中会赋予更多的教育价值,在老师适宜的互动指导中带给孩子更多值得思考和发现的宝贵经验。但愿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能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热爱睡眠,热爱身体,热爱生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基本,形成自觉的行动。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说得太好了。
[关键词] 幼儿 午睡 教育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面向幼儿的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显示其成效。所以,我将陶行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睡眠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有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一、用真心解除新入园孩子的焦虑
睡眠可以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当人感到疲劳时,很自然就会产生睡眠的要求,但强迫孩子睡觉,往往适得其反。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育经验:对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用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睡前活动
睡前活动对幼儿促进消化,平缓情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对活动内容的选择以轻松、活泼为主,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睡前过分的运动会引起幼儿兴奋和精神紧张,反而不利于睡眠。我们通常在小朋友们吃完午餐后会带他们到操场上散散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意思是说吃完饭后稍稍活动一下,再躺下睡觉这样很有利于健康。在散步活动的基础上,幼儿有了表达和表现的欲望,我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支持幼儿无阻碍的情感表达。例如:在餐后,让幼儿到图书角进行简单的阅读,或集体阅读,或小组阅读,或结对阅读,也可尊重幼儿的需要让他们自主阅读。这样日积月累,他们不但积累了知识,更交流了感情。还利用安静游戏,平和幼儿心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玩动作缓慢的游戏等。孩子们在玩这些安静游戏时,情绪稳定,为愉快地入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1.养成睡前入厕的习惯
在午睡前10分钟,应及时提醒幼儿进行大小便,对个别不想或不愿意者,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督促。幼儿大小便后,要求他们轻轻地进午睡室,自己安静地上床,对个别情绪易激动者,要更多的采用亲切柔和的言行态度,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使幼儿转移注意力,使他自然地安静下来,以保持一种安静的氛围。除此之外我还给幼儿开展睡前五分钟新闻的活动,就是用故事的方式引孩子入睡,时间长了,孩子对这种形式也开始表现得不耐烦了。一次我尝试着给孩子们讲了一则新闻,没想到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表现得特别乖,几则新闻听完就陆陆续续安静地入睡了。后来,每逢我值班,孩子们都吵着说:“老师,讲新闻吧。”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天睡前讲5分钟新闻,听完必须安静入睡。孩子们从没爽约。原先我总以为孩子们只对故事、动画片感兴趣,可实践后发现新闻的魅力也不小。看来,新闻还真是一种有效的助睡剂。
2.养成脱外套、鞋袜睡觉的习惯
平时,幼儿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关爱习以为常,要求别人给予过多的帮助与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稍不顺心就发脾气和哭闹,甚至会以长辈之间的相互争宠来威胁,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地位。在凡事皆由长辈代劳的背景下,“不会”成了幼儿拒绝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挡箭牌。殊不知,长辈们代劳、包办代替的行动不仅削弱了保教功能,而且延误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午睡时,还增加了保育员的额外负担。 为此在幼儿入睡前,依赖老师帮忙穿脱衣的幼儿有很多,面对这种现象,对不会穿脱衣服的幼儿,保育员应该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与教育。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使幼儿逐步养成睡前自己脱外套、鞋袜睡觉的习惯。
3.养成正确的午睡姿势
幼儿午睡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睡姿可谓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弓着身体扒着睡的,有把头蒙在被子里的,有把大拇指放进口里吸吮的,有光着腿子睡的。这些不正确的睡姿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睡眠的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培养幼儿仰睡或右侧睡的正确姿势。
4.认真巡视幼儿午睡
整个午睡管理过程中这个环节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如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教师要及时发现、灵活处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家园合作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或几天之内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反复变化的过程。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形成,光靠幼儿园不是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
1.按时午睡
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了幼儿不按时午睡的习惯,因此,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幼儿成长足迹》《班级网页》、个别交流等形式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并重视孩子的午睡。在家休息时采取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不要去破坏幼儿的生理习惯及“生物钟”。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不管忙不忙都要按时入睡,慢慢带动孩子午睡,逐步养成有规律进行作息的好习惯。
2.纠正不良习惯
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幼儿午睡时不良习惯很多,如摸毛巾的、抱背心的、挖肚肌眼的、挖鼻孔的、玩生殖器的等,据了解有些家长因为想让孩子快些入睡而允许他有某种不好的坏习惯,有些家长因为怕丢人而隐瞒孩子的坏习惯,或因孩子已养成习惯而纵容孩子。对此,我们要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及时和家长取得沟通,达成共识,对午睡表现好的请家长表扬鼓励,对午睡不好的请家长适时引导,配合纠正幼儿不良午睡习惯。只要做到了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培养,才能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平时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寒暑假等期间,也能培养幼儿午睡习惯,使幼儿假期里的习惯与在园习惯统一。
总之,午睡活动在教师充分的设计准备中会赋予更多的教育价值,在老师适宜的互动指导中带给孩子更多值得思考和发现的宝贵经验。但愿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能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热爱睡眠,热爱身体,热爱生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基本,形成自觉的行动。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说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