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曾把城市的下水道比作“城市的良心”。其实,验证一个城市是否文明、是否发达的标准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藏在地下不为人所见的“下水道”。
古罗马马克西姆下水道(意为“伟大的下水道”) 约建于公元前6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污水处理系统之一。古罗马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条直通台伯河的地下水道,将城内渍水及污水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下水道的7个分支流经城市街道,最终汇入主道马克西姆下水道。暴风雨来临时,下水道被流水的巨大冲力清洗干净。公元33年,罗马营造官曾乘舟在下水道中游历一遍,可见其宽敞。至今,这些下水管道仍在发挥效用。
得益于如此完善的排水系统,到公元315年,罗马城的公厕已经超过140个。善于交际的罗马人把公厕开发成娱乐休闲的场所。因为是社交场所,古罗马公厕几乎不注重私密性,而且不分男女,厕所被设计成长长一排的开间,中间没有任何隔断,方便人们坐在各自的马桶上谈天论地、筹划聚会、议论政治,或者接洽生意。
很难想象,美丽的巴黎数百年前也曾是“脏乱差”的化身,堪称“臭味之都”。街区没有公共厕所,人们随地大小便;拉车的牛马肆意排泄;屠户当街宰杀牲畜;由于缺乏排污设施,民众在街道和广场肆意倾倒生活废弃物;而大部分脏水都通过各种方式被排入塞纳河这个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此外,落后的给排水系统时常成为流行疫病的温床,如1348年到1349年的瘟疫造成巴黎平均每天800人死亡。
早在1200年,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为巴黎铺砌路面,并在铺路的过程中兴建了排水沟。1370年,巴黎市长于格·奥布里奥在兴建蒙马特大街时,建立了第一条石砌拱形下水道,与溪流相连。在此后漫长的时间内,巴黎的排水系统发展缓慢,而这些早期的措施也根本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巴黎的卫生状况依然恶劣。
19世纪中期,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工程师欧仁·贝尔格朗的推动下,巴黎开始新建供水和排污系统。奥斯曼认为城市的地下通道如同人体的内循环,干净的泉水、光和热,应该像血液一样能够流遍全身,分泌和排泄则需隐秘地进行。为此,奥斯曼决定将脏水排出巴黎,不再按以前的习惯先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从塞纳河取生活用水。这个新建的下水道网络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将流入水道网的污水集中到一个总干道,继而排到20千米以外的郊区。1894年,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巴黎所有饮用水供应、废水排泄均采用封闭形式,巴黎下水道成了一个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它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又开始污水工业净化改造工程,主要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千米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厂对废水进行處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如洗刷城市街面等。二战后,巴黎市政府进一步扩建并完善了下水道给排水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已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无论遭遇多大暴雨的情况下,都能及时排出路面积水。
目前,巴黎地下水处理系统管道总长达2400千米,相当于北京到深圳的距离,每天排出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此外,巴黎下水道还与路面使用统一街名和门牌,一旦有物品掉入也可请下水道工人免费将其找回。
巴黎下水道是开放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1867年世博会期间,俄国沙皇和葡萄牙国王曾光临。现在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这里四壁整洁,地下没有脏物,空气清新,干净程度可与巴黎地面上的街道相媲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里面行走,也不会被弄脏,与在卢浮宫中行走并没有什么两样。
伦敦的下水道工程初步完工于1865年,当年正是大英帝国国势最盛之时,伦敦下水道系统也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成就,甚至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然而,也许现代人不知道,伦敦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霍乱等流行病肆虐有关。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作为欧洲超级大都市的首都伦敦却是垃圾遍地,臭气冲天,排水系统极其糟糕。当时的泥土路面或卵石街道都凿有明渠或街沟,以便将污水和雨水引入其中。然而1英尺(约0.3米)多深的明渠往往堵塞,排水不力。
1831年,欧洲暴发霍乱。在英国,这次霍乱夺去约3.2万人的生命,在伦敦有1.5万人死亡。人们认识到,水源是疾病的温床。1842年,大英帝国派出考察队去罗马和巴黎参观供排水系统,他们惊讶地发现,古罗马的排水系统比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要先进得多、卫生得多。为了改善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1856年,巴瑟杰承担了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有人担心伦敦会被挖空而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强度水泥,巴瑟杰还发明了一套严格的质检方法。最后,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工程历时6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千米。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敦再没发生过霍乱。至今,下水道设计师巴瑟杰的雕像仍然矗立在伦敦街头。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修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作可燃垃圾来处理。
古罗马的下水道:至今仍然使用
古罗马马克西姆下水道(意为“伟大的下水道”) 约建于公元前6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污水处理系统之一。古罗马城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条直通台伯河的地下水道,将城内渍水及污水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下水道的7个分支流经城市街道,最终汇入主道马克西姆下水道。暴风雨来临时,下水道被流水的巨大冲力清洗干净。公元33年,罗马营造官曾乘舟在下水道中游历一遍,可见其宽敞。至今,这些下水管道仍在发挥效用。
得益于如此完善的排水系统,到公元315年,罗马城的公厕已经超过140个。善于交际的罗马人把公厕开发成娱乐休闲的场所。因为是社交场所,古罗马公厕几乎不注重私密性,而且不分男女,厕所被设计成长长一排的开间,中间没有任何隔断,方便人们坐在各自的马桶上谈天论地、筹划聚会、议论政治,或者接洽生意。
巴黎下水道:地下城博物馆
很难想象,美丽的巴黎数百年前也曾是“脏乱差”的化身,堪称“臭味之都”。街区没有公共厕所,人们随地大小便;拉车的牛马肆意排泄;屠户当街宰杀牲畜;由于缺乏排污设施,民众在街道和广场肆意倾倒生活废弃物;而大部分脏水都通过各种方式被排入塞纳河这个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此外,落后的给排水系统时常成为流行疫病的温床,如1348年到1349年的瘟疫造成巴黎平均每天800人死亡。
早在1200年,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为巴黎铺砌路面,并在铺路的过程中兴建了排水沟。1370年,巴黎市长于格·奥布里奥在兴建蒙马特大街时,建立了第一条石砌拱形下水道,与溪流相连。在此后漫长的时间内,巴黎的排水系统发展缓慢,而这些早期的措施也根本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巴黎的卫生状况依然恶劣。
19世纪中期,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工程师欧仁·贝尔格朗的推动下,巴黎开始新建供水和排污系统。奥斯曼认为城市的地下通道如同人体的内循环,干净的泉水、光和热,应该像血液一样能够流遍全身,分泌和排泄则需隐秘地进行。为此,奥斯曼决定将脏水排出巴黎,不再按以前的习惯先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从塞纳河取生活用水。这个新建的下水道网络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将流入水道网的污水集中到一个总干道,继而排到20千米以外的郊区。1894年,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巴黎所有饮用水供应、废水排泄均采用封闭形式,巴黎下水道成了一个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它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又开始污水工业净化改造工程,主要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千米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厂对废水进行處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如洗刷城市街面等。二战后,巴黎市政府进一步扩建并完善了下水道给排水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已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无论遭遇多大暴雨的情况下,都能及时排出路面积水。
目前,巴黎地下水处理系统管道总长达2400千米,相当于北京到深圳的距离,每天排出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此外,巴黎下水道还与路面使用统一街名和门牌,一旦有物品掉入也可请下水道工人免费将其找回。
巴黎下水道是开放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1867年世博会期间,俄国沙皇和葡萄牙国王曾光临。现在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统享誉世界,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这里四壁整洁,地下没有脏物,空气清新,干净程度可与巴黎地面上的街道相媲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里面行走,也不会被弄脏,与在卢浮宫中行走并没有什么两样。
伦敦下水道:为防霍乱而改造的排水系统
伦敦的下水道工程初步完工于1865年,当年正是大英帝国国势最盛之时,伦敦下水道系统也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成就,甚至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然而,也许现代人不知道,伦敦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霍乱等流行病肆虐有关。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作为欧洲超级大都市的首都伦敦却是垃圾遍地,臭气冲天,排水系统极其糟糕。当时的泥土路面或卵石街道都凿有明渠或街沟,以便将污水和雨水引入其中。然而1英尺(约0.3米)多深的明渠往往堵塞,排水不力。
1831年,欧洲暴发霍乱。在英国,这次霍乱夺去约3.2万人的生命,在伦敦有1.5万人死亡。人们认识到,水源是疾病的温床。1842年,大英帝国派出考察队去罗马和巴黎参观供排水系统,他们惊讶地发现,古罗马的排水系统比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要先进得多、卫生得多。为了改善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1856年,巴瑟杰承担了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有人担心伦敦会被挖空而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强度水泥,巴瑟杰还发明了一套严格的质检方法。最后,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工程历时6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千米。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敦再没发生过霍乱。至今,下水道设计师巴瑟杰的雕像仍然矗立在伦敦街头。
东京下水道: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修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作可燃垃圾来处理。